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柳怀夜 给各位分享印巴争议的什么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克什米尔到处是荒原和沙漠,为何印巴拼死争夺呢?(克什米尔属于印度吗)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克什米尔到处是荒原和沙漠,为何印巴拼死争夺呢?
印巴在克什米尔拼的你死我活,目标并不仅仅是克什米尔,而是各自的国家命运。
印度是个扩张性极强的国家。有些不了解印度历史,或者对印度社会的认识只是浮于表面的人,常常说印度人有信仰、很温和、还给他们打上善良人的标签。但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印度**之前,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大印度联邦”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锡金、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和阿萨姆地区,都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并且就连中国的西藏也会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
至于印巴分治方案,当时的尼赫鲁根本就不同意。因为他压根不承认巴基斯坦是一个**的国家。
只不过,由于1946年穆斯林与印度**之间空前的大仇杀,使尼赫鲁大为震惊,他在这一严酷的事实下,不得不暂时同意了蒙巴顿实行的印巴分治方案。
但是,包括尼赫鲁在内的许多国大*要员仍然坚持认为——印巴分治只是权宜之计,巴基斯坦的经济落后,对印度十分依赖,这决定了巴基斯坦必将是一个短命的国家,终将回到印度的怀抱。
为此,尼赫鲁在1947年印巴分治前断言:“小的民族国家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的**单位而存在”。
印巴分治后,印度实力不强,尼赫鲁还装装样子,宣传“不结盟运动”,把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迷的晕晕乎乎的。
但是,假象终究是假象,尼赫鲁要实现他的目标,他就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而他第一个要吞并的目标就是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原本是个土邦,面积比我国的湖北省稍大,跟湖南省面积差不多,现在的人口大约1600万左右。
英国人主导印巴分治时,当时给了克什米尔自己决定前途的选择权:可以**建国,也可以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不过由于当时克什米尔的领主还很犹豫,没有想好怎么办,便没有回复英国人。后来英国人着急撤走,就在没有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权的情况下,宣布印巴顺利分治。
英国人撤走后,克什米尔上下否定了**建国的方案,但就针对加入印巴哪一方,却产生了分歧。普通老百姓大多是穆斯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而领主老爷们则多是印度**,希望加入印度。
然后,印巴双方便都以此为借口,宣布克什米尔地区是自己的,并都向克什米尔派出了重兵,分别抢了克什米尔一部分。第一次印巴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打了一年左右,最后双方停火,维持了各自的占领区。
但是这种停火只是暂时的。因为在当时的印度看来,吞并克什米尔地区只是吞并巴基斯坦的第一步。它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吞并整个巴基斯坦。而在巴基斯坦看来,守住克什米尔就是守住巴基斯坦的底线,克什米尔如果丢了,巴基斯坦也必然会被吞并。
所以说,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冲突,并不单单是为了争夺一个克什米尔。而是印度在南亚奉行的霸权**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再加上双方的宗教矛盾,便产生了现在的克什米尔争端问题。
求印巴冲突的克什米尔问题的详细资料以及现状。
直接到百度百科上查克什米尔冲突就可;
是印巴分治时遗留问题,克什米尔居民穆斯林占多数,印度**占少数;穆斯林想与巴基斯坦合并,上层王公为印度**,希望与印度合并;导致两国冲突,印度现在领土约60%,巴基斯坦占约40%。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真的不能化解吗?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宗教原因,他们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如今的局面说到底是英国造成的,本是同根生,却如今武装对抗。虽然说宗教是一种信仰,每个人都在遵守,但是比起敌人多一个朋友不是更好吗
看《小**的猴神大叔》的都知道,讲述的是一个印度的大叔送一个巴基斯坦的小**回家,在大叔的心里,没有国界之分、没有宗教差异,有的只是想要送女孩回家的真诚与爱,孤身一人从印度偷渡到巴基斯坦,经历一道道关卡,信念的力量使他强大。一方面要躲避巴基斯坦**的追捕,另一方面寻**孩的家,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最后虽然女孩回家了,但是他却被逮捕了。
他的真诚的爱感动了所有在巴基斯坦的民众,他的事迹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流传开来,他们都暂时忘却了国家的恩怨,只想帮助这个猴神大叔,在猴神大叔走的时候,小女孩挤出所有的人群来送他,她极力的想要叫他,终于,不会说话的女孩发出了声音,可能这就是爱与感动的力量。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恩怨仇恨是不能化解的,虽然有国家、民族和信仰之分,但是同住一个地球,共享一个自然,如果每一个印度和巴基斯坦人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一下,还有什么恩怨是解决不了的吗?爱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5.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要工业地区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印度主要有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现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麻纺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1/6,已显著领先于其他工业区。棉纺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在国内均有突出地位,已成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周围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产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和油脂工业在国内居首位,水泥、化工两部门地位突出。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以及航空、电子、电机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它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煤和钢铁产量均占全国的3/4,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内地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巴基斯坦主要工业区
一、旁遮普省境内工业区
二、信德省境内工业区
三、西北边境省境内工业区
四、俾路支省境内工业区
克什米尔是什么地区﹖
克什米尔(克什米尔语:〉,ㄆ,英语:Kashmir),又称喀什米尔,是南亚次**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四国之间,曾为英属印度的一个邦。大部分地区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控制(东北阿克塞钦和喀喇昆仑走廊由中国控制,已并入新疆、西藏两自治区,虽同属克什米尔地区但不存在主权争议)。
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的邦国。查谟居**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1830年代英国殖民者从印度侵入,克什米尔后将其划为土邦。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
**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
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印巴武装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领土问题一直冲突不断,特别是新德里单方面改变了印控克什米尔现状,不仅激起了当地民众的愤怒,同时也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为此印巴双方都在抓紧进行战争准备,两国实际控制线附近...
印巴为什么要争夺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对于印巴有多重要?
产生问题的原因首先之所以会出现克什米尔问题就在于当年英国人退出印度的时候埋下了坑,而这也就导致了长达几十年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只是从人口和经济规模上来说很显然根本不值得一提,对于印度来说现在他的经济规模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十名,然而克什米尔在经济上对于印度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然而战略价值确实相当重要。
交通枢纽要知道克什米尔自古以来就是南亚地区的中转站,向东可以到达中国复地向北可以进军中亚向西则可以**西亚地区,可以说自古以来克什米尔地区就是交通要道。而曾经我国南方的丝绸之路也正是在这个地区,所以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来说克什米尔都是必争地区。
战略价值重要由于是交通枢纽同时又处于帕米尔高原,其他高山又坐落其中。由于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地区的阻碍。可以说克什米尔地区拥有独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被陆上丝绸之路所贯穿,无论对于哪个国家而言只要掌握了克什米尔地区也就掌握了亚洲南部的中心枢纽。
对我国而言也重要而前苏联为了能够获得印度洋的出海口也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其目的就在于打通到达南亚的出海口。但是由于巴基斯坦在综合国力上明显弱于印度,所以很多时候印度这个问题上就变得比较强硬。其次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让印度完全掌握了克什米尔地区,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建设卡拉奇港口也将面临失败,所以无论如何对于中国以及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尔地区都是极其重要的。
印巴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首先,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印巴战争或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于1947年到1949年爆发的一场战争。它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开战原因如下:
1、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是一些名义上依然**,但实际上依附英国的印度国家之一。英国从印度撤军后,从英属印度**出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尔加入它们。克什米尔则要求**。
2、英国撤军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进入克什米尔。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
3、战争结果。印巴双方议和,克什米尔丧失了其**地位,1948年的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线,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度占据3/5。
第二,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3月27日——1965年9月20日,印巴争夺库奇兰恩地区和克什米尔地区又展开了一次较量。开战原因如下:
1、1965年2月,印度陆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占领了库奇兰恩的北部地区。3月27日早晨6点30分,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军向印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由于库奇兰恩地势狭小,水网遍布,不适合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双方签订停火协议。
2、印度没能全面占领库奇兰恩的北部地区,心有不甘,立即开始了对克什米尔的争夺。1965年8月巴基斯坦的“自由战士”的穆斯林武装人员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军的哨所、补给仓库、车队进行袭击,以达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进行让步之目的。但穆斯林武装人员很快被印军所**,5291名穆斯林武装人员被打死,战争被触发。
3、战争结果。巴军不仅在南部击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国境的印军,而且乘势推进印度国境内6千米,共占领了约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国土。1965年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军,并宣布不使用**而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二,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3月,印度通过了支持孟加拉国**的决议,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展到西巴基斯坦。战争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个战场展开。12月17日,印巴双方全线停火。战争原因:
1、巴基斯坦政局动荡,印度趁机支持东巴**。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进行军事演习。
2、为了寻求国际支持,印度还于1971年8月间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等**装备。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战争备战,也进行了相应备战。有了苏联的支持,印度显得底气十足。
3、战争结果。东巴守军于1971年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因此印度宣布,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巴战场的作战行动至此结束。印巴战争结束后,东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与中国相邻的南亚国家有哪几个
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斯里兰卡、不丹、阿富汗和马尔代夫8个国家.
印度,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官方语言。
巴基斯坦的“国语”是乌尔都语,“官方语言”是英语。]
孟加拉,孟加拉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是***语。英语也是通用语言
斯里兰卡,官方语言是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和英语。
不丹,官方语言为不丹语即宗卡语(Dzongkha)和英语。
马尔代夫,官方语言为迪维希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阿富汗,普什图语和达里语(波斯语)为官方语言。 追问: 阿富汗不是西亚国家吗? 回答: 应该没有 追问: 那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是不是只有印度、巴基斯坦、不丹、***。 回答: 还有3个嘛,我说了哈! 追问: 斯里兰卡、阿富汗和马尔代夫决对不是。 回答: 为什么? 追问: 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是岛国,阿富汗是西亚国家,还有孟加拉,它与中国不相邻。 回答: 我晕,你说的是接壤,好不好,肯定都相邻嘛,只是不接壤哈! 追问: 相邻不就是相隔嘛 回答: 不是,相邻不同于接壤,是接近的意思嘛。 追问: 好了,那你觉得与中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哪些。 回答: 印度、巴基斯坦、不丹、***。 提问者 的感言: 谢了,但我觉得好像有五个,不知令一个是什么。
印巴武装冲突是指什么?
印巴武装冲突指印度和巴基斯坦两**队之间发生的冲突,其原因是原不列颠殖民地印度被划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后而出现的问题造成两国关系紧张所致。某些帝国**国家随后的干涉,印巴两国**集团奉行的大国沙文**政策,使得两国关系更加复杂化了。
40年代的冲突
1947~1949年冲突是印巴两国竞相为归并查漠和克什米尔公国而斗争的结果。
1947年10月22日巴基斯坦的普什国武装民军2000人进入查漠和克什米尔的领土,并开始向公国国都斯利那加城推进,从此开始了冲突。查漠和克什米尔的大君向印度求援,并宣称愿意归属印度。10月27日签署了公国归属印度的条约,于是印军被调往公国境内。结果普什图人的队伍被驱出了斯利那加。
随后印军对在公国领土上行动的巴基斯坦正规军作战。
1949年1月1日,两国在联合国调解下停止了战斗行动,1949年7月27日双方签署了关于停火线的协定。巴基斯坦控制了查漠和克什米尔的西部和西北部,印度则控制了南部、东部和中部,含克什米尔盆地。
60年代的冲突
1965年4月间,由于有争议的地区——库奇兰恩沙漠北部印巴之间的边界没有划定,印巴两军的分队之间发生了战斗,
6月30日历时两个月,签订了停火协定。
1969年2月19日国际法庭在联合国的庇护下作出裁决,对印巴有争议的地区划定界线。
1969年7月4日印巴两国同意了这一裁决。
1969年8月5日,受过专门训练的武装分队从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进入克什米尔盆地。截至8月中旬,印巴两军之间的战斗行动实际上已在停火线一带全面展开。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敦促下,双方于9月23日停火。根据苏联**的倡议,巴基斯坦总统和印度总理于1966年1月4~10日在塔什干举行了会谈。会谈中达成了协议:双方武装力量后撤到1965年8月5日前各自所占据的阵地。
70年代的冲突
70年代的冲突和东巴基斯坦人民争取**的斗争有关。巴基斯坦发生的危机造成东巴数百万难民涌向印度,这就导致了印巴两国关系的激化。
1971年11月21日印巴两国在东巴基斯坦开战。
12月3日巴军又在印度的西部边境开始了军事行动。
在东巴,印军在当地“***”游击队的协助下于12月中旬前出到达卡。
12月16日在东巴作战的巴军投降。次日西线也停止了军事行动。东巴基斯坦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