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龙英芙 给各位分享上海标准质粒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质粒的分类有哪些?(质粒的种类及其特性各有哪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质粒的分类有哪些?

一般按质粒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归类。

质粒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质粒性质和转移特点,可分为接合型质粒和非接合型质粒,两者区别在于是否带有转移基因。接合型质粒具有在细胞间自我转移的能力,分子量大,每个细胞中质粒为1~3个拷贝。非接合型质粒分子量相对较小,在细胞中呈多拷贝。

按照质粒的复制特点,分为严紧型质粒和松弛型质粒。严紧型质粒复制伴随着染色体复制而进行,拷贝数少。松弛型质粒可在无寄主蛋白质合成的情况下复制。用氯霉素或其它物理因素处理某些松弛型复制的质粒细胞,可使拷贝数扩增到1000~3000个。

按表型效应,一般将大肠杆菌质粒分为致育因子(F因子),抗性因子和大肠杆菌素原因子。致育因子主要特征是接合作用,可通过性纤毛使原来不带致育因子的细菌带上该因子。抗性因子具有许多抗生素和某些重金属抗性特点,作为基因载体时是理想的标记选择。大肠杆菌素原因子编码大肠杆菌素,能特异性地**其它肠道细菌。携带该因子的菌株由于质粒本身编码一种对大肠杆菌素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而自身不受其伤害。

按照在共存的同一细菌中排斥同类质粒的能力,可分为相容性质粒和不相容性质粒。两种质粒被吸入同一细菌时,如果它们能一起复制并能共存,则它们是相容的,属于不同的不相容群。若两种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胞内,那么它们是不相容的,属于不相容群。

结构和功能

质粒一般分为必要区和非必要区。质粒含有某些染色体没有的基因,编码某些功能并非是细菌生存所必需的。

必要区

具有复制和调控系统,包括与质粒DNA复制、调控、不相容性等有关的基因。

非必要区

携带决定特殊表型的基因,目前已鉴定出质粒所控制的性状超过100种。如对抗菌素、重金属、阳离子、插入剂等抗性,分解芳香族化合物、产生抗菌素和细菌素等代谢能力,对其它生物的致病性和共生现象的控制。

与致病性的关系

质粒普遍存在于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中,不少病原菌的致病性与质粒及其编码基因控制的性状密切相关。

控制毒性

质粒不仅编码了病原菌产生激素、毒素等致病因子性状,也决定了致病因子尚不清楚的病原菌的致病功能。根癌土壤杆菌Ti质粒能诱发寄主细胞产生畸形的冠瘿瘤。Ti质粒中一段转移DNA(T-DNA)上致癌基因编码了生长素和细胞**素的合成,引起植物细胞激素失调,形成肿瘤。此外Ti质粒还决定肿瘤形态,寄主范围,冠瘿碱合成和利用,以及对农杆菌素K84敏感性的基因(见冠瘿瘤形成机制)。**假单胞菌致病变种的一些菌株产生**素、菜豆毒素、冠毒素以及烟草毒素,都是由质粒基因控制的。这些毒素引起植物叶片退绿和坏死。对玉米萎蔫欧文氏菌和青枯病假单胞菌进行质粒消除、缺失和治愈,突变体丧失或降低了致病性和毒性。许多病原真菌的致病性与双链RNA(ds RNA)质粒有关。维多利亚长蠕孢含有的沉降系数为145S类**颗粒中,具有4种ds RNA,与引起燕麦枯萎病有关。寄生隐丛赤壳(栗疫病菌)某些菌株含有一种控制减毒性状的ds RNA质粒,有毒菌株不含这类ds RNA。在立枯丝核菌中也发现质粒的存在与低毒力有关。

控制无毒性

在一些病原细菌中,控制对相应植物抗病品种无毒性的基因定位于质粒上。无毒基因可能涉及到病菌对特定植物的识别,对致病性和毒性起调节作用。辣椒斑点病黄单胞菌辣椒致病变种某些菌株具有一个45kb大质粒,其中含有一个无毒基因,一个抗铜基因和三个拷贝的插入序列,该无毒基因与辣椒中相应的抗病基因互作,导致了不亲和反应。此外,**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大豆致病变种的无毒基因也是质粒携带的。

生态适应和进化作用

质粒的存在使细菌对环境产生较强的适应能力。一是质粒在群体中的转移,使许多可资利用的基因得以在群体中传播和扩散,同时提高了细菌群体DNA复制的效果;二是质粒编码的性状,如产生细菌素和营养能力,增加了细菌在新生境中的适应和与其它细菌竞争的能力,对抗生素、重金属和紫外线辐射的抗性增加了细菌在**环境中存活的机会。如玉米萎蔫欧文氏菌的质粒系统,有一套相互适应的基因,使其在周期性替换的小生境中保持稳定的表型。冠瘿土壤杆菌Ti质粒中T-DNA上具有的诱导植物合成冠瘿碱的基因,由于植物本身不能利用冠瘿碱,病菌驱使植物产生,供其作为唯一的氮碳源利用。

质粒基因的复杂性是细菌长期进化的产物。它们与染色体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群体中的传播,对加速宿主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质粒不仅可作为转座因子的载体,引起宿主基因组的各种变化,而且还以转移和起动其它质粒基因和染色体基因,发生新的遗传交换、重组和变异。

应用

在分子植物病理学中,质粒可以在病原菌的致病性、其它有益性状以及分子操作中的载体方面加以研究应用。

致病性研究应用

鉴于病原菌的质粒与致病性的相关性,加强对质粒编码基因的类型,结构,表达和调控的研究,可以从分子水平阐明病菌的致病机制。

有益性状研究应用

已利用质粒编码的细菌素产生有益性状,应用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如细菌素K84防治桃细菌性冠瘿病已获成功。

载体的应用

在分子操作中,质粒常作为基因的载体。但天然的质粒不一定是理想的载体,必须通过重组和改造来发展质粒载体。理想的质粒载体应该具有自我复制的复制子和高效表达的调控系统;具有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单一切点,切点最好位于易于检测的表型基因上;赋予宿主细胞易于检测的表型;分子量小,多拷贝;携带外源DNA幅度较宽。根癌土壤杆菌的Ti质粒经过去除T-DNA上的产生肿瘤基因后,作为基因载体广泛应用于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中。

致病机制

mechanisms of pathogenicity

李振岐

病原物引起寄主植物发生病变的作用原理。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营养掳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改变寄主生物合成方向等。

营养掠夺

各种病原物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营养物,主要从寄主植物的细胞中夺取。因此,植物发病后常常丧失大量养分和水分,表现褪绿、黄化或矮化等症状。丧失营养的程度因病害种类,病害发生早晚,病情轻重不同而异。

物理作用

机械力是植物病原线虫侵袭寄主植物的主要手段,它们不仅用口***寄主植物的组织和细胞,注入有害物质,同时还可用吸器从寄主组织细胞内大量吮吸养分和水分。机械力也是植物病原真菌在开始侵入阶段特别是侵入丝侵入表皮蜡质层时的主要手段。真菌菌丝或细菌细胞及粘多糖堵塞导管所导致的萎蔫,主要是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化学作用是植物病原物侵染为害寄主的最重要的侵袭手段。病原物侵袭寄主的化学作用主要有:毒素,胞外酶,生长调节物质和多糖类。

质粒载体的种类有哪些啊?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人工构建的质粒作为载体。人工构建的质粒可以集多种有用的特征于一体,如含多种单一酶切位点、抗生素耐药性等。常用的人工质粒运载体有pBR322、pSC101。pBR322含有抗四环素基因(Tcr)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pr),并含有27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识别位点。如果将DN**段插入EcoRI切点,不会影响两个抗生素基因的表达。但是如果将DN**段插入到Hind III、Bam H I 或 Sal I切点,就会使抗四环素基因失活。这时,含有DNA插入片段的pBR322将使宿主细菌抗氨苄青霉素,但对四环素敏感。没有DNA插入片段的pBR322会使宿主细菌既抗氨苄青霉素又抗四环素,而没有pBR322质粒的细菌将对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都敏感。pSC101与pBR322相似,只是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和PstI切点。质粒运载体的最大插入片段约为10 kb(kb表示为千碱基对)。 1973年,科学家将质粒作为基因的载体使用,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这种质粒常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例如,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你可以到生物帮那里详细的了解一下,我知道那里会有这方面的介绍的,有空的话,可以自己去查找一下啊,这里就是 ****bio1000***m/zt/dna/201562.html 应该可以帮到你的。

常见的质粒类型有哪些

1)致育因子(F质粒,F–因子,性因子等):存在于肠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奈瑟氏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中,决定性别,与接合作用有关。
2)抗性因子(R质粒,R因子):主要包括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两大类。
3)产生抗生素和细菌素的质粒
4)致病性质粒——Ti质粒
5)降解性质粒只在假单胞菌属中发现
6)隐蔽质粒

要做目的基因过表达的质粒转染,想在公司买质粒,请问哪家公司比较好?另外公司需要哪些信息啊

这个好像直接买不好哟,一般要订做,**模板可以买,或者全基因合成。但是关建技术是是要包成慢**或者腺**转染细胞效果才好。威斯腾生物可以做,你可以百度一下,询问他们/

常用的质粒载体有哪些

载体种类:质粒、噬菌体、腺**载体、逆转录**载体
质粒特点:
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带有抗性基因及表型识别等遗传性标记物。
经改造后具有多**位点。

举例:pMD-18T质粒、pUCl9质粒、pBR322质粒等

质粒的选择标记有哪些基因?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选择标记。(1)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icillin:resistance:gene,emphasis:role=italicampsuperscriptrsuperscriptemphasis)是基因操作中使用最广泛的选择标记,绝大多数在大肠杆菌中**的质粒载体带有该基因。它基因编码一种酶,该酶可分泌进入细菌的周质区,抑制转肽反应并催化β-内酰胺环水解,解除了氨苄青霉素的毒性,从而赋予含有该质粒的细菌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的抗性,实现选择目的。

(2)四环素抗性基因:四环素可与核糖体30S亚基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核糖体的转位。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acycline:resistance:gene,emphasis:role=italictetsuperscriptrsuperscriptemphasis)编码一个由399个氨基酸组成的膜结合蛋白,可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pBR322质粒除了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外,还带有四环素抗性基因(link:xlinkhref=i010501图4-3link)。

(3)氯霉素抗性基因:氯霉素可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并抑制蛋白质合成。目前使用的氯霉素抗性基因(chloramphenicol:resistance:gene,emphasis:role=italiccmsuperscriptrsuperscript,catemphasis)来源于转导性P1噬菌体,编码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在乙酰辅酶A存在的条件下,该酶催化氯霉素形成氯霉素羟乙酰氧基衍生物,使之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使细菌存活。

(4)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是一种脱氧链霉胺氮基糖苷,都可与核糖体结合并抑制蛋白质合成。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kanamycinneomycin:resistance:gene,emphasis:role=italickansuperscriptrsuperscriptemphasis)实际就是一种编码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minoglycoside:phospho:transferase,APH,25ku)的基因,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可使这两种抗生素磷酸化,从而干扰了它们向细胞内的主动转移。在细胞中合成的这种酶可以分泌至外周质腔,保护宿主不受这些抗生素的影响。

细胞实验中用到的质粒全是表达质粒吗

化学合成siRNA转入细胞后,很容易被降解,一般24-48h观测干扰效果。如果用表达质粒可以筛选稳定的细胞株,这样可以持续观测干扰效果。

参与环境污染物降解的可转移遗传元件包括哪些

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二篇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三篇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篇 环境伦理观
第五篇 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第六篇 清洁生产
第七篇 环境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