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沈天志 给各位分享部队吴军简历个人资料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刘备和孙权谁是吴军谁是蜀军?(孙权是吴国还是蜀国)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刘备和孙权谁是吴军谁是蜀军?
刘备率领的是蜀军,孙权率领的是吴军,因为当时刘备都**在四川,也就是古蜀地,包括现在的重庆、贵州和陕西部分土地,以高山峻岭、激流江河为主,易守难攻;而孙权占据的现今以江苏为主的地方,就是吴地,物产丰富,鱼米之。
曹休是十虎将之一吗?
曹休不是十虎将之一。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子,被视如已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评价其为:此吾家千里驹也。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休遂被任命为骑都尉,与曹纯、曹真一同统领曹魏的特种**——“虎豹骑”。魏明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大破吴军,迁大司马。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因伐吴失败,回到洛阳,疽发背而死。
孙武手下有哪几名大将?
伯嚭,吴遂,伍子胥,夫概,终累。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元年。阖闾举伍子胥为行人,伯喜为大夫。伍子胥奉阖庐之命,请孙武出山练兵斩姬。阖庐拜孙武为元帅兼军师,执掌吴之国政。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出身于齐国世族田氏,祖先是陈国宗室后归附齐国的田完,田完的曾孙田桓子有子陈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改名孙书,封于乐安作为食邑,是妫姓孙氏的始祖。孙书之子孙凭生孙武。孙武年轻时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约公元前517年,孙武因不堪齐国攻争频仍,于是离开故乡千乘,南下吴国,并在吴国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自此成为莫逆之交。孙武到达吴国后,便隐居于吴国都城姑苏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乐,并在此时著成了旷世巨著《孙子兵法》。公元前515年,阖闾刺杀吴王僚而即位,孙武意识到阖闾是有为之主,因此便在公元前512年,请伍子胥引荐,献上其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阖闾阅后大为赏识,但却因为孙武只是一介草民,对其能力半信半疑,因此便要孙武即场展现其练兵之法给他看,以确定孙武的才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王故意考验孙武,挑选了180名宫女接受孙武训练,并由两名爱妃负责卒长之职。刚开始,纵使孙武“三令五申”重复表明会执行军法,众宫女皆不理孙武的号令,于是孙武便将作为卒长的两名吴王爱妃斩首,即使吴王阻止亦不理会。于是众宫女即时变得严肃起来,对军令绝对依从。吴王看到了孙武斩杀自己的爱妃非常生气,但又知道他是在立军威,所以,认为牺牲两名爱妃换取一位奇才是绝对值得的,因此便拜孙武为最高统帅上将军。公元前512年,孙武刚任将军便帮助吴王消灭楚国的两个保护国钟吾国及徐国,吴王想乘胜进攻楚国,但孙武制止,认为吴军已疲惫,不宜再战,于是吴王引兵回国,由此可看出孙武的冷静思考。不久,伍子胥提出“疲楚误楚”之略,轮番*扰楚国达六年,使楚军认为吴国只敢*扰,不敢进攻,放松了警惕。公元前506年,楚国进犯吴国的保护国蔡国,蔡国求救于吴,唐国也愤怒于楚国的蛮横,帮助吴国进攻楚国。吴王倾国之力,阖闾亲率其弟夫概、伍子胥、孙武和伯嚭等统率3万吴军奇袭楚国。孙武认为兵贵神速,所以率领3500精兵采取迂回战略,避实击虚,在蔡、唐两国协助下,夺下了楚国北部三个险隘,进抵汉水东岸。此时楚昭王大惊,派出囊瓦、沈尹戍等人率兵抵抗吴军。沈尹戍建议主将囊瓦率主力拖延吴军,自己率兵往方城迂回至吴军侧后,截其退路,**三个险隘,再前后夹击吴军,消灭他们,本来这条计策可以成功打败吴军,拯救危急的楚国,但囊瓦受到部下挑拨怂恿,贪功下在沈尹戍往方城后改变策略,渡过汉水,不等沈尹戍包抄吴军侧后,就发动攻击。孙武见其渡过汉水攻击,佯装后退,退到大别山,楚军在吴军后退时连战数场,皆败,楚军士气不断下降,疲惫不堪。孙武见楚军陷于被动,于柏举与楚军决战,阖闾之弟夫概进谏:“囊瓦不受楚人支持,楚军必不愿死战到底,不如先以小**进攻,使楚军溃乱,再投入主力攻击,必定大胜。”但阖闾谨慎,不敢用此计,夫概就私下领五千士兵进攻楚军,楚军果然溃乱,阖闾就投入主力攻击,楚军溃败,囊瓦逃奔郑国。吴军发动战略追击,于柏举西南的清发水重创楚军残部。再追,于雍澨再大破囊瓦军残部。吴军再与由方城回救的沈尹戍**交战,激烈战斗后楚军大败,沈尹戍伤重而死。其后吴军于麦城之战再大败楚军,至此吴军五战五胜,成功消灭楚国,吴军于柏举之战十日后攻陷郢都。吴军攻陷郢都后屠城,楚**民死伤十万以上,楚昭王逃奔至随国。孙武以3万吴军大败20万楚军,攻灭了强楚,于是一战成名,震惊中原诸国。其后楚大夫申包胥求救于秦,秦哀公派出500乘兵车攻打吴军,秦楚联军击败吴军,吴国本土又发生内乱,吴军就**返回吴国,楚国才免于灭国之难。吴国后来因秦国干预及越国偷袭,而**由楚国撤军,但是已使楚国元气大伤,不能威胁吴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不听孙武劝阻,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践,结果被其大败,并气愤病死。孙武及伍子胥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夫差成功大败勾践,**雪恨。而其后夫差北上称霸,于黄池大会诸侯,亦是因为孙武令士兵训练有素的成果。虽然孙武助吴国称霸,但夫差在称霸后却开始变得骄傲,并将伍子胥**。《越绝书》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载:“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息,大臣内引,谗人益众。”史书中对孙武的后期生活并无记载,不过确信的是,孙武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于是退隐江湖,并以其战争经验改良孙子兵法,使之成为一代巨著。孙武深知吴王为人,遂邀伍子胥一同退隐,伍子胥并未答应,直到死前一刻才后悔没同孙武离开。孙武之子孙明被吴王封为富春侯,是为富春孙氏之始。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敢死队什么样?
《史记》描述越国的敢死队:“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勾践把越国死囚排成三行,每个人脖子上挂一把剑,手拉手走向吴军阵地,高呼道:“我等触犯军令,惟有死在阵前,方可谢罪!”言毕,纷纷拔剑砍下自己的头颅,抛于阵前。越军的**做法,吴军惊呆了,而对面的越军,兴许是被同胞的血燃起斗志,也可能是,担心若冲锋慢了,要受如此军法处置,于是纷纷上前一通砍杀,吴军必败无疑。
大义荆州的典故?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