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夏冲柏 给各位分享公认最高境界的禅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赏析禅诗: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什么意思)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赏析禅诗: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无喜亦无忧,可谓为禅之最高境界,然该句并无境界之现,且人人皆套,本不足赞,但其前有\
空手拿锄头全诗赏析?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善慧大士,他是一个居士,俗姓傅,这是他写的一首禅诗。
空手把锄头,空手怎么把锄头?把锄头扔了不就空了吗?步行骑水牛,骑着水牛怎么步行呢?不骑不就步行了吗?烦恼天天有,不拣自然无。诗人把锄头和水**作烦恼,烦恼拿不起就放下,放下就轻松了。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太执着,太执着了就成了烦恼了。诗人手拿锄头却说无,骑着水牛却步行,把一切看空,这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学习。
桥流水不流,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上去看问题,水天天流,桥却换了又换,两千年来桥下的水还是那样的流,还是那个水,但是,桥已经换了几十座了,换的是你认为很坚固的钢桥,木桥,石桥。所以说,“刚强不长久,温和一万年。”
桥流也罢,水流也罢,世界变化万千,站在一个佛法的高度上,万事万物皆是空相,桥也没流,水也没流,是你的心在流,心流产生了一个动向。这些问题争起来毫无意义,如果争就上了作者的当。世界万事万物皆是空相,皆遵循缘起性空的原理,这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万物不动,动的是妄想。
佛法是在矛盾中求统一,且善于化解和协调各个方面的矛盾。矛盾来自于差别,差别来自于知见的深浅,现代社会,有智施智,无智施力,在差别中求平等,用平等的心,去对待世界,对待万事万物,贯彻这一生,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平抑各种烦烦恼恼,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