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公孙丹蕾 给各位分享车规级mcu国内排行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mcu芯片龙头上市公司是?(mcu芯片龙头上市公司是哪家公司)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mcu芯片龙头上市公司是?
兆易创新是国内32bitMCU产品龙头企业,从2019年公司年报来看,MCU的年生产量为1.09亿颗,销售量为1.088亿颗。
到2019年,公司MCU产品累计出货数量已超过3亿颗,客户数量超过2万家。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国产32位MCU芯片的企业,航顺芯片率先发布调价通知函:MCU系列低于代理商体系价格的,恢复代理商体系价格,所有代理商没给2021年上半年FCST的不能保证供货,给FCST并且预付定金的才能保证供货。
储器EEPROM(24Cxx系列),NOR FLASH(25QXX系列),LCD驱动系列,全面上涨10%—20%。针对调价函,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整个产业链都在进行价格调整,包括原料、封装、测试等环节。
MCU是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PC外围、***,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MCU多采用ARM架构,并且这种架构正在抢占X86等老牌架构市场。据悉,苹果新发布的自研芯片M1就是采用基于Arm-ISA的内部处理器和CPU微体系结构。
受益于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且装机需求量大,MCU未来市场规模的增速可期。以汽车这一应用场景来看,MCU是车规级芯片的一种,价值量占车载半导体器件的30%,传统汽车平均每辆车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而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升,每辆智能汽车有望采用超过300颗MCU。
车规级mcu芯片龙头上市公司
mcu芯片相关上市公司有:芯海科技、北京君正、四维图新、深科技兆、易创新、飞利信、瀚川智能。Mcu其实就是单片机,它是英文Microcontroller Unit的简称,中文名字叫微***拓展资料:1. 芯海科技:总股本1万股,流通A股2125股,每股收益1.1000元。目前雾芯(悦刻)、思摩尔(麦克维尔)等行业龙头企业有产品采用了公司MCU芯片。2. 北京君正:总股本4.69万股,流通A股3.24万股,每股收益0.2072元。公司车用MCU芯片目前主要用于车内照明控制和触控。3. 四维图新:总股本22.81万股,流通A股19.37万股,每股收益-0.1594元。公司旗下杰发科技拥有国内首款车规级量产MCU芯片,已经被多家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工业电机控制厂商等采用;目前公司主要芯片产品包括IVI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芯片、AMP车载功率电子芯片、MCU车身控制芯片、TPMS胎压监测芯片等,其中IVI芯片在国内后装市场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TPMS是国内首颗自主研发的车规级TPMS全功能单芯片。4. 深科技:总股本15.61万股,流通A股14.71万股,每股收益0.5826元。公司充分利用沛顿存储芯片封测技术,成功导入FPC指纹模组业务,形成存储芯片+指纹模组的制造模式,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了整个指纹模组制造的核心竞争力。5. 兆易创新:总股本6.64万股,流通A股6.15万股,每股收益1.9100元。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f是一家以中_为总部的全球化芯片设计公司。6. 飞利信:总股本14.35万股,流通A股11.6万股,每股收益-0.9200元。公司与麦姆斯,瑞思凯微签署《三方合作协议书》,三方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统一整合资源,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回报。根据合作协议约定,三方自愿合作投资国产安全MCU项目,合作期限3年,在瑞思凯微保证知识产权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公司与麦姆斯以现金出资的方式投资,瑞思凯微以技术方式投资,三方共享国产安全MCU项目的全部技术资料和知识产权收益。预计在项目芯片实现批量生产阶段2年内,三方合计销售量达到100万片。7. 瀚川智能:总股本1.08万股,流通A股5798.89股,每股收益0.4100元。
中国汽车芯片真正龙头股
中国汽车芯片真正龙头股有扬杰科技、捷捷微电、科博达、银河微电、英唐智控、全志科技、晶方科技、博通集成。1、扬杰科技: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1.61亿,同比增长64.24%;毛利润为4.094亿,净利润为2.05亿元。国内二极管龙头,全球市占率达到2%。营业务为分立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及电力电子模块等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系统、适配器、电源、家电、电表照明、安防、充电桩。2、捷捷微电: 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总营收4.94亿元,同比增长74.25%;毛利润为2.359亿元,净利润为1.37亿元。国产晶闸管龙头,主营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功率半导体器件,其**率半导体芯片目前主要供公司应用,而功率半导体器件中,传统业务主要是晶闸管和防护器,新增业务是MOSFET和IGBT。3、科博达: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5.87亿,同比增长-21.16%;毛利润为1.913亿,净利润为3041万元。先后成为上汽大众、奥迪公司、一汽大众和保时捷汽车的A级供应商,基于与奥迪公司良好、深入的合作,随后公司获得了保时捷汽车、宾利汽车、兰博基尼汽车乃至整个大众集团的青睐,合作领域也从最初的汽车照明控制系统拓展至电机控制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等多类产品。4、银河微电(688689),人气龙头,2021年3月4日回复称公司一直专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网络通信、适配器及电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5、英唐智控(300131),2021年3月26日回复称公司子公司英唐微技术在车载领域产品主要包括数字电视信号接收IC、BUS-IC、汽车诊断IC(GNSS和V2X系统线路连接状态检测)以及其他器件产品等.6、全志科技(300458),2021年1月28日回复称公司车规级芯片已经在多家前装车厂实现落地量产市场反应良好公司车载芯片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中控、液晶仪表盘、智能后视镜等智慧驾驶舱场景。7、晶方科技(603005),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封装产品主要包括影像传感器芯片、生物身份识别芯片等该等产品广泛应用在手机、安防监控、身份识别、汽车电子、3D传感等电子领域。8、博通集成(603068),2021年1月27日回复称公司前装ETC车规芯片已量产销售已推出国内首款通过国际权威第三方实验室ISE实验室认证的ETC芯片。
国内mcu龙头企业有哪些?
国内mcu龙头企业有:
1、中颖电子: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6758万,同比上年增长率为60.73%。
小家电MCU市国内占率第一。2017年报表示将继续开拓家电主控芯片及电机控制芯片市场,研发32位元工控级MCU新产品,积极推广变频方案,提高市场份额。
2、景嘉微: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4886万,同比上年增长率为91.82%。
景嘉微2017年10月22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定增募集不超过13亿元投入高性能图形处理器芯片以及面向消费电子领域的通用型芯片(包括通用MCU、低功耗蓝牙芯片和Type-C&PD接口控制芯片)等在内的集成电路研发设计领域。
3、兆易创新: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3.01亿,同比上年增长率为79.43%。
上述专利涵盖NORFlash、NANDFlash、MCU等芯片关键技术领域,体现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领先地位。
4、芯海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292.3万,同比上年增长率为-117.74%。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精度ADC及SOC芯片、高性能MCU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5、纳思达: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2.15亿。
打印机出货量全球第四,大基金入股,通用MCU技术领先。
总体看国产MCU,不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技术先进性,都无法和国外企业相比。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目前占据的主流市场还停留在8位MCU,占比50%左右。16/32位MCU占**别为20%左右。这意味着,国内MCU应用领域多集中在低端电子产品,中高端电子产品市场还在外企手里。
在我国MCU企业中,生产32位通用型MCU的企业屈指可数。我们看到,除了兆易创新、灵动微电子之外,其他企业,比如华大半导体、航顺和致象尔微电子等,只有若干种通用MCU芯片。
技术上,多数国产MCU企业还是依靠ST的生态环境,甚至很多企业产品定义的编号也与ST类似。比如,STM32F103是最流行的32位ARM M3 MCU,现有大约20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