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梅幼睿 给各位分享梁编号有什么标准要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梁号在施工图中怎么看的。例如12-8(施工图纸梁的代号)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梁号在施工图中怎么看的。例如12-8,13-5梁号是什么意思?

  这个只是一个编号,不能重复的。与算量没有关系。算量最好从小到大依次计算,以免漏算重算.
  给的梁的标号不全,很可能是12号梁和13号,跨度分别为8和5跨.
标准的梁的编号如下
KL1(8)250*600(2) 框梁1 8跨 宽250 高600 2肢箍。就是1个套
B8@100/200 箍筋8的,间距加密100,其他200
2B20:3B22 梁上部钢筋(也是架立钢筋)2根20的 梁下3根22的
N2B14(B8@400) 抗扭钢筋 2根14的 拉筋8的,间距是400
计算,只能按图纸的尺寸计算了
  施工图,是表示工程项目总体布局,建筑物、构筑物的外部形状、内部布置、结构构造、内外装修、材料作法以及设备、施工等要求的图样。施工图具有图纸齐全、表达准确、要求具体的特点,是进行工程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也是进行技术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一套完整的施工图一般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采暖通风施工图及电气施工图等专业图纸,也可将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电气施工图合在一起统称设备施工图。

结构图纸悬挑梁的标注方式

梁号在施工图中怎么看的。例如12-8

结构图纸悬挑梁的标注方式,一般采用:结构平面图上,在该悬挑部位做平法标注。也有做单独悬挑结构图的,或在结构平面图上另做引出标注的,但总体上来说,已经不多了。现在还是以平法标注的为最多。

扩展资料:

结构图纸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提供)、抗震设防烈度等;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

5)风洞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6)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

7)初步设计的审杳、批复文件;

8)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应有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

9)采用桩基础时,应有试桩报告或深层半板载荷试验报告或基岩载荷板试验报告(若试桩或试验尚未完成,应注明桩基础图不得用于实际施工)。

10)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图纸说明

1)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

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3)当图纸按工程分区编号时,应有图纸编号说明;

4)常用构件代码及构件编号说明;

5)各类钢筋代码说明,型钢代码及截面尺寸标记说明;

6)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框架结构图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法标注

图纸上梁钢筋标注怎么看

梁钢筋标注方法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1、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2、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3、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4、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1、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2、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3、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4、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1、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2、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3、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4、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1、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2、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3、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4、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扩展资料:一、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是指4-4截面上部纵筋是2根直径25的通长钢筋(它在任何跨都有,通长设置)支座处的负筋长度只是两边过支座ln/4。

标注规定

1、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2、梁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3、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原位标注,是工程制图采用整体平面表示方法时的专用术语,区别于“集中标注”。原位标注指在梁跨的局部,截面、标高、配筋信息有不同于集中标注的单独标注,在梁的上部标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标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变化、位置变化、标高变化,还包含其它特殊改变的数值及文字说明。

二、平法

平法是“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简称,包括平法的标注形式,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一种标注。

1、平法的产生:

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日本的结构图纸 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2、平法的原理:

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

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基于此产生了结构标准化、构造标准化的思路,用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表示创造性设计。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标准图两部分。节点构造标准化后,施工公司的劳动量加大。

3、平法的应用:

1991年9月份平法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开始推广平法。构造图适合于所有的构件,平法一张图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后,有坚决支持、坚决反对、不表态三种人,后来将专利贡献给国家,成为国家标准。

平法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让非专业人员看懂,设计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次**,提高效率两倍以上,能够使中国结构界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情况得到改善。3个建筑师配1个结构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钢筋平法百度百科--原位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