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吕醉桃 给各位分享水稻卖给什么地区好呢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目前种植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国家都有哪些?(袁隆平种植杂交水稻过程)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目前种植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国家都有哪些?
我国发明的杂交水稻,目前已有越南、印度、菲律宾和美国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越南2004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平均亩产420公斤,其全国水稻的平均产量(含杂交稻)为300公斤,杂交稻比常规品种增产40%以上。由于大面积、大幅度增产,越南一跃成为仅次泰国的第二大米出口国。他们所用的杂交稻种子,80%以上从我国进口。 印度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达840万亩,平均亩产370公斤,其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仅200公斤,他们所用的品种是自己选育的,但方法和技术全是学我国的,其中包括雄性不育细胞质资源。 菲律宾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达300万亩,其中三分之二是中心培育的品种,叫西林8号,平均亩产470公斤,而该国灌溉稻的平均亩产为300公斤。阿罗约总统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发展杂交稻作为**的旗舰项目,计划到2007年推广杂交稻1500万亩,年增稻谷150万吨,达到粮食自给自足。 美国2004年的杂交稻面积为8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比当地良种增产20%以上,他们计划在2008年将杂交稻的面积推广到800万亩左右,占该国水稻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杂交稻在其它国家,如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厄瓜多尔、几内亚等,进行试种、示范都获得很大成功。例如,2002年在印尼苏门答腊成片示范450亩我国的杂交稻,平均亩产600多公斤,而当地良种仅300多公斤;几内亚当地的水稻产量仅100公斤左右,而百亩以上的示范杂交稻为400多公斤。
中国的水稻种植地方有那些?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华南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 ℃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 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 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 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5800~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籼稻180 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
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内日照1400~1800小时,降水800~16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台风影响最大,土地生产力较低。双季稻占稻田面积的68%,多为三熟制,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作,发挥增产潜力。
华中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西省南部,河南信阳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
位于年≥5300 ℃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豫、鄂的235个县(市)。年≥10℃积温4500~5500℃,大部分地区种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生长季降水700~1300毫米,日照1300~1500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仍占2/5~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80%以上。一般实行“早籼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是主要病虫害。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大杂交稻,并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土壤。
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
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年≥10℃积温4500~6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6~198天,粳稻166~203天,生长季降水800~1600毫米,日照700~1000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已下降到3%以下,是全国冬水田最多地区,占稻田的41%。以籼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 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改造冬水田,扩种绿肥。
3.东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年≥10℃积温5300~6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76~212天,粳稻206~220天。双季稻占稻田的66%。生长季降水900~1500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春夏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但“梅雨”后接伏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晚稻栽插困难。稻田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平原多为冬作物—双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田—双季稻两熟,均以籼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15%。今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改造中低产田。
西南水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 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年≥10℃积温3500~5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78天,粳稻178~184天。生长季日照800~1100小时,降水800~1400毫米。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灌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稻两熟为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它是脱贫的基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发展双季稻。
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包括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区内大小“坝子”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年≥10℃积温3500~8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89天,粳稻 178~187天。生长季日照1100~1500小时,降水530~1000毫米。冬春旱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1/3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海拔2710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早中粳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在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1200~2000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籼稻并开发优质稻。
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有水稻,由于生产条件差,水稻单产低而不稳,但有增产潜力。
中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
华北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东北单季稻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大水田,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推广节水种稻技术。
西北干燥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 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耐旱粳稻,产量较高。 稻瘟病和水蝇蛆为害较重。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
华南地区适宜种植谷子吗?如果适宜什么时候种植?
华南地区还是适宜种植谷子的,谷子的种植时间分为春谷、夏谷。 山西省内谷子播种包括春谷、夏谷两类。 春谷播种期一般为清明一谷雨之间进行,收获期为9月中下旬。 夏谷播种期与夏玉米相同,也就是收获冬小麦之后及时播种夏谷,收获时间为10月上中旬,我们可以根据华南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谷子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来确定谷子的种植时间。
华南地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简称“华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
地理气候
地理位置
华南地区位于中国最南部。北与华中地区,华东地区相接,南面包括辽阔的南海和南海诸岛,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相望,华南地区边界的武夷山、南岭也大致是人类学的分界线,广东、福建有华南虎。西南界线是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边界。在行政区上,本区包括**省、海南省全部,福建省中南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南部,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
气候
华南地区,是南**带与中**带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以南的华南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4℃,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多数地方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是一个高温多雨、四季常绿的热带-**南带区域。
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有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地带性植被。现状植被多为热带灌丛、**带草坡和小片的次生林,热带性森林动物丰富多样,有许多典型的东洋界动物种类。地表侵蚀切割强烈,丘陵广布。在长期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丘陵台地上发育有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在迅速的生物积累过程的同时,还进行着强烈的脱硅富铝化过程,成为我国砖红壤、赤红壤集中分布区域。区内拥有广阔的热带海洋。珊瑚岛景观独具一格。全区自然面貌的热带-南**带特征突出,这与华中地区的**带景色有明显的区别。充分利用丰富的热量和水分资源,发展热带作物,合理利用和保护热带性植物和动物资源,开发热带海洋资源等,是华南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
谷子(学名:Setaria italica):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具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广泛栽培于欧亚**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生长环境
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2~30度,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适合栽培 ,属于耐旱稳产作物。原产中国,在中国北方有较广泛的种植。
华南地区还是适宜种植谷子的,谷子的种植时间分为春谷、夏谷。 山西省内谷子播种包括春谷、夏谷两类。 春谷播种期一般为清明一谷雨之间进行,收获期为9月中下旬。 夏谷播种期与夏玉米相同,也就是收获冬小麦之后及时播种夏谷,收获时间为10月上中旬,我们可以根据华南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谷子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来确定谷子的种植时间。所以华南地区还是适宜种植谷子的。我们要根据本地的环境和气候来判断谷子的种植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谷子的生长和价值。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人口密集,劳动力多,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这里或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3水稻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史,。
4多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请各位朋友帮我看看水稻是的什么病了,吉林地区吉粳88。谢谢了。
水稻胡麻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