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呼延雨儿 给各位分享陈嘉庚在厦门有哪些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嘉庚的资料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陈嘉庚的资料
为什么陈嘉庚要在厦门设立华侨博物馆
陈嘉庚是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他从十几岁开始经商,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成一方巨富。陈嘉庚一生坚持“诚毅”原则,尽他最大的力量支持华人华侨的发展,华人世界至今流传着许多陈嘉庚的故事。陈嘉庚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他下南洋创业、兴办教育的事迹已成为华人世界的样本。厦门这个地方有很多华侨当年和嘉庚先生一般下南洋,所以兴建华侨博物馆给那个时代的华侨们在家乡留下历史印记,也方便未来子子孙孙回来寻根。
陈嘉庚把钱捐到哪里,捐了多少
陈嘉庚的故事
民族光辉
陈嘉庚系福建厦门市人。1891年,17岁的陈嘉庚去新加坡随父经商。后来,他不但是著名的实业家,也是倾囊办学的教育家。
1910年,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到厦门,进行了较广泛的社会调查,他看到当时清******,干下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事,又知道福建地区的广大农村、城镇众多的青少年因没有学校,失去读书机会,对此甚为愤激。因此,陈嘉庚树立“振兴中华之志,立志兴学”的远大理想,要通过办学校,为家乡,为祖国培养人才。1913年初,他自投资金,在自已的家乡集美镇创办了第一所小学。他不停顿地干,从1915年开始,用六年时间,做到一边规划设计,一边破土动工,又投下一大笔又一大笔资金,分别在夏门市、福建市区创办了一批学校,并支持和帮助原来的一些学校扩建教学楼,增添设备,增加班级,提高教学水平。如创办男女小学、中等学校有师范、商业、航海、农林等学校;高等学校有国语专科和水产商船专科等学校。为使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又捐资分别在各类学校设置了科学馆、图书馆,或实验场,或加工厂等。
1919年,陈嘉庚第5次回家乡时,选定在厦门市附近的山麓为厦门大学的校址。他亲自召开筹备大会,会上他认捐开办经费100万美元,经常经费300万美元。1921年上半年,厦门大学正式开学。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实现“振兴中华之志,立志办学”的远大理想,一共投资10多亿人民币,为民办学校,而他本人却十分简朴。后来,在企业经营亏损,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他坚决表示:“企业可收盘,学校决不能停课”。他历来认为:“金钱如粪土,散播才有用”。最后,他自己的遗产一个钱也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孙。他贡献了全部身家。所有知情者都为之感动。
1961年,陈嘉庚逝世,为了纪念他兴学的丰功,厦门人民在集美师范学校建起“陈嘉庚纪念堂”。当年,全国****会副委员长何香凝在《陈嘉庚纪念册》上题词:“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华侨旗帜
陈嘉庚耳闻目睹清王朝的**的慈禧太后,完全降服英、日、美等帝国**,使中国积贫积弱。这逐渐加深了他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认识。为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赶走帝国**侵略者,陈嘉庚支持和帮助***领导的**运动。1911年,他创办《南洋商报》,号召并组织华侨,开展**活动。**战争爆发后,他发动华侨筹款,支持祖国人民抵**本侵略者,痛斥日伪汉*的**行径;1940年,他在延安、重庆等地区发表言论,毅然抨击国民***派,声明拥护中国***。他反对什么,支持什么,旗帜鲜明。这是华侨旗帜。
陈嘉庚爱国爱民之情是一种崇高无私的情感,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最珍贵的情感,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他几十年辛勤努力下,教泽广被,普育英才,积功祖国,誉满南洋。在他带动之下,华侨爱国爱民兴学之花,遍地开放。如李嘉诚先生,仅兴办汕头大学,先后投下资金人民币100亿元,还有田家炳、***、***等数千名侨胞、港、澳、台胞捐款支持国立学校建设、支援家乡学校建设。1961年,毛**高度评价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那时候捐给厦门多少钱?
1910年,陈嘉庚加入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 向闽侨募捐五万多元建筑校舍。
1911年,辛亥**胜利,福建光复,陈嘉庚被推为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会长,筹款二十多万元支援福建财政,另筹五万元接济***先生。
1912年 ,陈嘉庚携眷回国,筹办集美学校。
1917年,陈嘉庚购进三千七百五十吨轮船一艘,名为“谦泰号”。因两年来营业顺利,派胞弟敬贤回国创办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
1918年,集美师范和中学正式开学。陈嘉庚发起筹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1919年,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陈嘉庚回国筹办厦门大学,组织同安县教育会,对各乡小学给予常年补助。
1920年,集美学校增设女子师范和商科,陈嘉庚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1923年,陈嘉庚当选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总理,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
1925年,创业有成,资产达一千二百万元,是陈嘉庚一生中登峰造极,得利及资产最巨之时。
1926年,陈嘉庚扩建南洋华侨中学校舍,创办集美农林学校。开始面临逆境,胶价暴跌,营业亏损甚巨,**将厦大和集美两校校舍建筑工程局部停工,但经费仍竭力维持。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陈嘉庚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被推担任**,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战争。
1938年,陈嘉庚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致电汪精卫反对其主张同日本和谈。
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团返国到重庆、延安等地视察慰问。
1941年,陈嘉庚被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组织南洋闽侨总会。创办南洋华侨师范学校。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
1942年,新加坡沦陷,避居爪哇三年,陈嘉庚写成《南侨回忆录》和《住屋与卫生》。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重返新加坡。11月18日,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特送条幅,题“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1946年,陈嘉庚创办新加坡《南侨日报》。
1947年,陈嘉庚召开新加坡华侨大会,反对荷兰殖民军**印尼巨港华侨**,议决准备对荷兰实行经济制裁。为集美各校开拓经费来源,陈嘉庚在香港创办集友银行,实行以行养校,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1949年,**战争胜利后首途回国。9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陈嘉庚被选为常务委员。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典礼,被选为**人民**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陈嘉庚回国定居故乡集美村,亲自主持集美、厦大两校校舍的修建。
1954年9月,陈嘉庚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会委员。
1959年,陈嘉庚当选为全国政协副**,创立厦门华侨博物院。
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遗体移集美鳌园安葬。
商业佳话
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
点击查看图片
人物旧影
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于1904年创建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1905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1906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
新加坡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的目的
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指导社会。
厦门大学创办人为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在集美、厦门等地先后创办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商船专科学校等各级学校多所,还设立了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教育推广部等。
1962年,厦大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厦门大学77年(截至1998年)来为实现陈嘉庚先生“培育英才,改造社会,振兴祖国”的宏愿,自强不息,奋力开拓,取得了辉煌业绩。
扩展资料: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1949年,应毛****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等职。曾被毛**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民族教育、**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陈嘉庚的资料
海外华侨华人都为祖国,为世界做出了哪些贡献
很多,中国无论什么时候有难,华侨华人都热心**。08年奥运会时还集资捐赠了一座水立方、9中9国9侨9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