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段飞斐 给各位分享心理教育类测评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不包括)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①信度: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反映了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②效度: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③常模: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对一个人的测验结果有比较的标准,知道正常或异常,优或劣。拓展资料:信度和效度是一个测量工具好差的两项最基本指标,而常模是规范测验的比较指标可随着不同国家、地区或时代的变**有着不同的常模标准。这三个主要决定了心理测验的标准化的技术指标,只有具备三方面的条件才能进行开展,并且在应用心理测验时也应遵守下列原则,标准化原则、保密原则、客观性原则。常见的心理测试按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前者主要测量人的智力水平,后者多用于升学、职业指导服务(如绘画、音乐、手工技巧、文书才能、空间知觉能力等等)。2. 人格测验:主要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特征和各种病理个性特征。3. 记忆测验:包括短时间记忆测验和长时间记忆测验,主要用。于外伤引起的记忆损害和老年人记忆减退。4. 适应行为评定:评估人们社会适应技能,包括智慧、情感、动机、社交、运动等因素。5. 职业咨询测验:随着心理测验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希望在未来竞争中既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气质,又能适应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择业前往往求助心理学家。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前面提到: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健康的心理的标准,应该说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标准都有了新的定义,以前是躯体健康,现在要求既要躯体健康,又要心理健康,还要社会适应良好,还有道德健康,这四个方面都健全,才能叫一个健康的人。对于中学生来讲,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有一些特征,比如说整个学生时代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应该是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的,而且应该是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要看他与大多数人,特别是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是否一致。综合各家之言,一个有健康心理的人,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智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五种因素。智力发育正常的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学习效率。
2.情绪稳定,有安全感。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与这一条相对立的是喜怒无常。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是说他们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可以自觉地加以控制和调节,可以接纳自己的一切方面,可以承受挫折、恐惧和不幸,努力适应环境。
3.意志健全。有决心、信心、恒心,意志坚强,有一定耐受力,对生活中出现的**和打击,能够正确对待,能把困难变成奋斗的动力,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取得优异成绩。
4.自我意识强,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出恰当评价。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自傲,不自卑。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有正确的自我观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不足而自卑;总是知不足而进取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
5.适应能力强,能够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不怕到新环境去学习、工作、生活,能主动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6.人际关系和谐。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心理健康的人,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关心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能信任和尊重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以恰当的方式让别人理解自己。因而无论他或她在哪个学校,和本校、本班的同学、老师关系都很融洽,对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亲近;其自身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
7.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与别人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在发生矛盾时能积极地、有效地去解决矛盾,重新让别人理解自己。
8.人格完整和谐,心情愉快,有幸福感。人生观、价值观、方**符合社会进步潮流。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的行为。
9.睡眠正常,生活习惯好。
10.行动自觉果断。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果断地做出决定,不盲目、不犹豫、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如一,绝不是说一样而做又是一样。这并不是说不能改变决定,而是说不能轻易地改变决定。
11.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热爱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爱学习,如爱学外语、计算机、其他相关知识,把学习看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学习看做是一种乐事。
上述标准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现在几个方面。对照上面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你觉得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专家分析,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心理学界认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却永远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你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