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熊成儿 给各位分享吴是什么地区的统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吴”字的拼音怎么拼写?(吴字拼音怎么读音)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吴”字的拼音怎么拼写?

吴[wú]

“吴”字的拼音怎么拼写?

吴[wú]的解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

组词:

吴带当风[ wú dài dāng fēng ]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 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吴越同舟[ wú yuè tóng zhōu ]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吴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楚尾吴头[ chǔ wěi wú tóu ]

古豫章一带位于楚**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吴牛喘月[ wú niú chuǎn yuè ]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而害怕

"吴"字是什么意思?

吴 #wú

【释义】①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②三国时国名,由孙权所建。③泛指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会意。从口,从矢。矢,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吴国



state]。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歈(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



吴承恩







吴(吴)wú



⒈〈古〉大声说话:不~不敖(敖:嗷,喧哗)。



⒉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域。



⒊三国(魏、蜀、~)之一。公元222-280年。第一代君主是孙权。辖区在今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



吴yú 1.地名用字。参见"吴坂"﹑"吴泉"。

是哪里的简称

四川泸州,简称泸,
上海简称“沪“,注意字的写法不同,两者也好辨认出来的。

古代吴地是现在哪个地方

是现在的江苏省。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柏举之战攻入楚都迫使楚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

扩展资料

《汉书·地里志》:“梅里上有吴国,周武王封太伯之后于此,是为虞公,即周章之弟虞仲,盖仲雍之曾孙也。”据众多史料记载和史学界专家认为,现苏州古城即为吴阖闾大城旧址,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罕见。历史学家顾颉刚更指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

考古学上,吴国存国期间的各种物质文化遗存的主要形式有台形遗址、土墩墓、城址等,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宁镇地区、皖南丘陵和太湖地区西部,春秋时期向西延伸至滁河下游一带,其范围已经超过其重要源头湖熟文化的分布范围。

据此,吴国国境经过多次调整,早期的主要范围在今天江苏省中南部的南京、扬州一带。到后期吴王阖闾时代,中心扩展到苏州一带,而苏州作为吴国国都的时间则长达110年左右。以致苏州古称工吴,吴国金文皆自称工吴,列如吴王光(吴王光就是吴王阖闾)剑有铭文“工吴王光自作自用”字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国

吴的字典解释

【动词】(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同本义〖peal〗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形容词】[方言]∶大〖big〗。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名词】吴国〖Wustate〗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歈(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吴承恩〖WuChengen〗(约1500—约1582)。明朝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家庭贫寒。自幼喜爱野言稗史。博览群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写成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吴音〖dialectofWudistrict〗指吴语,吴方言醉里吴音相媚好。——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①][wú][《广韵》五乎切,平模,疑母,ngo/ngu]“吴1”的新字形。亦作“呉1”。(1)大声说话;喧哗。(2)大。(3)古国名。也称为勾吴、攻吴。姬姓,始祖为周太王之子太伯,至十九世孙寿梦称王,据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市)。传至夫差,于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4)古国名。三国时三国之一。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公元229年称帝。占有今之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280年为晋所灭。(5)古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902年受唐封为吴王,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937年为南唐所代。(6)地名。泛指我国东南(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参见“吴牛喘月”、“吴歌”。(7)姓。周太伯封于吴,其后因以为氏。见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四》。[②][yú][《集韵》元俱切,平虞,疑。]“吴2”的新字形。通“虞1”。地名用字。参见“吴2坂”、“吴2泉”。 【丑集上】【口字部】 吴; 康熙笔画:7;俗吴字。【吴志·薛综传】无口为天,有口为吴。【正字通】此借字形为谐语,非吴字本义。【正韵】吴字注亦作吴,非。(吴)[古文]【唐韵】午胡切【集韵】【韵会】【正韵】讹胡切,$音吾。国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注】宋衷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 亦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吴县。 又【说文】郡也。【後汉·郡国志】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韵会】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正字通】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常、湖为三吴,其说不同。又【齐语】西服㳅沙西吴。【注】雍州之地。 又天吴,水神也。【郭璞·山海经赞】八头十尾,人面虎身。龙据两川,威无不震。 又【说文】姓也。【广韵】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说文】大言也。【诗·周颂】不吴不敖。【传】吴,哗也。又【鲁颂】不吴不扬。【说文注】大言故夨大口以出声。今写诗者,攺吴作㳅,又音乎化切,其谬甚矣。【释文】吴,旧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鱼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惊俗也。按《说文》《释文》俱云吴作㕦读,非。而《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韵会》诸书,吴字亦皆无去声一音,惟正韵收吴入禡韵,诗朱注亦作去声读。未知孰是,存以备考。 又【集韵】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吴。注详虍部七画。【释名】吴,虞也。太伯让位而不就,归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与娱通。【诗·周颂】不吴不敖。【疏】正义曰:人自娱乐,必讙哗为声。故以娱为哗也。定本娱作吴。 词语·阿吴 ·北吴 ·陈吴 ·楚宫吴苑 ·楚弄吴吹 ·楚水吴山 ·楚柁吴樯 ·楚尾吴头 ·楚舞吴歌 ·喘月吴牛 ·**吴市 ·东门吴 ·东吴 ·东吴招亲, ·枫落吴江 ·富吴体 ·勾吴 ·荆吴成语·楚水吴山 ·楚尾吴头 ·楚舞吴歌 ·喘月吴牛 ·抉目吴门 ·蜀锦吴绫 ·宋画吴冶 ·天低吴楚, ·吴带当风 ·吴牛喘月 ·吴市** ·吴市之箫 ·吴头楚尾 ·吴下阿蒙 ·吴越同舟 ·悬首吴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