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冯百元 给各位分享为什么江淮地区出帝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统一全中国的“皇帝“全部都是北方人?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统一全中国的“皇帝“全部都是北方人?
因为北方人尚武,大多是一些发源地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通过征伐发展起来,比如隋文帝、唐太宗、元世祖和康熙皇帝这些。其次,北方地区由于开发较早,生态破坏较严重,加上游牧经济远远落后于农耕经济,使他们热衷南侵,统一的源动力更大。当然,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并不都是北方的皇帝们,如明高祖就是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朝洪武年间的移民政策。
明朝初建时,朱元璋想要大力建设老家凤阳,成为大明朝的中都,而凤阳连年饥荒,所以当时人口稀少,为了建设自己的家乡,朱元璋就连续迁移了四种人到凤阳:
第一类人是工匠,建设中都必不可少的人,第二类人是**,第三类人是江浙地区的富人,第四类人则是罪犯,被发过来做苦工。
但凤阳这个地方,建了六年后,最终还是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方面这个地方确实无险可守;二是没有城池基础,硬建,成本太高;三是激起了民愤,最终没有建立起来。
江浙的富户就想尽办法想回去,可惜朱元璋颁布有命令,是严禁他们离开凤阳府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每到农闲的时候,一般是冬天,成群结队地以乞讨为生,走回江浙的家乡。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成群接队地从老家回到凤阳。
这首民谣就是他们乞讨时编的。
中都凤阳建造过程:
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明军北伐,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对南京、关中、洛阳、开封、北平,建都利弊分析,明太祖认为南京离中原太远,难于控制;中原又民生凋弊,物力和人力均依靠江南。
于是在洪武二年九月下诏选择在濠州(今凤阳)西二十里山南陂上建中都中立府,“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
中都的营建工程由李善长主持,洪武三年动土启造,开始营建皇城。至洪武六年,皇城及禁垣的城墙和基础基本建成,中都外城也已筑成。
洪武八年由于中都营建工程浩大,工匠发起斗争,并发现有工匠在凤阳宫殿下诅咒,朱元璋将工匠杀的仅存千余人。明太祖在当年四月以“劳费”为由放弃了建都凤阳的计划。
不再新建中都的其他建筑,未完成的工程还在继续。此后从洪武八年十月改建中都城附属建筑和修建皇陵,洪武二十六年修筑中都外城城门,至三十年中都营建工作完工。
明太祖停建中都后,中都未用作京师,被定为明朝陪都,皇子宗室经常在凤阳历练、练兵,居住在中都城内,后由于朱棣**北京,北京距凤阳遥远,便不再像洪武年间那样常有皇子到中都生活居住,宫殿逐渐荒废,皇城以外区域仍驻扎大量**和官署衙门守卫和管理中都城。
南唐有几位皇帝
南唐有三位皇帝,分别是烈祖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徐知诰在辽天显十二年废吴王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昪元。
升元三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祖,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以金陵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
扩展资料:
对后世的影响:
南唐虽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对后世宋朝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唐最盛时幅员三十五个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唐
李昪、李璟&李煜(人物关系)
李昪是李璟的父亲、李煜的祖父,李璟是李煜的父亲。
1、李昪
李昪(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 ),字正伦,小字彭*,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建立者。
2、李煜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即南唐元宗,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3、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扩展资料:
李昪、李璟、李煜都是南朝的国君: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江苏南京),后**南昌。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的国家。
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
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在相对**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
保大三年(945年),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但不久,楚国故地为周行逢所据,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
中兴元年(958年)李璟去皇帝尊号,称江南国主,并向后周称臣;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占金陵(今江苏南京),后主李煜出降,南唐覆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湖北为什么会有明显陵
嘉靖给他父亲修建了怎样的陵寝?你想象不到的,地面建筑太豪华了
南唐有几位皇帝﹖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烈祖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等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扩展资料:
南唐得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其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时,**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
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
烈祖李昪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唐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喜欢在西**都,历代皇帝选择这里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有非常多的朝代,而在这其中有非常多的皇上都喜欢在西**都,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西安有非常便利的交通, 而且已经由千百年来的发展变得非常繁华,再加上是经济枢纽,所以自然就成为了很多皇上的不二之选,毕竟这样就不用费心去建设。
每个皇上在位的时候其实工作都是很繁忙的,为了处理国事,他们本来就要花费很多心血了,所以为了便利自己的生活,他们自然就会选择以前很多皇上都已经住惯了的都市,毕竟这样就有现成的宫殿,也可以省去建造的麻烦。再加上这些皇上他们儿时应该也是住在西安的,当他们还是皇子的时候,为了能够辅佐父皇,能够亲临朝政,肯定都会靠近西安生活居住。如果到了继位之后反倒选择其他地方去建都,那么也会让自己不适应,毕竟从小生活的城市肯定要更加舒适,住起来也比较习惯。
而且西安正是因为被很多皇上选择,所以千百年来它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繁华大都市,这里应有尽有,不仅是交通枢纽,而且也便于和各个地方进行经济交流。在这里生活绝对是全国最方便的地方之一。毕竟能够在全国最重要的一个城市进行实地的检验,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一个国家的命脉。所以很多皇上选择西安就是为了能够一边享受大城市的繁华和便利,一方面也能更好管控最繁华的大都市,坐镇一方,让西安不会混乱。
而且因为交通便利,各国的使臣来的时候也很方便,就更加能够提高皇上和其他国家的使臣进行沟通交流,彰显大国的风范,这样也能够让本国和其他国家更加友好,一举多得,所以西安才会这么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