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令狐潇宁 给各位分享肥西的地理风貌有哪些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肥西县的地理环境(肥西县的地理环境怎么样)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肥西县的地理环境

肥西县广为第四系土壤堆积物覆盖,仅在中西部部分有较多基岩出露,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为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县境西北高,东南低。中北部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北横穿而过,中西部有一系列低山,低山绵延25千米,大潜山海拔289米,为全县最高点。地形起伏多变,岗冲相间,落差较大。东南为巢湖盆地,湖河沿岸有狭长的冲积平原。 肥西县处于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与合肥滨湖新城、高新区、经开区、科学城和政务文化新区无缝对接,是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交通便捷,合九、宁西、合武铁路,合宁、合芜、合界、合叶高速和206、312国道穿境而过,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坐落肥西北部,建设中的1000吨级派河航道经巢湖可通江达海。

合肥的地理环境.位置

肥西县的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安徽省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 自然气候 合肥属**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城市环境 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逍遥古津、教弩梵钟、包河秀色、蜀山春晓,徜徉其间,吊古论今,令人留恋忘返。中国科技大学的落户合肥,更使这座“千年古邑”享有了“中国科技城”的美誉。 语言文化 合肥方言:合肥方言属江淮官话。目前市区的口音已被通行语普通话严重同化,其音系已基本丧失江淮官话的特征,仅保留了调值特征和发音方法。只有在市区以外的肥东、肥西和长丰,还保留着传统的合肥方言。

记得采纳啊

巢湖风景名胜区的介绍

巢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因湖呈**状,故名。湖水面积80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皖中明珠”之称,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巢湖素以优美绮丽的风光而闻名。湖面烟波浩淼,帆樯如画,姥山矗立于湖心,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包括湖西次区的四顶山-黑石嘴景区、三汊河湿地公园-孤山岛景区、三河古镇景区;湖北次区的中庙-姥山岛景区、唐咀水下古城遗址;湖东次区的北龟山景区、王乔-紫微景区、旗鼓山范增故里景区;东南次区的银屏牡丹景区;西南次区的灵台圩-袁家山湿地水禽公园。1环巢湖旅游大道指的是环绕巢湖一周,从肥东长临河西段的南淝河大桥开始,经滨湖新区、肥西严店乡、三河古镇、至庐江境内,终点至槐林镇,自行车车道采用彩色路面。

合肥的地理环境

合肥地区处于燕山期断陷盆地之中,所见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以来地层为主。从老到新分述如下:侏罗系上统,市区分布于杏花村以西至董铺水库一线,大致呈东西向延伸,西部较阔,东部较窄。主要岩性为砾长石、石英砂岩、中细中粗粒砂岩。此外,还夹有砾岩和薄层泥岩、粉砂岩。岩层产状: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20度左右。白垩系下统分布于西北部,尤以南淝河上游以北分布面积较广。岩性为长石、石英细砂岩,夹有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岩层产状: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10度左右。白垩系上统在合肥市有大面积的分布,主要在北部和西南部。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夹有薄层泥岩。大蜀山出**的岩层产状为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8度。下第三系古新统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岩性为粉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自西向东具有颗粒变细、泥质增多的趋势。第四系上更新统主要分布在低岗地区,面积广大。厚度一般为10~30米。岩性下段主要为亚粘土、轻亚粘土或粉细砂层。上段主要为粘土,偶夹有亚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分布于南淝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平原,呈条带状展布。地层厚10~20米。岩性为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夹有粉细砂。火山岩在合肥市有零星出露,其范围较小,主要沿断裂展布。其中,橄榄辉绿岩分布于大蜀山95~100米顶部,冲穿于上白垩系上统红砂岩之上,系火山岩颈。辉绿岩墙分布于环湖东路采石坑中,穿插在侏罗系上统砂岩内,近垂直状。这两个火山岩体均形成于第三纪始新世~上新世(距今5500~250万年)。肥东低山丘为大淮阳地质延伸部分,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磷片岩及震旦属变更岩*露,燕山运动时侵入岩浆带来了丰富的矿藏,如铁、磷灰石、云母、白云岩、花岗岩、石棉、石英石等。长丰北部舜耕山脉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有灰岩、瓷土、大理石、石英砂岩等。肥西大部分为大别山凹陷隆起余脉(西、中、北部)形成的低山丘陵,主要为沉积岩,如红砂岩、砾岩及大别山杂岩,出露及**分布广泛。其东南沿巢湖系合肥凹陷之中生代地层(巢湖盆地);西北部系大别山凹陷之淮河低台地,形成有小块平原。巢湖北、西岩平原,为近代冲积型地层。 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大别山余脉),自六安龙*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自肥西小蜀山北三向庙,有江淮分水岭南侧的一个分支(古称“龙干”)延伸向东,经南三十里岗、大蜀山向市区延伸,形成合肥市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局部地貌特征。江淮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4316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巢湖盆地周围)倾斜,沿巢湖一带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圩畈绵延。江淮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水系,流域面积2950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海拔高程30~50米台地,沿瓦埠湖、高塘湖周围有小块狭长的冲积平原。 合肥属**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合肥市气候湿润,水系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属长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南淝河、店埠河、丰乐河、派河等;湖泊主要有巢湖。属淮河流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东淝河、高塘河、庄墓河等;湖泊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兴修的有跨流域的淠杭灌溉河总干渠、滁河干渠、瓦东干渠等工程以及几十座水库和数千口塘坝。这些水流组成水网,为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地面广泛粘土覆盖,丘陵岗地渗透性较差,**水比较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