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耿元荷 给各位分享专业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和职责)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一、专业理念和师德(灵魂和核心)
1、职业理解与认识(热爱、理解、敬业、认同、修养、) 贯彻*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守教育法律和法规。理解幼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有良好的职业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2、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关爱、尊重、信任、重视、) 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3、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2个注重4个重视) 注重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发掘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有耳朵方面的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4、个人修养和行为(情感、态度、行为言谈、着装、)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必备素质与条件)
1、幼儿发展知识(4个了解1个掌握) 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和发展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保护政策。掌握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政策与方法。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政策与方法。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了解特殊需要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熟悉、掌握、熟知、掌握、了解) 熟悉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熟知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求助的基本方法。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3、通识性知识。 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掌握各领域的教育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艺术欣赏与表现的 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能力(必备素质与条件) 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的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 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游戏。
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5、激励与评价 关注婴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进步,注重激发其积极性和自信心。有效地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的教育活动的开展。
6、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与家长有效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7、反思与发展 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1.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哪些内容?
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专业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专业精神; 二、专业知识;三、专业能力;四、实践智慧。
一、专业精神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专业精神占很重要的地位。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心儿童,热爱儿童。这是老师专业精神中最核心的方面。2.平等的对待与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与尊重儿童,既是儿童的权利与成长的需要,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和教育。要容忍和尊重儿童的差异。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充分地发展。3.责任意识。幼儿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知识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全面的专业知识。1.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其包括:正确地认识儿童与儿童发展; 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 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研究儿童。2.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3.丰富的课堂情境知识。4.科学地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教师学生观、教育观的专业知识,它可以确保教师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专业职责。除了以上的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师幼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和、教育科研能力以及养护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还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指导和总结评价的能力。总结概括为:1.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2.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3.领导和组织能力
四、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传授的超越、教学机智及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等方面。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 除此之外,教师的实践智慧还表现在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三个部分:1、基本理念;
2、基本内容 ;3、实施建议。
一、 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
为重、终身学习。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
律,师德为先是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幼儿园
教师要能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保教工作,具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
进行教育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
能力,通过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二、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理念和师德(灵魂和
核心)2、专业知识(必备素质与条件)3、专业能力 (必备素质与条件)三、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针对3 类对象的要求 (4 个依据)
1、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以此为依据,做好引导和导向作用。
2、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院校来说,以此为依据,一是加强学科建设,
二是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
3、作为幼儿园来说,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完善
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
4、幼儿园教师以此为依据,制定自身的成长计划。主动参加各种培
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专业理念和师德(灵魂和核心)
1、职业理解与认识(热爱、理解、敬业、认同、修养、)
贯彻*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守教育法律和法规。理解幼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有良好的职业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2、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关爱、尊重、信任、重视、)
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3、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2个注重4个重视)
注重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发掘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有耳朵方面的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4、个人修养和行为(情感、态度、行为言谈、着装、)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必备素质与条件)
1、幼儿发展知识(4个了解1个掌握)
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和发展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保护政策。掌握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政策与方法。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政策与方法。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了解特殊需要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熟悉、掌握、熟知、掌握、了解)
熟悉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熟知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求助的基本方法。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3、通识性知识。
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掌握各领域的教育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艺术欣赏与表现的 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能力(必备素质与条件)
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的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 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游戏。
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5、激励与评价
关注婴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进步,注重激发其积极性和自信心。有效地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的教育活动的开展。
6、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与家长有效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7、反思与发展
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共包括三部分: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践建议,在“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下,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分别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做了详细阐述。一、基本理念 (一)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专业理念与师德(一)职业理解与认识1.贯彻*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三)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专业知识(五)幼儿发展知识21.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24.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六)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26.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27.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28.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29.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30.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七)通识性知识3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3.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3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专业能力(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3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37.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38.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39.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九)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40.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41.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4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43.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十一)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48.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49.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50.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十二)激励与评价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54.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十三)沟通与合作55.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56.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57.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59.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十四)反思与发展60.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 (四)幼儿园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对《专业标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儿童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幼儿为本 在《专业标准》的第一部分即提出其基本理念之一为: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将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笔。 所谓“儿童观”即对儿童的观点和看法,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指出: “儿童观是指教师关于儿童的基本看法,包括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心理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的一般性认识及由此形成的对儿童的特定期望等”。该标准凸显了幼儿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理念上,应坚持以儿童为本,尊重幼儿作为个体的**性、主动性、特殊性,对其进行适宜的教育。 第二,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要关爱、尊重、信任幼儿,不可歧视幼儿,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摒弃“小大人观”等其他不重视或不能正确认识儿童的观点。 第三,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幼儿教师应掌握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及规律,了解幼儿个体的一般特点及差异性,为幼儿创造条件,鼓励其主动、积极地学习,对幼儿施以适当的教育。 (二)教师观:体现人本**教师观 所谓教师观,即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权利的认识。传统教师观习惯将教师比作蜡烛、园丁,虽然蕴含教师默默付出的伟大,但是也将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代言人、传递者。人本**流派对传统的教师观提出挑战,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者认为教师应与儿童平等,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挥儿童的**性。以罗杰斯为代表,在其“学习者中心理论”基础上,提出“教师即促进者”的观点:认为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的地位应该是一个“侍者”,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创造一种适宜学习的氛围,主张教师同学生之间建立具备“真实”“理解”“接受”三种品质的师生关系,作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促进儿童的学习。 教师的教师观直接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评价模式以及师生的交往模式,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及依据,《专业标准》借鉴人本**教师观的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出明确要求,表现为:第一,强调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包括硬件环境如玩教具、游戏场所,同时还包括软环境如良好的师幼关系、伙伴关系及班级氛围的营造;第二,主张以游戏活动为主,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以供幼儿主动学习;第三,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用适当的语言与其交流,同时带着爱心、耐心在尊重、信任幼儿的前提下与幼儿交往。 (三)学习观:践行“发展取向型学习观” 儿童学习观是对儿童学习本质、目标、内容、过程与途径等方面的基本看法与观点。涉及到几个基本的问题:儿童的学习是什么?儿童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学习什么以及儿童如何学习?如何评价儿童的学习吲?学习观与教师观、学生观等一同作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尤其作为学前教育阶段,其不同于中小学阶段的独特的学习特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内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和遵从的规范。其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几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个人理解如下:在专业理念方面,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修养、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其次是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要关爱幼儿,保护幼儿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尊重个体差异,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第三,注重保教结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用良好温和的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篱施加影响;第四,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乐观从业,不断进取,好良好的平和的心态,为人师表举止文明。在专业知识方面,首先要掌握幼儿发展知识,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方法和策略;其次,要了解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业务精通,在园务安排教育工作上要做得心应手,能处理应急事务;第三要具备多方面知识,对各领域的知识常识都要涉猎。在专业能力方面,首先要注意环境创设和利用,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为孩子提供和制做适合的教具学具;其次,安排好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注意生活细节,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第三,创设多种游戏活动,引导和支持幼儿参与游戏,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第四,制定科学的活动计划和规划,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第五,要制定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第六,要注重家园和教师之间沟通协作,创设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园所环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共包括三部分: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践建议,在“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下,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分别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做了详细阐述。一、基本理念 (一)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专业理念与师德(一)职业理解与认识1.贯彻*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三)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专业知识(五)幼儿发展知识21.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24.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六)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26.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27.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28.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29.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30.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七)通识性知识3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3.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3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专业能力(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3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37.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38.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39.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九)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40.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41.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4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43.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十一)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48.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49.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50.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十二)激励与评价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54.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十三)沟通与合作55.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56.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57.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59.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十四)反思与发展60.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 (四)幼儿园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对《专业标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儿童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幼儿为本 在《专业标准》的第一部分即提出其基本理念之一为: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将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笔。 所谓“儿童观”即对儿童的观点和看法,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指出: “儿童观是指教师关于儿童的基本看法,包括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心理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的一般性认识及由此形成的对儿童的特定期望等”。该标准凸显了幼儿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理念上,应坚持以儿童为本,尊重幼儿作为个体的**性、主动性、特殊性,对其进行适宜的教育。 第二,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要关爱、尊重、信任幼儿,不可歧视幼儿,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摒弃“小大人观”等其他不重视或不能正确认识儿童的观点。 第三,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幼儿教师应掌握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及规律,了解幼儿个体的一般特点及差异性,为幼儿创造条件,鼓励其主动、积极地学习,对幼儿施以适当的教育。 (二)教师观:体现人本**教师观 所谓教师观,即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权利的认识。传统教师观习惯将教师比作蜡烛、园丁,虽然蕴含教师默默付出的伟大,但是也将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代言人、传递者。人本**流派对传统的教师观提出挑战,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者认为教师应与儿童平等,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挥儿童的**性。以罗杰斯为代表,在其“学习者中心理论”基础上,提出“教师即促进者”的观点:认为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的地位应该是一个“侍者”,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创造一种适宜学习的氛围,主张教师同学生之间建立具备“真实”“理解”“接受”三种品质的师生关系,作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促进儿童的学习。 教师的教师观直接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评价模式以及师生的交往模式,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及依据,《专业标准》借鉴人本**教师观的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出明确要求,表现为:第一,强调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包括硬件环境如玩教具、游戏场所,同时还包括软环境如良好的师幼关系、伙伴关系及班级氛围的营造;第二,主张以游戏活动为主,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以供幼儿主动学习;第三,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用适当的语言与其交流,同时带着爱心、耐心在尊重、信任幼儿的前提下与幼儿交往。 (三)学习观:践行“发展取向型学习观” 儿童学习观是对儿童学习本质、目标、内容、过程与途径等方面的基本看法与观点。涉及到几个基本的问题:儿童的学习是什么?儿童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学习什么以及儿童如何学习?如何评价儿童的学习吲?学习观与教师观、学生观等一同作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尤其作为学前教育阶段,其不同于中小学阶段的独特的学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