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独孤静薇 给各位分享读史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我们刚出生就开始了学习,只不过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都不一样,像我们小时候,学习的如何走路,如何说话,也就是如何生存。等到了大些的时候 ,我们就要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直白一些,也是为了以后的生存。

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那我们学习历史呢?历史可能在大多数人那里只是在上学时期学习的课本知识吧。学习这些课本知识,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考取优秀的成绩。那么,这样的学习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我们学习历史并不只是要答对考卷上出现的题目,很多的是让我们了解到前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熟读历史,不仅能够了解到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也能领略到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尊重自然,探索自然,逐渐找到实话生存的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如果说,我们不去了解历史,了解发展潮流,肆意挥霍先辈遗留下来的财富,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将一无所有。甚至出现反潮流的趋势,逐步向后**。

我们有古代史,也有近代史。我们所要知道的不仅仅是表面现象和皮毛,无论是学生,工人,还是白领,都要铭记历史,铭记那些先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颗勇往直前的心,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有人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想说,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是为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能够更好的发展。也会令我们有一颗向善向美感恩的心。

那么,就让我们秉持理想信念,研读历史书籍,传承先烈精神,为了梦想,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加油吧!

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读历史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历史不忍心细读。读遍每一个字,眼泪和歌曲。我是老白。我来回答。

对我来说,最不忍细读的那段历史,是近代百年耻辱史。那段历史读起来真的很痛苦。

近代第一次**战争后,英国成功打开了凭借《南京条约》对外封闭的清朝大门,并利用其工业国开始向清朝倾销商品。

英国以为可以迅速打开局面,轻松获得暴利,没想到的是清朝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依然强势,导致英国很多工业化商品滞销。

其中只有与清朝的**贸易呈直线上升趋势。

然后英国调整了商业战略,开始向**贸易倾斜。专心**,其他商品的贸易量被**大大压榨。

同时,法国也不满《黄埔条约》中关于贸易城市只能开设天主教堂的条款,希望全面进入清朝所有地方。

1856年10月8日,广州发生亚罗事件。

当时清朝的广东海军在广州海珠堡拦下了“蓍草”商船,蓍草上堆满了**货物。

亚罗号实际上是一艘英国**船,但大部分船员是中国人。

广东海军逮捕了12名涉嫌**和海盗的中国人,但英国人拒绝了。英国领事巴夏礼亲自出面,要求释放所有被捕的船员,理由是亚罗已经在香港注册。

这个无理要求被广东海军拒绝。

巴夏礼指责广东海军以登船检查时扯下英国国旗为由损害英国的荣誉和利益,并要求当时的广州**道歉并释放所有船员。

当时,两广总督是叶。

叶认为,被捕船员涉嫌**、海盗,均为清朝国民。这纯粹是清朝的内政,英国根本无权干涉,所以拒绝了巴夏礼的粗暴要求。

两天后,作出了让步,但他不承认自己扯下了英国国旗,不支付任何赔偿或道歉,只答应释放船员。

巴夏礼对此极为不满。

当时英国想修改《南京条约》,被清**否决。10月23日,以海军上将迈克尔西摩为首的英国人向虎门派遣了三艘军舰、十多艘划艇和2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

拉开了第二次**战争的序幕。

叶陈明没当回事,以为英国人只是虚张声势,命令广东海军撤退,命令不要反击。

24日,英**舰*轰广东南郊凤凰岗堡。要塞的守军没有反击,而是选择了撤退,凤凰岗要塞被摧毁。

25日,英军攻占海珠堡,占领广州城外靠近广州城的所有工事。

26日,叶关闭广东海关,暂停贸易,动员造势。

27日,英**舰*轰总督府。

29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开始巷战,英法联军闯入巡抚府,在巡抚府劫掠后撤退。太守叶在庙里**,幸免于难。之后,他向朝廷报告说,他赢得了战斗,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另一方面,法国神父马来在中国传教,被广西西林岱县知府张鸣凤杀害。法国找借口要求清廷道歉赔偿。又拒绝了叶。

法国以此事件为由,与英国结成英法联军,出兵中国。

30日,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军撤出广州。

1958年1月5日,两广总督叶被英法联军攻占,并被压到印度加尔各答。第二年,他在狱中绝食而死。

1958年3月,英、法、美、俄四国部长共同赴上海,同意调集军舰进攻天津。

4月,2600多名英法联军抬舰,进攻北方天津大沽口。

1959年,盟军在大沽与清军会师

7月29日,英法援军从北塘**,攻打大沽口堡。清军撤退时,英法北上占领天津。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北郊。

6日,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的清漪园(万寿山)和景明园(玉泉山),部分赃物被公开拍卖,大部分为劫掠者私人所有。

被抢劫的财产,维多利亚女王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都有一份。

13日,英法联军从**门入侵北京。

这是西方**首次占领中国首都。

英法联军以被俘39人,死亡20人为由下令火烧圆明园。

英方要求向因“囚禁**”而死亡的人支付30.2万银子,并拆除圆明园。

法方要求支付20.2万白银。

英语和法语限制:“10月20日照复,10月22日给银,10月23日画押换约”。

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放火。

浓烟遮天,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

300多名太监和女仆被埋在火海中。

联军烧杀抢掠40多天,清漪园、景明园、景怡园、长春园都成了焦土。

法国作家雨果都看不下去了,仗义执言,给予强烈谴责,说这是“两个强盗的胜利”。

1860年清廷与盟国签订《北京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

老白说:

历史细读,真是字字血泪,不堪回首,不忍触睹。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永恒的真理,愿我中华儿女牢记耻辱,奋发图强,再不受这等屈辱。

我们为什么要读史

铭记以前犯过的错,不在让后人重蹈覆辙,记得以前的辉煌让民族自豪骄傲

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我们刚出生就开始了学习,只不过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都不一样,像我们小时候,学习的如何走路,如何说话,也就是如何生存。等到了大些的时候 ,我们就要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直白一些,也是为了以后的生存。

那我们学习历史呢?历史可能在大多数人那里只是在上学时期学习的课本知识吧。学习这些课本知识,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考取优秀的成绩。那么,这样的学习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我们学习历史并不只是要答对考卷上出现的题目,很多的是让我们了解到前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熟读历史,不仅能够了解到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也能领略到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尊重自然,探索自然,逐渐找到实话生存的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如果说,我们不去了解历史,了解发展潮流,肆意挥霍先辈遗留下来的财富,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将一无所有。甚至出现反潮流的趋势,逐步向后**。

我们有古代史,也有近代史。我们所要知道的不仅仅是表面现象和皮毛,无论是学生,工人,还是白领,都要铭记历史,铭记那些先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颗勇往直前的心,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有人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想说,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是为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能够更好的发展。也会令我们有一颗向善向美感恩的心。

那么,就让我们秉持理想信念,研读历史书籍,传承先烈精神,为了梦想,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加油吧!

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读史能带给我们什么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呢?读史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第一条可以说出的原因便是:获得心灵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但实际上,这样的爱好者从比例上来说,并不多。从读史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算是历史的功用之一,但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功用,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功用。历史从来不会简单重复,但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如何从这些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便成了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目的,历史学也因此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经世致用。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以我之学,化我之用,谓之致用。这便是我们大部分人读史的目的,希望历史带给我们的东西。

“以史为鉴”、“读史明智”……都在强调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对个人、对团体、对民族、对国家的启示和帮助。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以历史知识,指导现实、指导未来,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君不知,伟大领袖反复阅读二十四史,笔记数量竟然超过了二十四史的内容,而他的一生,从历史当中获益匪浅。或许大佬的高度吾等难以企及,但当下的一类教学,可谓风靡全球,这便是MBA。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一批人了,而他们学的就是福特、泰勒、戴尔这些人的发家史。其实历史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先烈李大钊曾说过:横着看人类,就是社会,纵着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
实际上,读史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相信每一个认真读史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涵养、不一样的情调,以及不一样的思辨。有时候可能我们会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有一个回答我觉得很好: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肉。同样,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相信我,读史,会带给你一个厚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