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荆秋荷 给各位分享罐头食品什么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罐头食品检测的国家标准是什么(罐头食品检测的国家标准是什么呢)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罐头食品检测的国家标准是什么
http://****18show***/subject/news_587_2203_1.html 这上面比较全面 望采纳
糖水梨罐头加工技术要点及工艺流程如何?
(1)工艺流程
从原料选择和处理→清选→去皮→护色→切半→去心→抽空与漂烫→装灌→排气→封口→杀菌→**→保温→打检→成品。
(2)技术要点
①原料选择。用于罐制的梨应充分成熟、新鲜完整,果实横径不小于60毫米,并分成60~65毫米、65毫米以上两等,剔除病、虫、伤果。使用冷藏果时必须经过缓慢升温,使果心温度达到15℃以上方可加工,否则影响产品质量。
②去皮。生产上一般均采用旋皮机旋皮,虽比人工去皮效率高,但去皮不完全,还需要人工修整,且去皮损失率较高。
③护色。梨果实去皮后极易发生酶促**褐变,生产上普遍采用护色液浸泡法进行护色。护色液一般为1%~2%的食盐水,或再添加0.1%~0.2%的柠檬酸。食盐可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原料与氧气的接触;食盐水还能使蛋白质**酶在一定程度上脱水而降低活性。柠檬酸可降低护色液的pH从而能降低酶的活性;还可与护色液所用水及原料中的铁离子螯合,避免其与多酚类物质发生变色反应。维生素C也有较好的护色效果,但在后续加热工序及产品贮存过程中会发生维生素C褐变并产生异味,因而不宜使用。亚硫酸盐有很好的护色效果,但因罐盖及铁罐内壁为抗酸而不抗硫涂料层,原料中残留的硫会对其产生腐蚀作用,因而也不宜使用。
④切半和去心。去皮后的原料应及时进行切半,去心处理。可按产品要求切成两半或四瓣,但同一批产品应一致。果心周围的石细胞一定要去净,否则变色。在整个切瓣、去心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原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
⑤装罐前处理。切瓣、去心后的原料,装罐前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即漂烫法、抽空法和生装法。
漂烫:将果块置于95℃以上或微沸水中漂烫10~15分钟,之后捞出于冷水中**。漂烫后可使酶失去活性,防止褐变;同时果内组织中的气体被排出,呈半透明状。此法由于使原料养分损失较大和受热较多,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目前已基本淘汰。
抽空法:将果块放入适宜浓度糖液(加入0.1%柠檬酸)中,在一定真空度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恢复常压,使果块组织内气体被抽出而充入糖液。此法由于果块中气体被预先排出,减少了酚类物质与氧气的接触,而且果块的热传导性提高,使**酶活性在后续加热排气工序中能迅速破坏,因而护色效果较好。同时,由于减少了整个工艺的热处理时间,所以果块的脆度也保持较好。
生装法:果块既不漂烫也不抽空处理,直接装罐。此法由于能大大缩短整个工艺时间,减少产生过程中**变化的机会,因此产品色泽和风味均较好。
⑥装罐。每罐内按产品质量标准装入规定重量的果块,之后注入糖液,并留有一定高度的顶隙。糖液浓度按照产品标准规定的开罐浓度,根据果块的可溶性固形物浓度每罐内果块与糖液的重量比例进行计算。糖液中需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使产品保持一定的糖酸比;但酸加入不宜过早,否则会导致蔗糖转化较多,使褐变加重。
⑦排气和封口。排气的目的是将罐内空气排除,封口后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以保证产品质量。常用方法是将罐置于高温蒸气下10~15分钟,使罐中心温度达到75℃,之后迅速封口。经加热,果块及糖液体积膨胀,果块内的空气也被排除,再经封口、杀菌,**后由于内容物收缩,顶隙中水蒸气凝结,即可形成一定真空度。鉴于真空度的形成原理,排气后应迅速封口,否则会使罐头真空度降低。
上述排气方法由于热传导慢,受热时间较长,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较理想的排气方法是采用微波加热。由于微波的穿透力强,可使罐内各部位同时均匀受热,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排气要求的温度,受热时间短,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色泽,风味和脆度。但由于金属对微波的反射作用,铁罐包装时不能采用微波加热排气,玻璃罐在排气过程中不能套盖。
⑧杀菌和**。杀菌效果决定着产品的保藏性能,最终决定产品质量。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各种罐盒、各种罐型的规定杀菌温度、杀菌时间进行杀菌操作。杀菌后及时**,以减少热力对罐头质量的不利影响。随后,擦干罐外水分,进行保温检验,合格后贴标、装箱、入库或上市。
水果罐头里有很多防腐剂吗?
一、水果罐头是否含防腐剂
正常情况下, 罐头应该是不需要添加防腐剂的,罐头食品通过先密封,然后加热灭菌,彻底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方式来防腐。经过一定时间的高温加热,罐头中的微生物被杀光;同时因为已经密封,环境中的微生物也无法进入罐内。由于控制了微生物,因此罐头食品可以长期保存,也不需要防腐剂。
但是小公司在生产的时候,为了节省杀菌成本加入了一些防腐剂,国家允许使用的防腐剂在GB 2760里有详细列表,请参照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只要按照该标准的种类和限量添加,都是合法和可认为的安全的。
比较常用的食用防腐剂有山梨酸盐和**酸盐两种,其中山梨酸钾基本没有毒性,但是**酸盐是致癌物,问题比较大。
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规定,水果罐头中不得添加任何添加剂。但有些劣质罐头里添加了山梨酸钾、胭脂红、柠檬黄等合成色素,还用甜味素、工业级火碱、工业用双氧水给椰果“洗澡”。因此,选择水果罐头时要格外细心仔细。
二、水果罐头的选择
在选择水果罐头的时候,首先要看水果罐头的果肉外观。正常的黄桃水果罐头,其产品颜色应该是不太均匀,有金**的,还有一点带青色。假的黄桃罐头的果肉是完全一致的,颜色看起来很好看。正常的黄桃罐头的汤汁应该是无色的,而经过染色的罐头,汤汁是**的。
草莓罐头的选择,则是先看汤汁。如果汤汁很红,那是经过染色的,如果汤汁略带一点粉红色则是正常的。同时,染色的草莓罐头,其果肉是不成熟的,会相对偏小。
自制水果罐头虽然可以放心使用,但是不宜久存,所以最好在短时间内食用完。
扩展资料
水果罐头以用料不同而命名不同,一般水果罐头的原料取材于水果,包括黄桃,苹果,荔枝,草莓,山楂等。产品主要有黄桃罐头、草莓罐头、橘子罐头等。
水果罐头虽然方便食用,但制作过程中造成了水果的营养成分部分流失,不能充分提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以下是罐装食品对水果和蔬菜中营养物质产生的影响:
(1)维生素A:胡萝卜素在罐装食品制作过程中结构稳定,流失很少;研究表明加热更有助于其结构的稳定。同时,在加热或制成罐装食品后,番茄中的谷胱甘肽物质会更有效地预防前列腺癌。
(2)维生素C:虽然在加热过程中,部分该元素会流失掉,但也只是大量地分解在水溶液中。 而剩余的维生素C在产品的保质期内还会以稳定的形式存在。
(3)叶酸:叶酸的稳定性与维生素C相对应。
(4)维生素B1:在豆类罐装食品的制作过程中,维生素B1的流失量要少于其在烹饪过程中的流失量。
(5)钾,钙:这两种元素在罐装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均不会发生变化。
(6)食用纤维:罐装过程不仅不会对该物质产生任何影响,相反还能促进其溶解,加强其结构组织,从而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水果罐头
水果罐头生产用水标准
篇幅太长,没法写下。国标如下,自行参考
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11671《果、蔬罐头卫生标准》
GB/T 13211
鱼罐头食品营养标签的判定
罐头食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人们对于罐头的制造、保存原理、营养价值、如何鉴别罐头的好坏及贮存的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今天,小编就为你详细的介绍罐头食品:
一、人们对罐头食品存在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罐头有很多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
实情:罐头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和严格的杀菌,与防腐剂毫无关系。做罐头的道理很简单:先把原料充分加热,把微生物全部**;同时把包装罐充分加热杀菌;然后把无菌的食物装到无菌的容器中,趁热封口;最后再加热灭菌,**后,容器顶隙里面的空气体积收缩,会产生负压,本来封严的瓶子就更打不开了,外面的细菌也不可能进去了。经过这些工序,食物自然不会**,也就不需要加什么防腐剂。按照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郝煜的说法,"罐头中含有防腐剂",实际上是对罐藏食品的偏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误区二:罐头是方便食品,和方便面没啥区别。只能充饥,没有营养。
实情:罐头的加工程序很简单,一般只需要加热。更重要的是,制作罐头的加热温度不会太高,有时候比自家做菜的温度还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罐头的营养流失比家庭烹调还少。总的来说,应用巴氏灭菌法,一般肉类罐头和海产鱼类罐头的加工温度不会超过120℃左右;蔬菜、水果罐头的加工温度不会超过100℃;而我们日常的家庭烹饪温度很容易就会超过200℃。
误区三:罐头都是用边角料做的。
实情:事实上,罐头用的是品质上乘,外观好的原料。比如水果罐头大部分是玻璃瓶包装或透明软包装的,大家直接就能看到漂亮完整的橘子、黄桃、山楂、菠萝等。至于看不见"内容"的罐头,如果用了质量有问题的原料,很可能就会影响一批的质量,很少有厂家会冒这个风险。最后,中国是世界罐头生产大国,产品大量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各国,出口量达到300万吨。这些国家对食品的审查特别严格,中国罐头能在国际市场上如此受欢迎,可以证实罐头的质量优秀。
误区四:罐头食品,再怎么安全、有营养,只要是加工过了,总归是不新鲜的!
实情:首先,罐头食品所用的原料是新鲜的。制造罐头,为了追求较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口味,都会在最合适的季节选择最新鲜的原料。而且,为了节省成本,正规的罐头厂商都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并把生产线建在离基地最近的地方。这样,相当于从自家后院儿"现采现做",大大缩短了从采摘、运输到加工的过程。
虽然我们很容易买到各地运来的"新鲜"水果,但是它们只是看起来新鲜,营养素却在不断地损失。因为任何蔬果在采摘后都仍在继续"呼吸",一些营养素会不断减少。而水果罐头从原材料的采摘到加工好的全过程不超过6小时,高温热处理会停止或减缓营养损失的化学反应,保持食物的鲜度和营养。以黄桃为例,采摘1天后,维生素C会损失30%,而黄桃罐头则只损失10%.因此,比起长途运输的"新鲜"水果,水果罐头更新鲜。
二、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罐头
中国营养专家认为,罐头每周最好只吃两三次,而且不同人群略有侧重。
儿童可吃水果罐头。研究显示,水果罐头与新鲜水果的营养相差不大,不过因为糖分偏高,不太适合老年人,但对儿童就很适合。一来水果罐头比较软,适合消化功能不太好的儿童。二来,许多本来非常酸的水果,比如黄桃,在加工成罐头后就香甜可口。其实我们吃的果粒酸奶也是用的水果罐头,这样口感才不会改变,不易变质。水果罐头不单能直接吃,还能轻松做出美味:黄桃酸奶、冰糖雪梨银耳汤、糖水山楂拌白菜心等。
老人备点鱼罐头。鱼类营养丰富,但做着麻烦,还因为有刺,老年人吃起来不方便。鱼类罐头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麻烦。因为鱼罐头的骨头已经很酥烂,并且钙质大量溶出,更易老人食用。
主妇挑点新奇罐头。主妇可以买一些原料"稀罕"的新奇罐头,只要简单的方法就能做出"创新菜",比如白芦笋、鹰嘴豆、油橄榄等。
上班族适合蔬菜罐头。上班族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摄入足够的蔬菜。蔬菜罐头食用很方便,搭配点火腿、鸡蛋、肉馅,就能做出营养均衡的一餐,比如玉米青豆火腿炒饭、粟米羹、荸荠丸子等。
三、材料不同,罐头营养不同
不同营养素的性质不同,食物制作成罐头后,它们的维生素含量变化也不一样。
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钙会增加。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都对热非常稳定,因此不会损失。而且加热煮熟后,它们的吸收率会大大增加。制作罐头的过程还会起到"浓缩"的作用,所以,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不但不会损失,反而还会增加。研究表明,胡萝卜罐头中的胡萝卜素含量比鲜胡萝卜高50%,番茄罐头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比新鲜番茄高1倍。矿物质也不怕加热,所以含量不会下降,有时还会增加。拿鱼罐头为例,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鱼骨变酥变软,溶出大量的钙,所以鱼罐头中的钙是鲜鱼的2倍多!
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不会损失。罐头的加热温度不超过120℃,跟家里用高压锅烧红烧肉的温度差不多,所以蛋白质、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都能完好保留。
酸的食物维生素损失少。罐头食品中真正会损失的只有一些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和叶酸。不过,不同罐头食品的营养损失是不一样的,通常酸性的食物损失比较小,如番茄;而接近中性的食物损失就大一些,比如豌豆和菠菜;肉类则主要损失硫胺素。
四、选购优质罐头技巧:
1.别有“油商标”。观察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泄漏,罐盖、瓶盖是否生锈、擦伤,是否商标浸油。
2.不买“胖听'的。观察罐底、罐盖或瓶盖。罐盖、瓶盖微凹的为佳,若发现罐盖、瓶盖向外凸起就不要买。
3.声音脆亮好。用手弹击罐盖,声音发脆时为优质的;而浊音时说明已经变质。
4.商标要完整。观察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商标不完整或临近保质期的产品购买时要慎重。
GB7098罐头食品安全标准可以用于产品执行标准吗
不可以。具体如下:
GB 709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2016-11-13实施)
GB 709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
本标准代替GB 7098-2003 食用菌罐头卫生标准、GB 11671-2003 果、蔬罐头卫生标准、GB 13100-2005 肉类罐头卫生标准、GB 14939-2005 鱼类罐头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罐头食品。本标准不适用于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