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陈玉国 给各位分享什么是标准火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火山?(什么是火山石颗粒)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火山?
什么是火山?
火山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1.活火山: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吐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本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二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我国近期火山活动以**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上,仅6年在新疆昆仑山西段于田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个平顶火山锥,锥顶海拔1000041米,锥高257461米,锥体底直径656655米,锥顶直径254688524米,火山口深9659885米。
2.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12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9000米。
3.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雄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目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目前正处于休眠状态。
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一直认为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是一个死火山,在火山脚下,人们建筑起许多的城镇,在火山坡上开辟了葡萄园,但在公元26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高温的火山喷发物袭占了毫无防备的庞贝和赫拉古农姆两座古城,两座城市及居民全部毁灭和丧生。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原理:
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 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
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在一起并在地球的浅部形成岩浆囊。当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造成火山爆发。
还有一种火山的成因是由于板块相互作用,比如在板块的俯冲带或碰撞带,由于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温,一些含水矿物的脱水也降低了**的熔点,这时也会形成岩浆囊,从而引发火山活动。
扩展资料:
火山种类:
前面讲到的坦博拉火山和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山,现在还在活动,这就是活火山。
死火山是指史前有过活动,但历史上无喷发记载的火山。我国境内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
有些火山在历史上有过活动的记载,但后来一直没有活动,这种火山就称作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可能会突然“醒来”,成为活火山。
特殊意义:
猛烈的火山爆发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把大批生命、财产烧为灰烬。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日本的那须火山和富士火山周围就是这样。
原来,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士山地区的桑树长得特别好,有利于养蚕业;维苏威火山地区则盛产葡萄。火山地区景象奇特,往往成为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山爆发
什么是火山?
什么是火山
什么是火山?
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一、等高线辨别地形
1、密集陡坡,稀疏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
2、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
3、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4、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5、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也叫山的垭;
6、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即凸低为高);
7、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即凸高为低);
8、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对山脊线相对的地方)。
二、等高距常识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用等高距表示,通常为20米。不同地图,等高距可能不同。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一是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二是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
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缓,间隔小的坡度大;三是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的形状相似。
等高线的种类和作用。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四种;首曲线是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间曲线是用以显示曲线所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助曲线是用以显示间曲线还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计曲线是便于在图上计算高程,从高程面算起,每逢等高距五倍处的首曲线描绘成粗实线。
三、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1、判断五大类地形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广阔平坦;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顶部(内部)明显稀疏;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坡度比较和缓);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弯曲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形状: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平行山地中形成平行水系(山河相间)。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因此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在山中行进,如需要寻找水源,首先要下到山谷中。
②水系流向: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水补给**水时,流向与**水位线凸出方向一致。在户外,能够通过等高线快速准确判断水系的流向,会让你准确辨别下游方向,快速找到水源。
③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大概流域面积,这样即可据酌情制定是否横渡的路线规划。在多雨季节,我们在集水线的半山腰也有很大机会找到水源。
④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及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此辨识有助于户外溯溪过程中查看地形与水位落差等,水流速,可否横渡等,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⑤河流外力作用: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切割)作用为主,河谷多成“V”形,沉积物多体积大,重量大,河床多卵石为主;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旁蚀作用为主,河谷多成“U”形,沉积物多体积小,重量轻,河床多沙土或粘土。(如下图:)
3、判断气候
①气候特点分析:
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出行前,首先要确定地域气候。
②气候差异:
海拔高气温低。垂直递减率为0.60℃/100m。即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降低0.6℃。进行较高海拔登山活动,一定要提前学习此常识,并相应做好御寒准备。
盆地不易散热,气温偏高,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因此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具体递增温度参数,需根据盆地的大小和其他综合因素决定。
平原、高原因地形较平坦而风速大,因此,在高原或草原活动的时候需要做好提前防风的准备。
垭口因狭管效应而风速大,山地、盆地风速小,同理一些小区域范围内,也可以根据地势判断风力的大小,根据风的大小再去选活动或露营地点。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压也与沸点成正比,一般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活动的人多少都有一些高原反应,需在活动前知晓并预防,高海拔区域,水不会煮到沸点,所需烹饪食物的选择也要考虑。
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阳坡光照强,*坡光照弱。长途穿越过程中,可以根据降水和阳光选择并制定一些避免恶劣气候的路线。
扩展资料
换算距离公式:
(1)1:2.5万地形图换算,1:2.5万图,用4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实例计算:在1比2.5万的地形图上,量得某线段长为8厘米,求相应实地医寓为多少公里?根据口诀换算:8/4 =2(公里)。相应实地距离为2公里。
量得从张庄到李庄实际距离为16公里,求在1比2.5万地形图上为多少厘米?根据口诀换算:16×4=64(厘米)。
在1:2.5万的地形图中,每4个厘米为实地1公里.
(2)1:5万地形图换算
1比5万图,用2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3)1:10万地形图换算
1:10万图,用1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等高线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