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林笑蕾 给各位分享为什么广西是湿热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西三位最著名作家(广西著名的作家)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广西三位最著名作家
我知道的广西知名作家有七位,总得来说,他们是各有千秋,不知道你怎么看?
蓝怀昌
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
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
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大奖。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
东西
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1994年至1996年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第一届专业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1982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先后干过教师、新闻报道干事、秘书、报纸编辑、记者等工作,现在广西南宁某报副刊部做编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抒情时代》、《目光愈拉愈长》等。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1、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小说选刊》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1998年,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3、1995年,获第三届广西青年作家独秀文学奖。
凡一平
1964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学教师家庭。广西都安县人,壮族。十六岁考取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十七岁在《诗刊》发表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此诗荣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十八岁在《金城》发表第一篇小说《岁末》。十九岁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1年,由广西作协推荐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历任都安箐盛中学教师、都安县文化局创作员、都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首期专业作家等职,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广西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
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作品》、《清明》、《山花》、时代文艺出版社等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愈百篇。有作品入《小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情觞》、《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新市民小说选》等多种选本。长篇小说**作《跪下》出版后,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并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小说二十集电视剧。中篇小说《寻*记》被改编为电影《寻*!》。中篇小说《理发师》也即将搬上荧幕。
获奖情况
长篇小说《跪下》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1997年) ;2001年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
鬼子
广西罗城人,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7《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
【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
【广西区**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说)
【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
《农村弟弟》(中篇小说)
【广西区**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冯艺
男,壮族,1955年9月生。当过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1997年出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1999年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广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编审。
1982年开始散文诗和散文的创作,发表过散文诗、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瑶山的思考》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冯艺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20集电视纪录片《西部的发现》、10集电视片《飞越广西》总撰稿人。
获奖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
黄佩华
1957.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1971.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975.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1981.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981.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1982.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1983.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987.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
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
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
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
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
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组**,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什么,为什么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高大雄伟,险峻陡峭的山脉,同时也有一些风光绮丽、造型独特、千姿百态的小型山林。这些小型山林往往有**“曲径通幽处”的神秘岩洞相伴,吸引了大批登山旅游,探险考查的人们。这就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我国广西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云南路南石林就属此类。喀斯特的形成与特色“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伊斯的利亚半岛北部与意大利交界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1966年我国正式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岩溶是岩溶作用和岩溶地貌的总称。地表水和**水对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等易溶性**进行的以化学过程(溶蚀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以及重力崩塌、陷落)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总称为岩溶作用。由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形态称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由于岩溶地貌在石灰岩地层中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所以有的教科书上也称之为石灰岩地形。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有石芽、石沟、石林、溶斗、落水洞、**河、溶洞、溶蚀洼地、盲谷和峰林等。形成喀斯特地貌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易溶性**,如石灰岩(主要成份是(CaCO3)、白云岩(MgCO3)等等。其次,水流对喀斯特的形成与发育着主导作用。水流是喀斯特发育的动力,它在发生喀斯特作用的初期以脉状裂隙水流、中期以树枝状管道水流、成熟期以梳状管孔水流和层状孔洞水流分割、切割石灰岩式层,使得峰、洼地貌出现,然后再演化成丘状、塔峰为主的宽谷地貌,且发育**喀斯特溶洞。再者,喀斯特地貌与本地区的整体升降及其速度息息相关,如我国华南的喀斯特发育区都属于隆升区或强烈隆升区。据测算,湖南部分地区、四川东部、湖北西南、贵州及云南的梯级面高程约为1200米,年均相对上升速度达15毫米以上。这种相对快速的抬升,使该区山岳高耸、峡谷深切、**水流坡度不断增加,各种水流在较大的落差状态下又加速了喀斯特的发育。此外,区域性气候变化,降水量的差别,地址构造,石灰岩的产状、成分和结构乃至地面梯度、植被等因素也都会对喀斯特地貌的特征造成影响。例如,在降水量相对较少、喀斯特水流不太活跃的华北地区,同样是石灰岩,地表的漏斗、洼地、塔峰等形态极少见到,而且**喀斯特是以溶孔为主,很少发育有大型**溶洞。在桂林地区,不论是挺拔陡峭的弧峰石山还是大型的喀斯特岩洞,都分布在一套距今约380万年左右的壳晶石灰岩中,这是一种形成于古海洋近岸部分的石灰岩,它曾受到过较强烈的海水冲刷、淘洗作用,**孔隙和渗透率都较小,抗溶蚀力和力学强度都大于含泥质较多的石灰岩,所以往往可以形成陡峭的石峰和大型洞*。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我国的石灰岩地区的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均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地貌。除了桂林和云南这些举世闻名的喀斯特地貌以外,在我国的华东地区(包括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虽然出露地表的石灰岩仅占本区总面积的4.06%(27900平方公里),但仍然发育有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在苏北、皖北地区发育着相对高度100-150米左右,顶部**的喀斯特丘陵;江西萍乡-宜春一带出现了具共同基座的短锥状峰丛;浙江天目山及皖南、赣北则为有少量溶洞的喀斯特化山地;喀斯特发育最为强烈的是福建西南部的龙岩、三名地区,不光有类峰林、峰丘、溶斗等还有长达数百米的喀斯特**河。[NextPage]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十五个省及自治区内,四川省的石灰岩出露面积达128062平方公里,远远大于其它地区。湖北宜昌以西发育的喀斯特分布广、形态齐全,且景观绚丽。在云贵高原、鄂西、湘中、湘西及桂东北以喀斯特谷(盆)地为主。高山喀斯特则主要分布在川西、藏东高原及河源地区的横断山脉,在寒冻风化和冰源冰川的影响下,石灰岩的喀斯特作用微弱,地表景观乃呈高山地貌特征,多为海拔4000-6000米的高山地,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周缘,即秦岭、岷山、龙门山、大凉山、锦屏山、五莲峰一带,大多为3500米以上的常态山地地貌,喀斯特景观仅出现在岩性有利的部位,为峰丛、峡谷的组合形态;在山间洼地处有大型洞*和**暗河出露;山原喀斯特的平均海拔为1000-1500米,分布在黔东北、鄂西、湘西、川东等地,长期的湿热气候和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这一带的喀斯特发育得范围广、形态齐全,既有峰林喀斯特景观,又有峰丛峡谷和岭脊槽谷;海拔300-800米的峰林喀斯特广泛分布于湘南、桂东北一带,位于南岭山地西部,尤以桂林地区的峰林地貌为代表。那里的群峰挺拔,峰丛林立,丰姿多态的喀斯特星罗棋布,**洞系密集交织,洞中琳琅满目的石钟*、石笋、石帘、石幔、石瀑布、石葡萄、石花和流水潺潺与地表的秀丽山林交相辉映,构成了祖国大地上“奇峰、奇洞、美石”的奇葩。我国东北地区的地质和地理条件不利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但那里分布面积达70920平方公里的石灰岩是喀斯特发育的基础。在东北南部一些地区,由于气温、降雨、岩性、海平面的升降及海浪作用等条件,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滨还喀斯特地貌景观。在辽东半岛南端的海滨地区,还可见到约10米高的成群丛状分布的石芽,也是喀斯特作用的产物。横亘我国西部的昆仑山东西绵延2500公里,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多年考察,在东昆仑山西段中支的阿尔喀山发现了现代高山寒冻风化作用无法形成的大面积古喀斯特地貌。据考证,这是当年随青藏高原强烈抬升而产生增热效应和印度洋季风对这一地区影响的产物。虽然后期强烈的地址构造运动和严寒冰冻气候大大地改造和破坏了这些古喀斯特地貌,但在海拔4700-5300米的山地上部和4300-4800米的下部,早,晚两期的古喀斯特峰林、石芽、溶洞、溶蚀裂隙等依然清晰可见,它们与本区南部藏被唐古拉山的古喀斯特地貌遥相呼应,成为大地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巨变的历史见证。喀斯特地貌与人类人类从古就与喀斯特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古时代、喀斯特溶洞往往是原始人类栖息之所。著名的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化石及用火遗迹就是在溶洞中发现的。广西地区的甑皮岩先人也曾长期在洞*中生活,留下了内容丰富的“洞*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喀斯特研究的国家。“石钟*”一词在西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便已提出,并有详细的划分。以后的三国、宋、明时代的研究都有过很大的发展,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不畏艰险,曾以连续三年(公元1637-1639年)的时间对华南广大的石灰岩分布区作了系统的考察,探查喀斯特洞*300余处,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位洞*探险家。我国已经发现的喀斯特溶洞中常藏有丰富的矿产和**水,可供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这些洞*也会使建筑物、道路悬空,这突然的大量涌水、涌泥沙往往给工程造成危害,这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引起注意的。喀斯特地貌无论地表和**都具有奇特的形态。在平原上和盆地中的石峰、石芽给人犹如树林和竹笋林立之感。溶蚀和化学沉积作用使各个山峰的形态更为奇特多变,既有连绵的峰丛和山高而尖圆的弧峰,也有分峙的峰林和亭亭直立的圆筒状弧峰,给人以奇异想象,使它们又有“变幻造型地貌”之称。正是喀斯特的可观性强、独特性鲜明的特征使它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育于喀斯特高原边缘的黄果树那66米长、50米宽的大瀑布令人神往,宽阔的**洞使观赏者感到神秘和惊异,产生高深莫测的神奇意境,被誉为‘神奇的**宫殿“。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限制,我国目前还有大量深长溶洞的研究尚未开展,或尚未被发现,这些都可以开发作为探险、考察的场所,以满足中外探险家的需要,而且陡峭耸立的峰林更是从事攀岩运动的理想场所。
钦州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钦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海之滨,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钦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太阳辐射强,季风环流明显。由于南临北部湾,西北靠十万大山,主要受海洋气候影响,也受**气团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是中国湿热多雨的地方之一。
广西是南宁天气热,还是北海市热?还是差不多?
楼上的
广西比福建热不是因为广西内陆比较干燥
广西也算是沿海的省份,就湿润度来说广西不比福建差,广西刚好正对西南季风,带来很多来自东南亚的水汽
广西比福建热的原因是因为广西的纬度位置低,北回归线穿过广西,接受太阳直射,接受的热量多,而福建纬度位置较高,则接受来自太阳的热量少于广西,北半球的气候是越往北越冷
,越往南越热,所以就积温而言广西大于福建,但是北海处于广西的沿海,地势平坦,受到海风的影响,会比在广西内陆的地区要凉爽,但是不会比福建凉爽
热度的变化与水汽、湿润度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维度位置、地形因素有关
北海的夏天会比较长,有的年份可以在12月份仍穿短袖,属于**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不知道这是不是楼主所指的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