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汪灵珍 给各位分享金融强制性标准有哪些类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的标准有哪些种类?代号都是什么?(我国的标准有哪些种类?代号都是什么)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国的标准有哪些种类?代号都是什么?

 国内外标准组织及标准代号
 国内标准组织
BB   包装行业标准
BJG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CB   船舶行业标准
CCEC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
CECS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H   测绘行业标准
CJ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J   建设行业标准
CNS   **标准
CY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   档案行业标准
DB   地方标准/地震行业标准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E   地质仪器标准
DG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DJ   电力建设标准
DL   电力行业标准
DZ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EJ   核工业行业标准
EO   电子
FJ   纺织工业部标准
FZ   纺织行业标准
GA   社会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B   中国国家标准
GBZ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H   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GJB   中国国家**标准
GSM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GY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ZB   国家职业标准
HB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
HG   化工行业标准
HJ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S   海关行业标准
HY   海洋行业标准
JB   机械行业标准
JC   建材行业标准
JG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J   建筑工业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JJ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JJF   计量检定规程
JJG   计量检定规程
JR   金融行业标准
JT   交通行业标准
JTJ   交通行业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JY   教育行业标准
LB   旅**业标准
LD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
LS   粮食行业标准
LY   林业行业标准
MH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T   煤炭行业标准
MZ   民政行业标准
NY   农业行业标准
QB   轻工行业标准
QC   汽车行业标准
QJ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
QX   气象行业标准
SB   商业行业标准
SC   水产行业标准
SD   水利电力行业标准
SH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J   电子行业标准
SL   水利行业标准
SN   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
SY   石油行业标准
SZ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SZJG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TB   铁道运输行业标准
TD   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Y   体育行业标准
WB   物资管理行业标准
WH   文化行业标准
WJ   兵工民品行业标准
WM   外经贸行业标准
WS   卫生行业标准
XB   **行业标准
YB   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C   烟草行业标准
YD   邮电通信行业标准
YS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Y   医药行业标准
YZ   邮政行业标准
ZB   专业标准

 国外标准组织 
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标准
ASTM   美国材料和实验协会标准
BS    英国标准协会标准
CAC    食品法典委员会
CECC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规范
DIN    德国标准
EN    欧洲标准
E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标准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学会
IPPC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EE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JIS    日本工业标准
OIE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UL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

金融机构制度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我国的标准有哪些种类?代号都是什么?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仍占绝对比重;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的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基本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层次不够丰富,市场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总之,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和紧迫。

  2007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将继续把握发展机遇,坚持“创新、发展、规范、协调”,继续推动产品创新和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处理好市场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切实强化市场监管和市场风险防范,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创新

  以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依靠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并建立金融创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要适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产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创新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创新要与加强金融监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一是稳步扩大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的规模,稳步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继续做好金融债、商业银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等债券的发行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推动银行间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快黄金市场的产品创新,研究推出黄金衍生产品,积极探索黄金市场从现货市场向衍生品市场过渡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加大外汇市场创新力度,进一步研究在场外市场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四是支持证券公司进行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丰富基金产品类别,稳步推进封闭式基金转型的创新;五是以稳妥推出金融期货为重点,适时推出新的商品期货品种,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职能;六是大力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工作,确立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相关机构加快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准备。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在发展初期,大力加强制度性和机制性建设是解决我国金融市场问题的重要工作。一是要加强市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巩固市场发展成果,制定相关的办法或规则,争取尽早**《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和结算管理办法》、《同业拆借管理办法》等,尽快颁布《上市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监管处置条例》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健全交易、信息披露、并购重组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证券、期货、会计师、律师和信用评级机构等行业协会或自律组织的自律管理作用,协助监管部门履行职能,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自身执业水平和公信力,使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等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真正在金融市场发展中发挥作用。

  (三)处理好市场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有效的监管体系是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秩序和促进金融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保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理念,通过实施有效的监管,努力提高市场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同时顺应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功能监管的新思路,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在统一金融产品标准、统一执法合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推动市场协作监管机制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努力构建保障金融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和跨市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起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体系,妥善处理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与加强风险防范的关系。

  (四)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多层有序、结构合理、运行安全的统一金融市场体系是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要以推进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增强市场功能为着力点,加快发展和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同时,也要注重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的协调发展,建立各市场之间稳定、规范、合法的市场准入和资金流动渠道,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当前要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直接融资的主渠道,债券市场对于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保障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维护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全局,促进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完善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要坚持创新理念,加强债券市场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建立规范的市场机制,包括债券发行的备案管理、信息披露和债券评级等;注重债券市场的协调和统筹,主要依托场外市场,促进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的互通互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积极引入和培育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行业自律的作用。

  当前要稳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资本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血液调节中枢的功能。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提高市场的筹资能力和资本配置功能,对于保护好市场、控制市场风险具有重大意义。要依托现有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以交易所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为主体,以场外交易市场为补充,各类市场内部合理分层的资本市场体系,并通过各层次市场的差别化制度安排,实现市场风险的分层管理和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要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吸引优质红筹股回归,推出创业板以及加快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筹建,完善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要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上市公司整体结构,健全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严格信息披露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要适应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一方面,要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市场环境,继续推动合格境外机构参与国内金融市场投资与融资活动,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技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搭建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通渠道与平台,积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资源,推动我国金融机构、企业与居民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影响与地位。适时适度地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我国金融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为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法律分析:为了惩处金融违法行为,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制定《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金融机构违反国家有关金融管理的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 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未作处罚规 定或者有关行政法规的处罚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给予处罚 。

法律依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但是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决定。

  本办法规定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 用察看、开除,由所在金融机构或者上级金融机构决定。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受到开除的纪律处分的,终身不得在 金融机构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通知各金融机构不得任用,并在全国性报 纸上公告。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依照本办法受到撤职的纪律处分的; 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一定期限内直至终身不得在任何金融机构担任高级 管理职务或者与原职务相当的职务,通知各金融机构不得任用,并在全国 性报纸上公告。

  本办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主要负责人,包括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主任 、副主任;信用合作社的理事长、副理事长、主任、副主任;财务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 副总经理等。

第四条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离开该金融机构工作后,被发现在该金 融机构工作期间违反国家有关金融管理规定的,仍然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金融行业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的区别和特点

1、区别:业务不同,在国家级交易所的管理不同。2、特点:非标准化产品:这类资产一般不公开发行,风险较高,流动性也低,缺乏标准化的证券特征,但名义收益率会高很多。标准化产品:公开发行、流动性高,安全等级最高,但利率偏低。拓展资料:关于标准化产品:1、一般概念: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若按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在标准化工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2、广义概念:指对同类型的产品和工程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并据以投产和建设。狭义的标准化,即通常所说的标准化,是指产品标准化,即对产品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统一的技术规定。标准化是对产品标准的制定、推广、普及和运用的过程。标准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资料标准化,如原料、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品种、规格等标准化;方法和程序标准化,如作业方法、试验方法、检验规程、安全规则等的标准化;概念标准化,如采用统一的图形、符号、名称、术语等。

如何认识金融业标准,中国再实施这些标准时应该持什么态度

  一、正确认识标准化工作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已成为现代国际经济发展重要的竞争手段和合作纽带,成为一个国家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在***、国务院领导下,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各家金融机构联合推动,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由分散走向集中,促进金融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宏观审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形势下,国务院**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国际接轨、统筹推进的改革方向,提出了建立**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的总体目标,标准化工作必将在国家治理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以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融资和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等为代表的新的金融业务模式,虽然名曰“互联网金融”,其功能仍然是资金融通、支付清算和财富管理等。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共享、平等、普惠、去中心化”等新型特点,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提升微型金融、农村金融的普惠性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与传统金融行业类似,同样强调风险管控,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以第三方支付机构、P2P平台为主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起步较晚,风控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在“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2]的框架下,如果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标准化手段,充分调动相关市场主体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积极性,则可以发挥标准统筹协调作用和试点示范效应,提升市场主体的自律和自治能力,在全行业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强化整个行业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对监管框架形成有力补充。
  二、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体系规划
  本质上讲,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涵盖了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内容,应从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三个层面做好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体系框架的规划和设计。
  坚持技术标准先行,创新与可控并重。
  技术创新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典型的包括支付技术的变革,以及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技术的应用等等,技术创新在支付清算、信息处理、风险管控、筹融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技术创新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以支付技术为例,从最初的网银支付到基于NFC的移动支付[3],再到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等,技术创新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支付服务中,产业链更加复杂,推动了线下(Offline)金融服务与线上(Online)金融服务有效融合,不断催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同时也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产业各方向安全、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产业各方形成分工协作、利益共享、互利互惠的运作模式,建立符合社会效益最大化、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合作发展机制,切实做到普惠民生。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时,应兼顾标准的强制性、演进性和包容性,在信息安全方面,要实施强制性标准,依托检测、认证、检查等手段,确保标准的实施和落地;此外,要注重标准的演进性和包容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出现,鼓励创新并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
  做好产品标准,强化风险管控。
  借助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传统金融产品,包括存款业务、各类基金、股票和部分保险业务等,一方面有明确的监管要求和市场准入规则,另一方面,有标准化的产品设计流程和风控机制,较完备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机制,以及标准化的产品说明书。而一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这些方面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有所欠缺,如部分P2P**产品。针对这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从监管层面进行规范的同时,也要从行业自律角度,制定相关标准对其具体的要素和指标进行约束,一是规范产品的设计流程和风控指标体系,并在各环节中体现风控的思想,二是规范产品说明书要素,对产品要素,投资管理,费用,收益说明,以及发行、运行、到期等阶段需要公开的信息进行明确,三是规范产品风险提示机制,对风险揭示书的要素,包括风险级别、风险点、适应人群等进行细化。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标准,切实做好风险管控,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完善服务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
  互联网金融发展呈现个性化、碎片化、微小化等特征,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了随时、随地、随身和无门槛的金融服务。如,P2P模式使得个人可利用“碎片化”的资金参与以前只有大量资金才能参与的投资项目,余额宝以“小额、灵活”的碎片化理财理念填补了草根理财的空白。对于这些普通用户而言,金融知识往往比较欠缺,**意识不足,另一方面,部分互联网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时,省略了传统金融产品面签、纸质文书等环节,导致**环节多、举证难,此外还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对用户隐私保护不足、纠纷调节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得群体性追讨债事件时有发生,带来了**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严格履行**部门的监管要求之外,还应当有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监督,并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对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服务流程、关键服务指标、信息披露规则、用户隐私保护机制、纠纷机调节制等进行规范,强化企业的内部治理,加强对服务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督,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三、如何推动互联网金融领域标准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此次标准化改革方向是由**单一供给的标准体系,转变为由**和市场共治的新型标准体系,**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事实上,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标准,其目的都是在于加强行业监管和协调,规范和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在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为条线的体系框架下,根据标准所规范的对象不同,对标准类型,及其制定、推行主体应有清晰的定位,这是确保标准化战略有效执行的关键。
  具体来说,在涉及到保障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坚守业务底线等方面,应由**主导实行强制性标准,并做好对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其执行效力;在涉及技术创新、服务规范及市场竞争等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自律作用,实行团体标准,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在建立行业标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起到排头兵和模范引领作用。此外,充分发挥**对市场的指导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应逐步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团体标准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与业界和社会公众的良好沟通与互动机制,推动团体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实施。(供稿:金融信息中心 吴晓光 沈澍)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有何区别

属性不同  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属性的特点,属于技术法规,而这种法的属性并非强制性标准的自然属性,是人们
推荐性标准根据标准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等情况和需要,通过立法形式所赋予的,同时,也赋予了强制性标准的法制功能,即: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遵守法律这三个方面的功能;而推荐性标准不具有法属性的特点,属于技术文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功能。
内容规定不同  强制性标准在技术内容方面,一般都规定得比较具体,比较明确,比较详细,比较死,其特点是:缺乏市场的适应性;推荐性标准的技术内容,一般规定得不够具体,而比较简单扼要,比较笼统、灵活。推荐性标准其特点是:强调用户普遍关心的产品使用性能,对一些细节要求一般不予规定,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检验项目不同  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检验项目多;推荐性标准中强制性检验项目少,供用户选择或由供需双方协议的项目多。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检验项目,主要是根据产品的主要用途和制定标准的目的来确定的。如:对于高温下使用的材料,应检验并保证其高温性能,而对于在常温下使用的材料,则只需检验和保证其常温性能就行了。
  第四,通用程度不同。强制性标准,通用性较差,复盖面小,这主要是强制性标准内容规定得比较紧,比较死;推荐性标准通用性较强,复盖面大,这主要是该标准的内容规定得比较灵活,宽裕。

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划分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