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尉迟嘉灵 给各位分享教表演的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哪个更有发展前景?(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哪个更好)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从小有扎实的器乐基本功,对器乐演奏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学习表演更有前途。贵在坚持,决不放弃。如果基本功一般,只是为了就业,还是选音乐教育比较好。毕竟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从事教育工作,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课程要多一些。与其首鼠两端,不如一开始就明确目标。你不需要有过硬的演奏技巧,只需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科学的教学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就能获得很好的教育成果。而且现在音乐培训市场很大,只要你有特点,能出成绩,收入是不会比器乐表演低的。学教育的就业风险和难度要远远低于学表演。其实你用心做教育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教的过程也是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它的角度更多元化,更有启发性。

谈谈如何提升自身的教态艺术?

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教师的教态是指教师的仪表风度, 它既包括教师的外在形象(容貌、 举止行为、 穿着打扮等) , 也包括教师在日 常行为中反映的内在思想、 道德情操、 文化修养等。 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是通过表情、 手势、 姿态、 眼神等不同变化来表情达意。  1 、 仪表美◦ 仪表是指教师的外表, 包括衣着、 容貌、 发型等。 教师的仪表必须与其性别、 年龄、 肤色特点、 个性气质等相符合, 更要与职业特点相符合。 具体来说教师的仪表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一是符合审美要求。 从审美角度分析, 就要求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 使学生赏心悦目, 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二是符合职业要求。 要求教师仪表既不能追求时髦, 又要不落俗套。如果教师经常浓妆艳抹, 打扮得花枝招展, 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三是符合学科特点。 如思想**课是一门相对严肃的学科, 所以,仪表要注意端正、 庄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教师仪表整洁, 心理上会感觉更自信、 更有朝气。  2、 仪态美◦ 教师的教学仪态是教师素质、 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 一是要大方得体, 稳重大方、 自然从容。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优雅得体、 潇洒大方, 处处给人以美的姿态。 二是要和蔼可亲。 教师的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尊重每个学生, 提问时要和颜悦色, 并报以热情和期待, 启发诱导时耐心细致、 循循善诱, 对学生的批评要从善意出发, 和风细雨, 严而有度。  3、 姿态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时要表现自己对学生的态度, 除了有声语言外, 很多时候都要用姿势这种无声语言来表达。◦ 面势语 一是表示兴趣, 表现状态是眉毛微微上扬, 双眼略略张大,口部微张, 嘴角略上翘呈微笑状。 二是表示满意。 三是表示亲切。 表现状态是双目微眯, 嘴角微翘, 面露微笑。 四是表示严肃。 表现状态是眉毛微皱, 双嘴紧紧抿在一起,眼睛睁大。◦ 眼势语。 眼神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表情。 教师的眼神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真可谓“相看不用语, 心意眼中来”。 具体说来, 眼势语分为环视和注视两种。 教师的目光要亲切、 温和, 与学生保持平视, 不能斜视或久视某个学生, 使其产生一种教师轻视或憎恶自己的错觉。教师的笑容应该是庄重里透着自然, 微笑里含着慈爱,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威严感。  手势语 手是人体中强有力的表情**。 手势可以描摹复杂的事物状貌, 传递丰富的内部心声, 表达特定的含义。 常用的手势语有指势语, 如翘拇指表示肯定和赞扬, 还有掌势臂势语, 如抬手、 鼓掌等。 教师的手势, 位置和次数一定要适当。 只有当需要突出教学重点或难点时才能使用。 因此, 教师的手势语不宜使用过多, 以免让学生产生轻浮、 泛泛的感觉。 此外, 教师的手势一般都不要高于头、 也不要低于胸, 否则会产生滑稽可笑的感觉。  1 、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态庄重和谐、 美观大方, 力争举手投足都能给学生以美感,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手势语是教态美在三维空间的延伸, 恰当的手势语, 可以把学生带入“角色”, 比如在小结***理论的历史地位时, 用手势来表示, 伸出大拇指表示一个理论精髓, 再伸出食指表示两个历史飞跃, 然后伸出中指表示“三个有利于”, 再伸出无名指表示***理论发展的四个新方面, 同学们轻松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并觉得兴趣盎然。  2、 沟通师生情感◦ 教学中要利用教态美的力量, 打破学生种种心理压力, 营造自然和谐、 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 从而主动地接受教育,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目的。◦ 例如, 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身体微微前倾, 用这种姿势表明对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 增加了对教师的亲切感, 从而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有助于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 3、 培养学生情操◦ 马卡连柯说: “从口袋里掏出揉皱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资格”。 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看做是知识的化身, 高尚人格的代表, 模仿的对象。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中的无声语言, 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 都可能起到强化或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作用,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师在上课时, 仪态稳重自然, 举止落落大方, 学生也能自觉不自觉地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操。  1 、 表情◦ 一个教师的喜怒哀乐, 都通过面部表情体现出来,表现得恰到好处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受学生欢迎的表情有以下几种: “威严型”: 面部表情过于严肃, 板着面孔, 不苟言笑, 这样必然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 由此对教师惧而远之。 “疲倦型”: 课堂上有气无力. 精神萎靡不振, 呵欠不止,使学生松懈倦怠。 “呆板抑郁型”: 带着忧郁或呆板、 拘束的神情, 会使学生感到压抑, 兴趣锐减, 感到上课是一种痛苦。  2、 目光◦ 目光的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主要信息来源, 错误的目光顺向有以下几种: “走马观花”: 四目交往才会让双方感到心灵的相互碰撞, 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教师不能把目光在学生中间扫来描去而没有真正注视任何人。 “视而不见”: 有些老师讲课时根本不正眼看学生, 他们要么盯着教案不放, 要么望着天花板. 要么望着窗外或背对学生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 怀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 “心神不宁”: 教师授课时不停地看表, 不住地揩脸擦汗, 客观上使学生急躁不安, 无心上课。 “情有独钟”: 教师在讲课时, 目光总是对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学生, 或只是习惯看前几排, 而忽视了大多数, 这样难免有些学生搞小动作, 开小差。  3、 手势◦ “无目的型”: 如摆弄教案、 粉笔、 钢笔、 衣扣, 敲击讲台、 黑板,扭动手指、 搓手, 手提裤子, 拢头发, 挠耳朵, 挖鼻子, 揉眼睛,提眼镜, 高兴时拉袖子等等。◦ “兰花指型”: 教师拿着粉笔板书时, 手指像兰花一般, 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吸烟型”: 烟瘾大的教师, 拿粉笔如拿香烟, 还时不时用食指弹弹, 引起学生效仿、 讥笑和轻视。◦ “一阳指型”: 教师用一个手指叫学生来回答问题, 使他们感到教师态度强硬, 不够尊重他们的人格, 容易产生反感情绪。◦ “南辕北辙型”: 手势和语言不协调, 口中讲的是一套, 手势打的是另一套。 例如, 用地图讲课时, 说的是北京, 指的却是南京,这样只能使学生的思维一片混乱。  4、 走动◦ 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并不总站在一个位置上, 而是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 另一种是在学生做练习、 讨论、 实验时, 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 教师课堂上的走动存在以下几种不当之处: 频繁走动, 来回穿梭: 教师在课堂上来回穿梭, 像走马灯一样, 还时常着学生的胳膊或书本, 使学生对教师很反感。 学生在做练习答卷子时. 教师在他们 中间走来走去, 有时在他们身后或身边停下来,看看试卷等。 这样易造成他们情绪紧张, 扰乱正常的思维活动. 影响他们脑力劳动的效率。 固守三尺讲台: 教师主要从讲桌后边走到讲台的左边或右边, 很少到学生中间走动. 在使用多媒体时更是如此。 这样就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 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与教师有隔阂, 不利于师生问的情感沟通。  5、 站姿与坐姿◦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应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小动作, “站立时身板挺直, 昂首挺胸, 显得端庄、 伟岸. 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既庄重又轻松。◦ 站姿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霸气式”: 站立时两手交叉于胸前或背负双手, 甚至有的拄着教鞭讲课, 盛气凌人, 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持怀疑、 轻慢的态度, 心里不舒服。 “颤抖式”: 一条腿站定, 另一只脚不停地扣击地面; 或者站在讲台后边, 用脚蹬黑板下面的墙壁浑身颤动。 这容易使学生心理产生疲乏感,同时给学生一种缺乏修养的印象。 “依傍式”: 教师一走进教室就喜欢依靠身边的东西——讲桌、 黑板下缘等等, 作为支撑物。◦ 坐姿存在的问题有: “支架式”: 即教师坐在椅子上, 一只手支撑着下巴或趴在讲桌上讲课,显得无精打采, 心不在焉。 “老板式”: 即坐在椅子上, 翘着二郎腿, 颤悠悠; 或者坐在椅子上回身板书, 懒散懈怠。  6、 仪表 教师的仪表, 主要指衣着、 发式、 容貌、 服饰等。 它是教师心灵的暗示和自然流露。 它作为一种信念传递给学生,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熏陶功能。 不当的仪表有如下表现:◦ 奇装异服, 打扮妖艳: 有的***穿着服装太花太艳, 脸部化妆太浓, 佩戴时髦的首饰, 使用强烈刺鼻的香水, 戴着墨镜, 穿着尖头高跟鞋或者高筒的马靴; 身体胖的教师穿紧身衣, 身体瘦的教师穿宽松的衣服。 这样的着装给学生造成一种很别扭的感觉,影响他们的听课情绪。◦ 衣容不整: 有的教师比较随便, 常常出现系错扣子、 衣领未翻、戴歪帽子、 腰带附在外很长、 头发蓬乱、 染着不同颜色的发型、胡子拉碴或者整日油头粉面等现象。 这些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  (一) 、 眼神◦ 1 、 对教师眼神的要求 教师的眼神应该是自信的和充满活力的 教师的眼神应该是温和的和亲切的, 而不应该是冷淡的, 更不应该是凶神恶煞的。 教师的眼神应该是周全的、 洒向全体学生的, 而不应该只是注视那些自己所特别喜欢的学生身上。  2、 眼神的运用技巧 扫视法: 即教师的视线有目的、 有节奏地前后左右移动, 把学生尽收眼底, 以便观察全体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也可满足学生希望得到教师注意的心理要求。 第一流的教师是用眼神组织课堂教学的, 在上课开始时, 或在讲重点内容前, 都要作一番环视, 起着“一言未发先有情”的作用。 注视法: 将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 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视角或不同的神情, 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严肃的神情、 低缓的语调,加上不动声色的注视, 会让学生感到一种威严, 对于比较调皮的学生,会慢慢收敛放纵, 教师这时再给予语言的说服教育开导, 自然而然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虚视法: 是指教师眼睛似乎在盯住了什么, 给学生一种定点**的感觉,但老师实际上是“视而不见” 。 新教师初登讲台, 常常有胆怯之感, 眼睛不敢看学生, 就可采用虚视法, 视线飘落在第三、 四排桌, 再适当辅之以环视法, 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看着自己从而达到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目的。 环视法: 环视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显得自然、 灵活, 安祥、 亲切, 像春风拂面, 使烦躁的安静, 使萎迷的振奋, 使自卑的自信。 环视的运用一般在教室内, 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 在教室外, 多用于排队集合、 开会等集体活动。  笑的种类◦ 含笑, 是一种程度最浅的笑, 它不出声, 不露齿, 仅是面含笑意, 意在表示接受对方, 待人友善。 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微笑, 是一种程度较含笑为深的笑。 它的特点, 是面部已有明显变化:唇部向上移动, 略呈弧形, 但牙齿不会外露。 它是一种典型的自得其乐、 充实满足、 知心会意、 表示友好的笑。 在人际交往中, 其适应范围最广。◦ 轻笑, 主要特点, 是面容进一步有所变化: 嘴巴微微张开一些, 上齿显露在外, 不过仍然不发出声响。 它表示欣喜、 愉快, 多用于会见亲友、 向熟人打招呼, 或是遇上喜庆之事的时候。◦ 浅笑, 浅笑是轻笑的一种特殊情况。 与轻笑稍有不同的是, 浅笑表现为笑时抿嘴, 下唇大多被含于牙齿之中。 它多见于年轻女性表示害羞之时, 通常俗称为抿嘴而笑。◦ 大笑, 是一种在笑的程度上又较轻笑为深的笑。 其特点是: 面容变化十分明显; 嘴巴大张, 呈现为弧形; 上齿下齿都暴露在外, 并且张开;口中发出“哈哈哈”的笑声, 但肢体动作不多。 它多见于欣逢开心时刻,尽情欢乐, 或是高兴万分。◦ 狂笑, 是一种在程度上最高、 最深的笑。 它的特点是: 面容变化甚大,嘴巴张开, 牙齿全部露出, 上下齿分开, 笑声连续不断, 肢体动作很大, 往往笑得前仰后合, 手舞足蹈, 泪水直流, 上气不接下气。 它出现在极度快乐、 **大笑之时, 一般不大多见。  微笑是指用略带笑容, 不出声的笑来传递信息的体态教学语言。 微笑是指从老师嘴形变化里流露出来的积极、 愉快和善意的情绪。 教师微笑时应注意:◦ 声情并茂: 笑的时候, 应当做到表里如一, 令笑容与自己的举止、谈吐相辅相成, 锦上添花。 切勿脸上挂笑, 出言不逊, 举止粗鲁;或是语言高雅, 举止得体, 却面无笑意。 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自己的态度受到怀疑。◦ 气质优雅: 会笑的人, 不仅要讲究笑的适时、 尽兴, 而且更要讲究笑时要精神饱满, 气质典雅。 真正的笑, 应当发自内心,所以它非常自然地反映着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倘若笑的时候粗心大意, 表现得粗俗、 放肆, 实乃自毁个人形象。◦ 表现和谐: 笑, 从直观上看, 实际上是人们的眉、 眼、 鼻、 口、齿以及面部肌肉和声音所时行的协调行动。 因此在笑的时候,要使各个部位运动到位, 不温不火, 合作成功, 不至于顾此失彼, 笑得勉强、 做作、 失真。  1 、 手势语艺术规程要领及功能◦ 自然大方: 指老师手与臂的运动放松、 随意, 不拘谨、 不僵硬。◦ 手位恰切: 即手的姿势和行止位置恰当, 切合教学需要。◦ 表情达意: 指老师手上臂的每一个动作都应多少具有一定表达教学信息、 情绪和管理意图的价值。 尽管手势不像口语词语操作那样精确, 但一定手势总有一定的表意范围。 应排除没有任何意义的机械手势。◦ 配合度: 指老师的手势动作应与其他教学操作如口语和其他动态、 静态的体态言语以及头脑里面的逻辑操作相配合, 相辅相成。 配合度低、 无关或错位或完全相违背等都是不合技术规程要领因而操作功能低甚至是反功能的手势。  2、 手势语的分类◦ 指示性手势 如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黑板上的某字某句某图, 常用手指点, 或扳指头算数等◦ 感情手势 如欢呼时举手挥动, 怒斥时用手指对方, 对学生赞许时拍拍学生的肩膀◦ 摹状手势 如对方圆、 大小、 长短的模拟◦ 象征手势 如两臂斜上方举起表示“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  3、 手势语运用的要求◦ 自然性: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运用手势都要做得自然些, 让学生在关注这自然的手势的同时迅速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而生硬的手势甚至比不用手势还要来得糟糕◦ 适度性: 运用手势要适度, 该用手势时才用, 不该用时不用, 该夸张时才夸张, 不该夸张时就应平实些, 而不应频率过高, 因为“过犹不及”, 使用手势过密会流于形式, 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4 、 手势语的运用艺术◦ 拇指手势语(翘大姆指): 它的含义是肯定与赞扬。 多用来肯定、赞扬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或学习活动中的突出表现。◦ 食指手势语: 食指是五指中非常重要的手指, 人类的许多创造性活动多以它为中心来完成。 在国外, 食指的名称很多, 比如, 有时称它为指示指, 因为它是用来指路的; 有时称它为发射指, 因为它是用来开*的; 有时称它为拿破仑指, 因为据说拿破仑喜欢用这只手指来发号施令……教师应注意正确适当运用食指来加强教育教学效果。 最常运用的是静止性食指体态语这个手势表示教师的一种善意友好的制止, 学生一般是会接受的。 另外, 用食指轻点学生额头, 同时说出赞美的话, 表示一种亲昵和喜爱。  手掌体态语◦ 最常用的是鼓掌。 鼓掌是一种积极的体态信号, 鼓掌的含意是“赞许、 肯定”。励的含义, 而只是制造一种气氛, 如用来组织学生唱歌时, 以拍掌来增强歌唱的节奏。 注意用作节奏的鼓掌, 必须与乐曲的节拍相和, 掌声要响亮。 掌声有时还用来表示提醒的意思。 例如, 分小组的讨论结束时, 班主任老师可先鼓几下掌, 当学生的讨论停下来时, 教师可以宣布分组讨论结束。鼓掌有时没有赞扬与鼓  双臂体态语◦ 双臂倒背 这一体态所传达的是一种自信, 一种权威显示信号。 我们发现有此习惯的人常常是那些有地位, 有身份的人。 如果你留意, 你会发现执勤的**、 在士兵面前的军官都喜欢将手背于身后。 据有关研究显示,双臂倒背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权威显示, 而且还能起到“镇定”的作用,也就是说, 当人们处于极度紧张或焦躁不安状况时, 双臂背后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双臂倒背于后给人的感觉是坦然自若, 不慌不忙。◦ 双臂交叉于胸前 双臂交叉于胸前这种体态传达的人的内心情绪比较复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在参与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件的时候, 人有时双臂抱肩;对某件事感到无所谓时, 有时双臂抱肩; 而悠闲自得时, 人们有时也喜欢两臂抱肩。 中国体态语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 要求某校高二学生在听课时双臂交叉于胸前。 学生以这种体态上了不同教师的两堂课。 结果一位老教师在讲课时表现得无精打采, 一位年轻教师表现得紧张而不知所措。老教师说, 学生像一个旁观者, 我讲得没有劲, 不提情绪。 年轻教师说, 学生似乎很漠视教师, 好像是在审视教师的讲课而不是在学习,让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 双手叉腰◦ 双手叉腰所传达的信息也不是单一的, 有时是讲话者对听众的威慑, 有时只是讲话者对某一事件的威慑态度, 而不指向听众。 总之, 这种体态是一种富于进攻性的体态, 给人的感觉是咄咄逼人的气势。◦ 当教师的讲话是针对令人气愤的第三者的时候, 这种体态会有助于教师感情的表达。 例如, 谈到社会上某种丑恶现象, 讲到激昂时, 不妨采用这种体态, 并辅助其它体态, 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教师在生气时或是批评学生时喜欢采取此体态。 建议当教师的讲话是直接针对学生时, 最好不要采取这种体态, 因为这种体态容易造成对其心理的伤害。  双手插兜◦ 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入口袋。 对于教师来说, 这是一种消极性体态。这种体态给人的印象是随意。 如果双手插兜的同时, 其它体态同时表现出无精打采的话, 那么, 总的印象将不是随意, 而是懒散了。 所以,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体态。 双手撑桌◦ 将双臂支撑在讲台上。 这是一种中性体态, 它传达的信息可能是讲话者体力上的疲倦。 它不具有进攻性, 也不具有威慑性, 但它给人的感觉不是振奋, 而是低迷。 如果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长时候采取这种体态, 学生会变得无精打采。 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采取这种体态。  思考题:◦ 课堂上叫某某学生回答问题, 有的教师喜欢用食指一点。◦ 评价: 这种食指手势是不适宜的, 我们建议与其用手指指, 不如手心向上平伸出去指向被你邀请的学生, 同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