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柯寻柏 给各位分享碘酸钾标准溶液用于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碘酸钾在作用用途方面有哪些(碘酸钾的用途)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碘酸钾在作用用途方面有哪些
作用用途
配制碘酸钾标准溶液。分析锌、碘、砷。容量法分析中用作**剂。[3]
用于化学分析中,作沉淀剂;农业上作饲料添加剂;医药上作防治地方甲状腺肿病的加碘剂或药剂,也可用于有机合成。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上呼吸道、眼及皮肤有**性。口服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眩晕及胃肠道**。可致视神经损害。
燃爆危险
该品助燃,具**性。
危险特性: 无机**剂。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性混合物。与可燃物形成**性混合物。
碘碘化钾溶液和碘化钾的区别
碘-碘化钾溶液需要用硫代硫酸钠标定,碘酸钾是基准物质,称量之后可以直接用容量瓶配,不用标定.
碘酸钾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碘酸钾的分子式为KIO3。相对分子质量:214.00。性状: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味微涩。熔点为560℃,易溶于水,在乙醇中几乎不溶。碘酸钾晶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碘酸钾片为白色片剂,碘酸钾颗粒为白色可溶性颗粒。
碘元素作为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原料,正常人每日需碘100~150μg。缺碘可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代偿性肿大,碘过量则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碘是通过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而发挥其生理作用的。
1.消化系统长期服用,可出现口腔、咽喉部烧灼感、流涎、金属味、齿和齿龈疼痛、胃部不适及腹泻、恶心、呕吐和胃痛等消化道**反应。
2.血液系统可出现关节疼痛、嗜酸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等。
3.其他 (1)过敏反应:不常见。可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或数小时后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上肢、下肢、颜面部、口唇、舌或喉部水肿,也可出现皮肤红斑或风团、发热、不适。(2)在大剂量(每日1000μg)并连续服用3个月后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在加此盐时要在起锅时才加,因为KI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碘化钾,再由碘化钾受热被**成碘单质。碘单质有毒
!
!
!
!
碘酸钾
【药物名称】碘酸钾 Potassium Iodate
【药物别名】金碘 Iodate Potassium、Kalil Iodas、King-I、Pot. Iodao
【分子式成分】分子式:KIO3。分子量:214.00。性状: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味微涩。熔点为560℃,易溶於水,在乙醇中几乎不溶。碘酸钾晶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碘酸钾片为白色片剂,碘酸钾颗粒为白色可溶性颗粒。
【制剂规格】片剂:(1)0.3mg(含碘177.9μg)、(2)0.4mg(含碘237.2μg)。
颗粒剂: 0.15mg(含碘88.95μg)。
【药理毒理】碘元素作为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原料,正常人每日需碘100-150μg。缺碘可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代偿性肿大,碘过量则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碘是通过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而发挥其生理作用的。
【药 动 学】碘和碘化物在胃肠道内吸收迅速而完全,碘也可经皮肤进入体内。在血液中碘以无机碘离子形式存在,由肠道吸收的碘约30%被甲状腺摄取,其馀主要由肾脏排出,少量由*汁和粪便中排出,极少量由皮肤与呼吸排出。碘可以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
【适 应 证】预防及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等碘缺乏病。
【**反应】1.消化系统长期服用,可出现口腔、咽喉部烧灼感、流涎、金属味、齿和齿龈疼痛、胃部不适及腹泻、恶心、呕吐和胃痛等消化道**反应。
2.血液系统可出现关节疼痛、嗜酸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等。
3.其他 (1)过敏反应:不常见。可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或数小时后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上肢、下肢、颜面部、口唇、舌或喉部水肿,也可出现皮肤红斑或风团、发热、不适。
(2)在大剂量(每日1000μg)并连续服用3个月后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相互作用】1.本品与抗甲状腺药物合用,有可能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肿大。
2.本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合用以及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易致高钾血症,应监测血钾。
3.本品与锂盐合用时,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大。
4.本品与131I合用时,将减少甲状腺组织对131I的摄取。
5.避免本品同抑制碘吸收的药物同时服用,如:钙、氟、镁剂有碍於碘的吸收,在碘缺乏的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更显著。
【用法用量】口服给药:片剂,每日1次,一次1片;孕妇及*母服1片,或遵医嘱。口服颗粒剂,每日1次,一次1-2包;孕妇及*母2-3包。
儿童口服给药:
片剂,每日1次,4岁以上服1片,4岁以下服半片,或遵医嘱。颗粒剂,每日1次,4岁以下儿童1包,4岁以上1-2包。
【给药说明】1.由於机体储碘的能力有限,因此需逐日按生理需要量进行补碘。正常人每日供碘量因年龄及某些生理状况而有差别,4岁以下儿童30-105μg,4岁以上及**75-225μg,孕妇及*母150-300μg。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中毒反应:通常口服大於生理需要量的1000倍以上才会发生中毒反应,主要症状及损害为:恶心、呕吐、溶血、痉挛性瘫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原发性损害、视网膜血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视杆细胞的继发性损害。
【注意事项】对碘过敏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禁用。急性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结核患者、高钾血症者、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应用本品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影响甲状腺吸碘率的测定,甲状腺核素扫瞄显像结果亦受影响,这些检查均宜安排在应用本品前进行。长时期补碘时,应定期测定尿碘,以了解补碘量是否恰当
盐里有氯化钠和碘酸钾是正常吗
盐里有氯化钠和碘酸钾是正常的
含有碘酸钾的是碘盐
碘盐是指含有碘酸钾(KIO3)氯化钠(NaCl)。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6克,但中国国民普遍超过20克。这就需要同时提供不含碘的盐供人选择,否则碘摄入过量的危险性极大。
碘盐是指含有碘酸钾的氯化钠的食盐。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而缺碘就会引起碘缺乏病,所以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少量的含碘盐。
硫量的测定 燃烧碘量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地球化学勘查试样中全硫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土壤、水系沉积物试料中全硫量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3S):0.005%硫。
本方法测定范围:0.015%~10%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本部分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505 **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GB/T 14353.12—93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硫的测定。
GB 6379 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GB/T 14496—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3 方法提要
试料在助熔剂存在下,于氧气流中在1250~1300℃高温燃烧,硫以二**硫形式释出,经气流带进盛有**(4+996)的淀粉溶液吸收器中,反应生成的亚硫酸,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藉此测定全硫量。
4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亚沸蒸馏水。若已检测到所用试剂中含有大于0.005%硫量,并确认已经影响到试料中低量硫的测定,应净化试剂。
4.1 高纯铁粉
4.2 二**硅粉
粒径应小于0.074mm,经1000℃灼烧2h,**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备用。
4.3 **(ρ 1.19g/mL)
4.4可溶性淀粉
4.5 淀粉稀**吸收液
称取0.4g可溶性淀粉(4.4)于250mL烧杯中,加水调成糊状,加入100mL刚煮沸的水,并继续煮沸1min使溶液透明,**后加水至约800mL,加4mL**(4.3),用水稀释至1000mL。
4.6 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3)=0.015mol/L
称取0.5350g碘酸钾,置于1000mL烧杯中,用含有1g氢**钾、5g碘化钾的400mL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7 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3)=0.005mol/L 称取0.1783g碘酸钾,置于1000mL烧杯中,用含有 1g氢**钾、5g碘化钾的400mL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7.1 碘酸钾溶液的标定 称取与分析试样组成及含硫量大致类似的一级标准物质三份,按照(6.4)条测定步骤进行标定(三份试样所消耗的碘酸钾标准溶液的极差值不超过0.20mL,即可取其平均值);并同时进行三份空白值[只对瓷舟及高纯铁粉(4.1)或二**硅粉(4.2)]的测定。
按以下计算式,测得碘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硫的含量。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式中:T——1 mL碘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硫的含量,g/mL;S0——一级标准物质中硫的标准值,%;V——滴定所消耗的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平均值,mL;V0——滴定空白时所消耗的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平均值,mL;m——一级标准物质质量,g。
5 仪器及材料
5.1 管式炉
5.2 瓷管
21mm×25mm×600mm未上釉的一等品瓷管,一端为尖嘴形。
5.3 瓷舟
长度约77mm~88mm,于1000℃灼烧1h,于干燥器中保存。
5.4 测定装置
仪器装置如图1:
图1 定硫仪装置
5.4.1 连接好测定装置,检查全部装置是否密闭,在保证仪器密闭以后,调节电压在65V左右,待温度升至400℃以后,逐渐升高电压;升高温度至(1250±50)℃,将导管插入盛有40mL淀粉稀**吸收液(4.5)的气体吸收瓶中,调节气流为每秒2个~3个气泡,滴加碘酸钾标准溶液(4.6或4.7)至溶液呈浅蓝色。
5.4.2 比照溶液 于另一气体吸收瓶中注入同样量的淀粉稀**吸收液(4.5),滴加碘酸钾标准溶液(4.6或4.7)至溶液呈以上相同的浅蓝色作为参比溶液(不计读数)。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试样粒径应小于0.097mm,装入磨口小玻璃瓶中,于105℃干燥1h后,备用。
试料量 称取0.1g~1.0g试料,精确至0.0002g。
取样量及合宜浓度碘酸钾标准溶液的匹配见表1。
表1 取样量及合宜浓度碘酸钾标准溶液的匹配
6.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全过程做双份空白试验。
6.3 质量控制
选取同类型水系沉积物或土壤一级标准物质2个~4个样品,随同试料同时分析。
6.4 测定
6.4.1 将试料(6.1)均匀地平铺于预先垫有1.0g高纯铁粉(4.1)的瓷舟(5.3)中[对易分解样品,也可加二**硅粉(4.2)],搅拌均匀。
6.4.2 取下燃烧管端的橡皮塞,用镍铬丝钩将瓷舟推入管炉中预定位置(最热的部分),立即塞上橡皮塞,以每秒2个~3个气泡的速度通入空气至吸收液中。当吸收液下部开始褪色时,应立即滴加碘酸钾标准溶液(4.6或4.7),其滴加速度应使得淀粉稀**吸收液的浅蓝色在吸收过程中保持不变,在停止褪色时,溶液颜色的深度应和比照溶液(5.4.2)的颜色一致。
6.4.3 在通入气流1min~2min内,如吸收液不再褪色,即达到滴定的终点,记录所消耗的碘酸钾标准溶液体积。
7 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硫的含量: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式中:T——1mL碘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硫的量g/mL;V1——滴定消耗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空白试验溶液滴定所消耗碘酸钾标准溶液的平均值,mL;m——试料质量,g。
8 精密度
硫量的精密度见表2。
表2 精密度[w(S),10-2]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A.1 从实验室间试验结果得到的统计数据和其他数据
见表A.1。
本方法精密度协作试验数据是由多个实验室进行方法合作研究所提供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
表A.1中不需要将各浓度的数据全部列出,但至少列出3个或3个以上浓度所统计的参数。
A.1.1 列出了试验结果可接受的实验室个数(即除了经平均值及方差检验后,属界外值而被舍弃的实验室数据)。
A.1.2 列出了方法的相对误差参数,计算公式为,公式中为多个实验室测量平均值;x0为一级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A.1.3 列出了方法的精密度参数,计算公式为RSD=Srxi×100%,公式中Sr为重复性标准差:SR为再现性标准差。为了与GB/T20001.4所列参数的命名一致,本方法精密度表列称谓为:“重复性变异系数”及“再现性变异系数”。
A.1.4 列出了方法的相对准确度参数。相对准确度是指测定值(平均值)占真值的百分比。
表A.1 S统计结果表
附加说明
本方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方法由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技术归口。
本方法由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负责起草。
本方法主要起草人:方金东、熊采华。
本方法精密度协作试验由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江宝林、叶家瑜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