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楚灵然 给各位分享冥王星为什么突然发生故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为矮行星(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为矮行星)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为矮行星
因为冥王星被降级了
行星的定义。
决议中说,当代的观测正在改变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重要的是天体的命名应当反映我们现时的认识。这特别适用于“行星”这个名称。“行星”一词最初描述的是那些在天空中“游荡”的光点。最近的发现则迫使我们用如今可以获得的科学信息来创建某种新的定义。因此,国际天文**合会决议用下述方式来定义行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1]我们将1900年以前发现的在黄道面附近以近圆轨道运行的8个经典行星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的其他行星天体区分开来。
[2]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承认冥王星是一颗行星,最近发现的若干大的海(王星)外天体也是行星。与经典行星相比较,这些天体的轨道一般都具有大的倾角和大的偏心率,轨道周期超过200年。我们把以冥王星为原型的这类行星天体归为新的一类,“矮行星”(dwarf planet),以与经典行星相区别。
[3]所有环绕太阳运行的非行星天体均应命名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合会副**、***学教授方成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简言之,就是把行星分为三大类,即“经典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北京天文馆馆长、中国著名小行星专家朱进博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个决议就是把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开除。根据大会的5号决议,冥王星的行星身份仍将保持,但是已从大行星降为二级行星——“矮行星”,可谓今不如昔,身价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有3颗天体将荣升二级行星,它们是: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星和2003年发现的2003UB313(齐娜星)。这样,太阳系的行星由9颗增至12颗。其中有8颗是经典行星(俗称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时有4颗二级行星“矮行星”,它们是冥王星、卡戎星、谷神星和齐娜星。据专家介绍,冥王星与它的卫星卡戎星均符合新的行星定义,二者直径为2:1,引力中心不在冥王星内,彼此的运动犹如在天宇跳交谊舞。这样,它们将可能是太阳系首次确认的双行星。
76年前天文学家的失误
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400年。在这期间,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一直经历着“生死轮回”的宇宙以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的探索。之所以现在制定行星定义,要追溯到一场历时76年的天文学“失误”。1930年,洛厄尔天文观测台宣布观测到冥王星,他们称该行星的体积比地球大数倍。很快,冥王星作为太阳系第九颗行星进入教科书。但冥王星的发现者美国人克莱德·汤博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随着现代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通过哈勃大望远镜,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是日新月异。尤其是“柯伊伯带(Kuiper Belt)”的出现直接动摇了冥王星的地位。新的观测显示,冥王星实际上是一块比月球小的**。等这个错误被纠正,冥王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小孩子们都知道它是第九大行星,被人们叫了几十年了。
在科学界,关于冥王星的地位问题长久以来就存在争议,自2003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发现了UB313后,关于冥王星的争论升级。布朗发现太阳系里还有一个体积比冥王星大的天体,沿着海王星外的大角度倾角轨道运动。经哈勃太空望远镜测量,这一天体直径约为3000公里,比冥王星大。其官方名称是2003UB313,布朗教授将它命名为“齐娜”。测算显示,要让“齐娜”绕行太阳一周,得花560年。
迈克·布朗发现的“齐娜”是球形的,而且比冥王星大。该天体的发现令天文学界头痛。头痛的原因在于,不同于离太阳更近的8颗行星,冥王星处于太阳系最外围著名的柯伊伯带的中心位置,柯伊伯带是太阳诞生时的残留物质形成的环状区域。“齐娜”也是一个柯伊伯带天体,所以,如果冥王星算得上行星,“齐娜”也必须是行星。
冥王星为什么被踢出太阳系?
冥王星遭到“降级”。 冥王星不再被视为行星- 行星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必须是该区域内最大的天体;必须有足够大的质量,能依靠自身的重力,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的形状达到近似球形;天体内部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按照此种方案,太阳系中,目前只确认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8天体为大行星,冥王星则不在大行星之列。 人们搜索冥王星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动。由于海王星只能部分解释天王星实际轨道与预测轨道的差异,19世纪末的天文学家猜测,在海王星的轨道范围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未知天体,它的引力干扰着天王星的运动。 当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被人们观测到时,它很快就被认定为预测中的那颗未知行星,从而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70多年来,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再受到质疑。 与其他8颗行星相比,冥王星显得过于特别。它非常小,比许多其他行星的卫星还小,比如月球。更糟糕的是,过于小的体积和质量使冥王星根本无法对天王星轨道造成明显影响,因而无法满足天文学家最初的期望。 冥王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都与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基本一致,冥王星的轨道平面却与黄道平面呈很大夹角。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有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相差30亿公里之多。 这些因素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冥王星根本就不是行星,太阳系应该只有“八大行星”。有人猜测,也许冥王星以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许多年来,不少科学家希望重演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程,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第10颗行星 但大自然总有新创意来冲击人类的想象力,柯伊伯带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边缘的认识。美国科学家柯伊伯于1951年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1992年,人们首次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个暗淡小天体,柯伊伯带的存在从此由假说变为事实。 据猜测,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柯伊伯带天体可能达7万个,至今已经发现了几百个。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发现更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一个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这些发现是推动国际天文**合会重新定义行星的重要原因。 这种局面意味着,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离太阳约50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之内的区域,并不是由冥王星占统治地位的空旷地带,而有许多“居民”。 在这个寒冷而拥挤的“社区”里,冥王星的地位还比不上谷神星在小行星带的地位。谷神星是小行星中的绝对老大,冥王星却有着比它更大的同伴,在这个意义上它毫不特别。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它反射阳光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发现得比较早。 经过几天格外激烈的争论,本届国际天文**合会大会终于投票决定,将冥王星与8颗地位毫无争议的行星区分开。从此以后,以冥王星为代表,这种大到一定程度但未能将周围“竞争对手”扫荡干净的天体,将被称为“矮行星”。与以往的小行星概念一样,矮行星并不是行星,而是与行星不同的另一类天体。 对于在“九大行星”的常识中长大的公众来说,“八大行星”也许有点难以接受,但这也只是个习惯问题。其实,冥王星是不是行星,与它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如何并无关联,美国宇航局的人们搜索冥王星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动。由于海王星只能部分解释天王星实际轨道与预测轨道的差异,19世纪末的天文学家猜测,在海王星的轨道范围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未知天体,它的引力干扰着天王星的运动。 当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被人们观测到时,它很快就被认定为预测中的那颗未知行星,从而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70多年来,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再受到质疑。 与其他8颗行星相比,冥王星显得过于特别。它非常小,比许多其他行星的 卫星还小,比如月球。更糟糕的是,过于小的体积和质量使冥王星根本无法对天王星轨道造成明显影响,因而无法满足天文学家最初的期望。 冥王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都与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基本一致,冥王星的轨道平面却与黄道平面呈很大夹角。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有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相差30亿公里之多。 这些因素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冥王星根本就不是行星,太阳系应该只有“八大行星”。有人猜测,也许冥王星以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许多年来,不少科学家希望重演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程,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第10颗行星。 但大自然总有新创意来冲击人类的想象力,柯伊伯带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边缘的认识。美国科学家柯伊伯于1951年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1992年,人们首次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个暗淡小天体,柯伊伯带的存在从此由假说变为事实。 据猜测,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柯伊伯带天体可能达7万个,至今已经发现了几百个。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发现更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一个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这些发现是推动国际天文**合会重新定义行星的重要原因。 这种局面意味着,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离太阳约50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之内的区域,并不是由冥王星占统治地位的空旷地带,而有许多“居民”。 在这个寒冷而拥挤的“社区”里,冥王星的地位还比不上谷神星在小行星带的地位。谷神星是小行星中的绝对老大,冥王星却有着比它更大的同伴,在这个意义上它毫不特别。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它反射阳光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发现得比较早。 经过几天格外激烈的争论,本届国际天文**合会大会终于投票决定,将冥王星与8颗地位毫无争议的行星区分开。从此以后,以冥王星为代表,这种大到一定程度但未能将周围“竞争对手”扫荡干净的天体,将被称为“矮行星”。与以往的小行星概念一样,矮行星并不是行星,而是与行星不同的另一类天体。 对于在“九大行星”的常识中长大的公众来说,“八大行星”也许有点难以接受,但这也只是个习惯问题。其实,冥王星是不是行星,与它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如何并无关联,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探测器仍然在朝它飞去。冥王星和柯伊伯带其他天体可能有着与“八大行星”完全不同的起源,这将为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线索。 “新地平线”探测器可能2015年到达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651737.html?fr=qrl3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什么秘密?
冥王星为什么被踢出了九大行星?
冥王星的卫星是在冥王星的轨道上吗
冥王星实际上是一个以冥王星(Pluto)为主的有四到五个小天体围绕它运动的**矮行星系统,除冥王星外,还有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三和新近发现的冥卫四,还有一个疑似的冥卫五暂没有确定。
各自在围绕冥王星运动的同时,还跟随这个矮行星系统一道围绕太阳公转。
由于冥王星的体积不算大,它也受到这几个卫星的摄动,因此冥王星围绕太阳公转轨道并不是一条光滑的椭圆线,而是像正弦曲线那样的运动方式。
冥王星的卫星也是一样,有自转,有绕冥王星的运转,还绕太阳运动。
因此单个地说,各有各的轨道,但将这个矮行星系统看做一个整体,那么可以说这个整体围绕太阳有一个共同的公转轨道。
原创文字,希望对你有帮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