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霍忆荣 给各位分享北纬20度地区什么土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请问各位大神土地预审有哪些类型(土地预审是哪6部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请问各位大神土地预审有哪些类型
概述 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今后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必须预审过关才能批准项目用地。
办理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3、取得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指标;
4、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5、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6、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投资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审批项目);或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核准项目服务联系单》(核准项目);或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文件(备案项目);或其他依据文件】。
3、规划用地红线图(原件)或征收(用)土地勘测定界图(原件),建设项目区位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4、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及附图(复印件);
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或备案项目申请报告;
6、工商企业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复印件);
7、已完成方案设计的项目需提供设计方案及总平图;
8、其他需提供的材料(如:项目所在位置地形数据光盘)。
报省预审另附:
1、项目所在县市和受理预审申请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初审意见表;
2、标明项目用地范围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3、如建设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需涉及基本农田的,应出具项目所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4、如建设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需涉及标准农田易位的,应附具县级**要求标准农田易位的请示和省农业厅审查同意该项目涉及的标准农田易位的意见。
报国务院预审应再附
: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建设项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3、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的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同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与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会议纪要;
4、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听证会纪要。
办理程序
受理→国土规划科会同用地管理科、征地事务所审查→审核、汇总→集体研究→用地预审公告(7天)→核发预审意见书→建立台帐、归档。
办理时限:15个工作日。
主管部门
国土资源部、各市国土资源局
各气候带对应的土壤类型
看每一段最后一句.
1.赤道多雨气候
亦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mm。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
亦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这里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气团,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热极”和“干极”都出现于本类型区内,非洲索马里半岛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极端最高气温63℃的记录,成为世界“热极”;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于0(阿里卡城实测为0.7 mm),从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间从未下雨,被称为世界“干极”。至于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带夏干气候区过渡。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北纬30°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的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就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量少,形成千季。此外,有的地区还可细分为凉季和热季。本区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 500—2 000 mm,甚至更多。
5.热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25°信风带的**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包括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地带以及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等。这些地区均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加之信风**后遇到沿海山地而抬升,故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这里形成的植被土壤类型与赤道多雨气候条件下相同,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均较大。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带。由于全球**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以往往出现**东、西两岸和**内部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而表现出干湿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1.陆地温带气候
陆地温带主要分布在35°~60°N的地区,南半球由于只有较小的陆地延伸到40°N以南地区,所以温带面积不大。由于受大洋分割作用的影响,温带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分异现象。一般在**东岸为温带**性湿润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二者之间的内陆为温带**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温带**性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35°~55°N之间的北美**东部和亚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即亚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和北美**100°W以东大约在40°~60°N的地区等。这种气候的气温、降水状况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相似,但风向、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在成因方面,它的冬季寒冷干燥不是由于**季风的作用所致,而是由于从海洋吹来的西风人陆已深,经过了**变性作用,故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
(2)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西部,包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和南部,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北美加拿大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这里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暖流经过,于是形成了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气候特点。此外,这里*雨日较多,云雾多,日照也较少。
(3)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35°—55°N左右的东亚地区,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气候成因与**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此外,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也是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由于上述几种温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湿润(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因此较普遍的发育了温带阔叶林景观(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森林草原景观),但也存在着某些差异。东亚的阔叶树种类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等杂木;欧洲西部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的阔叶林景观(包括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则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为主。整个温带湿润阔叶林带主要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
(4)温带**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亦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 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 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温带**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土;温带**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
2.陆地**带气候
陆地**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40°之间的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和海陆位置等因素作用,在**东岸一般为**带湿润气候或**带季风气候;**西岸为**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二者之间为**带**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1)**带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于北美**东部25°—35°N的地带和南美的巴西高原东南缘、巴拉那河中、下游以东和潘帕斯东部。此外,在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南岸也有分布,但面积较小。其主要特点是冬夏温差比**带季风气候区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比季风区均匀。这些地区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东岸)方面,都与东亚的**带季风气候区相似,但由于所处的**面积和相邻的海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后者突出,故未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2)**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带的亚洲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冬夏海陆气温不同引起气压配置的变化是形成本区气候的主要原因。冬季亚洲**为高气压所控制,盛吹由陆地向海洋的西北风即冬季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为低气压所控制,盛吹由海洋向陆地的东南风即夏季风,降水较多。
常绿阔叶林是**带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主要植被,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3)**带夏干气候
亦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带**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替控制。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因此,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便成为地中海式气候的主要特征。该类型气候区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带**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带**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兰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带,故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渡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陆地高纬度气候带主要包括北半球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地区。北冰洋和南极冰原分别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又分别是亚洲和北美洲极地**气团的源地。在冰洋气团与极地气团交绥的冰洋锋上有自西向东行进的气旋活动。这里气温低,有世界寒极、北半球寒极。主要气候类型为亚寒带**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几个气候带的特点是:
1.亚寒带**性气候
亦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一般分布于50°—70°N之间,**西岸则在60°—70°N之间,包括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这里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气团产生的源地。在冬季,冰洋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气团也能够伸入。气候特征是**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50℃,绝对最低气温-73℃,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的绝对年较差曾达101.8℃,成为全球气温年较差最大之地。
2.极地长寒气候
亦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和北美**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75°N之间,这里已位于北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明显。气候特征为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为0—IO~C,降水稀少,大都属于冰洋锋上的降水,多半为降雪,云雾多,蒸发弱。
3.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这里纬度最高,极昼和极夜最长的时间可达半年之久。长年处在极地高压控制下,为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因长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原。南极地区是全球的寒极、风极和最干燥的冰雪**,北极地区则是冰盖和浮冰的大洋。
(四)高地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北半球,经纬度在35度36分是哪个国家
北半球,经纬度在35度36分是哪个国家。
有两个地点符合题目的要求:1、35°36′N,35°36′W在美国东边的北大西洋中;
2、35°36′N,35°36′E在叙利亚与塞浦路斯之间的地中海上
结合插图仔细比对吧
土豆的种植方法
一、选地
要选择利于排水和阳光充足的地块,然后施些底肥,用钾肥或者是草木灰。注意不要在已经种植了两年土豆的地中接着种,这样它易生命。
二、催芽
在十二月底或一月份时将要种植的土豆放在温度处进行催芽,这样大概2月份的时候就能种植。
三、切开
将发芽的土豆切块,切开后要保证每块上面都有2到 3个芽眼。切开后及时在伤口上抹些草木灰。
四、栽种
将土豆处理好之后就可进行栽种,栽种时在土地中挖条浅沟将切块放入就可以,两块的距离大概间隔15厘米左右。种后不用浇水,也可不施肥,若是施肥的话可以适量施些钾肥,切忌不能用尿素或者人畜粪肥,否则会影响口感。
五、收获
土豆的生长几乎不用刻意去施肥浇水,非常容易种植,2月份种下后大概5月或6月就可以收获。
扩展资料:
马铃薯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较广泛的药用价值。我国中医学认为,马铃薯有和胃、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还有解毒、消炎之功效。
1,预防中风
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优质纤维素,这在延缓人体衰
2,葱油洋芋擦擦
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马铃薯富含的膳食纤维、蔗糖有助于防治消化道癌症和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马铃薯中富含钾,钾在人体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维持着细胞内的渗透压,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因此经常吃马铃薯,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医学专家认为,每天吃一个马铃薯,能大大减少中风的危险。
3,减肥
吃马铃薯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有0.1%的脂肪,每天多吃马铃薯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使多余的脂肪渐渐被身体代谢掉。近几年,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先后涌现出了一批风味独特的马铃薯食疗餐厅,以满足健美减肥人士的日常需求。
4,养胃
中医认为,马铃薯能和胃调中、健脾益气,对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大有裨益,而且它还兼有解毒消炎的作用。
5,降血压
马铃薯中含有降血压的成分,具有类似降压药的作用,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并能使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的血浆水平下降,使周围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6,通便
马铃薯中的粗纤维,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从而避免便秘者用力憋气排便而导致血压的突然升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铃薯
土壤类型有哪些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一、砂质土
粗粒土是指大于0.1毫米颗粒含量较多的土,可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
砂类土,又称砂质土,指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砂质土根据粒组含量不同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二、黏质土
黏质土是土壤的一种,有保水性能好等特点,
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的一种土壤。
三、壤土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
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扩展资料
土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1、土壤是一种**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我国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点?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①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极其不便;②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和冰川及永积雪地,面积广,占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将近18%;③在可供农用土地中,草地比重大(占土地总面积41.58%),林地次之(占17.95%),耕地最少(仅占14.2I%);④耕地的质量不高(高产田地不及1/3),而且退化严重;⑤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再由于人口多而增长快,人均耕地日益减少,成为突出矛
酸性土壤适合养哪些盆花
素面沙土质地纯净,含黏粒少,排水通畅。常做一般花卉的播种用土,也做草本花卉的枝或芽扦插和木本花卉的嫩枝扦插用土,也是调制培养土的主要材料。
草炭土又称泥炭土,是从泥炭沼泽地上采集的。含有大量的纤维、腐殖酸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吸附肥料和保水力较强,透水透气性能好。适宜做生根缓慢的常绿花木扦插用土,或与素面沙土各半混合做一般花卉的播种和扦插用土。还可用来调制培养土。
田园土又称表层熟化的壤土,可做花坛或调制培养土。
炉灰土炉灰土排水透气性强,可用来调制培养土。炉灰土筛渣可放盆底作排水层。
河泥含大量有机质,与黄黏土各半混合后,可做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的栽培用土。
路边堆积土散落在屋顶瓦垄的灰土,经雨水冲刷淤积路旁或房屋背风处。这种土疏松、通透性能好,有一定的肥力,可清扫集中或在雨后收集调制培养土。
山泥这种土俗称兰花土,江浙山区出产的天然腐殖土,是多年堆积的落叶腐烂而成,质地轻松,既透气、排水,又保水保肥,是良好的盆栽用土,偏酸性,适于栽培喜酸性土的兰花、杜鹃花、山茶等,并可作树桩盆景栽培土。
塘泥是多年沉积在鱼塘底部的表层土,颜色灰黑,含有腐烂分解的水生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富含有机质,养分充足,排水良好,呈中性或微酸性。可用作建兰、白兰的栽培用土,但因气候水质的影响,每1~2年需要更换一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