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周夕宝 给各位分享国内水蛇品种排名图片大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蛇种类及图片(蛇种类及图片及名称)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蛇种类及图片
根据《The Reotile Database》的收录,全世界有蛇3425种,中国有241种。据赵尔宓《中国蛇类》记载,中国有蛇类205种。
200多种中国蛇类中,约有四分之一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这些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全境,但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东洋界,表现出由北到南物种数量逐渐增多的分布趋势和特点。其中以福建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的种类最多(85~100余种),其次为广东、贵州、湖南、四川、海南、安徽和浙江等省(60~76种);而古北界种类较少(<30种),其中青海、新疆、***和黑龙江省最少(4~10种)
辽宁地区常见的蛇种有:
1、虎斑颈槽蛇(有毒)
俗称野鸡脖子、竹竿青等。体全长近1000mm,体重一般为200~400克。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虎斑游蛇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剧毒蛇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颈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
2、 青环海蛇(有毒)
爬行纲,海蛇科。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毒。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卵胎生。
3、蛇岛蝮(有毒)
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亚洲蝮属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辽东蛇岛,沈阳市及大连市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本蛇种是中国的特有种。蛇岛蝮是中国著名的毒蛇之一,千山有分布。
多潜伏于灌丛下、枯草边、石板下或岩缝中,白天常爬上栾树、小叶朴、黄榆、叶底株、胡枝子等树干等候捕食。
4、白条锦蛇(无毒)
别名枕纹锦蛇、麻蛇。中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生活力强,耐**。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捕杀小鸟、蜥蜴昅小型鼠类为食。它的耐饿能力很强,曾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
5、玉斑锦蛇(无毒)
玉斑锦蛇属于游蛇科,别名杏树根子桑根蛇**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及边缘**;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虎斑颈槽蛇
百度百科--青环海蛇
百度百科--蛇岛蝮
百度百科--白条锦蛇
百度百科--玉斑锦蛇
中国的毒蛇有哪几种?全部列出名字。谢谢!
中国现在有50种毒蛇,最后发现的为蟒山烙铁头蛇。
十大毒蛇为:
白唇竹叶青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药用幼蛇干燥躯体,性味甘温,入肺经。功能祛风湿,镇惊、攻毒。主治风湿关节酸痛、四肢还遂、口眼鼻斜、疥疮、梅毒、恶瘤、破伤风等症。
它以身长五市寸以内的为一等口,头部有毒腺,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伤后,如不积极治疗,在一、二天内,常麻痹死亡。因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护成蛇资源。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银环蛇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体型最大毒蛇。**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
临床上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舟山眼镜蛇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水蛇的介绍
中国都有哪些蛇
我处温带**带区气候温态环境类型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我已记录蛇204种及27亚种毒蛇58种及12亚种别占世界蛇类与毒蛇10%
蛇布区依种类同各异我蛇类布状况看古北界蛇类种类数量较少仅4科41~85种5亚种其绝数即:3科33属60种4亚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布古北界仅3科14属25种1亚种
25种1亚种珠光蛇、喜山树蛇、南峰锦蛇、平腹链蛇、黑带蛇、温泉蛇、山坭蛇、坭蛇、墨脱竹叶青、察隅烙铁、西藏竹叶青西藏见草原蝰、花脊游蛇、水游蛇、棋斑游蛇仅布新疆宁陕蛇布陕西蛇岛蝮辽宁蛇岛余3科6属8种除团花锦蛇、介蝮岩栖蝮布界6~9省区外剩仅本界2~4省区见
古北界范围内各省区情况看蛇布状况寡相差相悬殊青海省仅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介蝮高原蝮4种;宁夏6种即:东沙蟒、花条蛇、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高原蝮介蝮西藏区古北界蛇类布省区蛇36种及亚种;甘肃35种;陕西31种;河南18种;辽宁17种;其余省区均布10-14种间
我南隶属于东洋界蛇类布数量较约占我蛇类总种数88%共8科58属179种26亚种仅布界8科50属119种22亚种仅布古北界蛇类5.4倍141种及亚种仅布省区特种67种(表2)余74种及亚种17种及亚种各布两省区12种及亚种各布三省区余45种及亚种各布四省区
东洋界范围内各省区情况看蛇种类普遍较即使蛇类种类少海市布12种及亚种云南我蛇类种类省份蛇100种
古北界、东洋界广布3科33属60种4亚种看赤链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锦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翠青蛇、虎斑颈槽腹链蛇、华游蛇、黑剑蛇、乌梢蛇、竹叶青都布15省区其赤链蛇布广达23省区黑脊蛇、钝尾两蛇、黄脊游蛇、黑背白环蛇、细白环蛇、锈链颈槽腹链蛇、蛇、滑鼠蛇、白蝰、短尾蝮、菜花原矛腹华东山烙铁布9~14省区
毒蛇状况看游蛇科仅花条蛇种布古北界宁夏、新疆甘肃其余5属11种1亚种除西藏布绿瘦蛇紫沙蛇外均东洋界省区布水蛇属4种全部布东洋界些省区海蛇16种主要布东洋界沿海省区古北界沿海省份辽宁省布半环扁尾海蛇、青环海蛇海蝰;山东省布青灰海蛇、青环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吻海蛇
眼镜蛇科蝰科均陆剧毒毒蛇类危害严重同着重要经济价值眼镜蛇科毒蛇共13属23种3亚种除海蛇16种外古北界仅西藏布丽纹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26种及亚种东洋界均布其金环蛇、银环蛇、福建丽纹蛇、丽纹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布3~14省区等我重要经济蛇类
蝰科蛇8属23种8亚种其**蝰蛇、**竹叶青、**山烙铁**见;墨脱竹叶青、察隅烙铁、西藏竹叶青仅见于西藏;雪山高原蝮见于云南;草原蝰见于新疆;蛇岛蝮辽宁蛇岛;极北蝰布新疆与吉林;山烙铁、云南竹叶青乡城竹叶青布四川云南布范围比较狭窄白蝰、短尾蝮、介蝮、岩栖蝮、白唇竹叶青、竹叶青、原矛蝮、尖吻蝮等10种及亚种虽布范围较广仅见于4~14省区本科我重要经济蛇类
全各省区情况看毒蛇布状况相差悬殊北京、河南、河北津四省市各自仅1种毒蛇;山西、黑龙江、青海海四省市各自仅见2种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六省区毒蛇种类较毒蛇种类均22种及亚种福建省**我毒蛇种类两省份各30种及亚种**特别行政区蛇类布状况未见报道并说明该特区蛇类布
希望能帮助你,谢谢!
中国常见水蛇有哪些
水蛇,是指游蛇科(Colubridae)游蛇属(Natrix)动物及类似的蛇类。全球共分布有65~80种。除南美洲外,见于各大洲。近来新**的种类被画成若干属,其中最大的属为Nerodia属。水蛇 大多数种类躯体粗壮,体表有黑斑,或背部有条纹,鳞片呈脊棱形。半水栖,无毒,以咬杀方法捕食鱼和两生动物。美洲水蛇常见于水中或水域附近,卵胎生,可产30~75条幼蛇。欧洲水蛇对水的依赖性较小,卵生。该属所有种类的性情皆暴躁,自卫时,除头部膨胀,冲咬对手外,还从*门腺中释放出一种难闻的分泌物。北美落矶山以东有11种水蛇,代表种是北美游蛇(Natrix sipedon),分布很广,各亚种的俗称不一;体褐色而带斑纹或带状斑,约长90公分(35吋); 因外貌与有毒的水栖噬鱼蛇相似,故亦常称噬鱼蛇。普通欧洲水蛇(N. natrix,有时作Tropidonotus natrix; 即草蛇)分布于欧洲西部(包括不列颠群岛)和北非至中亚一带;深绿色至黑色,通常背部有小黑斑点,身体两侧有短的线纹,头或颈两侧各有一白色、**或橘**斑点;有些水蛇的体长接近1.8公尺(6呎),但平均长度不到1公尺。欧洲至中亚一带的格花水蛇(N. tesselata)营水栖生活,以鱼为食。印度的龙骨背蛇(N. piscator),因背部鳞片有显著的棱嵴而得名。亚洲东部至日本一带的草地虎斑游蛇(N. tigrina)大多数为深绿色或蓝色。 水蛇是一个种类繁多的“大家族”,主要包括中华水蛇、铅色水蛇二个主要品种;但人们习惯上也将有半水生习性的红点锦蛇、白条锦蛇、双斑锦蛇(旱水蛇),水赤链游蛇等也列入水蛇“家族”。
蛇的种类及图片
虎斑颈槽蛇,要么就是红脖颈槽蛇
脖子腺体分泌的毒液对人体基本无害,但还是应该小心处理。
中国常见水蛇有哪些
水蛇,是指游蛇科(Colubridae)游蛇属(Natrix)动物及类似的蛇类。全球共分布有65~80种。除南美洲外,见于各大洲。近来新**的种类被画成若干属,其中最大的属为Nerodia属。水蛇 大多数种类躯体粗壮,体表有黑斑,或背部有条纹,鳞片呈脊棱形。半水栖,无毒,以咬杀方法捕食鱼和两生动物。美洲水蛇常见于水中或水域附近,卵胎生,可产30~75条幼蛇。欧洲水蛇对水的依赖性较小,卵生。该属所有种类的性情皆暴躁,自卫时,除头部膨胀,冲咬对手外,还从*门腺中释放出一种难闻的分泌物。北美落矶山以东有11种水蛇,代表种是北美游蛇(Natrix sipedon),分布很广,各亚种的俗称不一;体褐色而带斑纹或带状斑,约长90公分(35吋); 因外貌与有毒的水栖噬鱼蛇相似,故亦常称噬鱼蛇。普通欧洲水蛇(N. natrix,有时作Tropidonotus natrix; 即草蛇)分布于欧洲西部(包括不列颠群岛)和北非至中亚一带;深绿色至黑色,通常背部有小黑斑点,身体两侧有短的线纹,头或颈两侧各有一白色、**或橘**斑点;有些水蛇的体长接近1.8公尺(6呎),但平均长度不到1公尺。欧洲至中亚一带的格花水蛇(N. tesselata)营水栖生活,以鱼为食。印度的龙骨背蛇(N. piscator),因背部鳞片有显著的棱嵴而得名。亚洲东部至日本一带的草地虎斑游蛇(N. tigrina)大多数为深绿色或蓝色。 水蛇是一个种类繁多的“大家族”,主要包括中华水蛇、铅色水蛇二个主要品种;但人们习惯上也将有半水生习性的红点锦蛇、白条锦蛇、双斑锦蛇(旱水蛇),水赤链游蛇等也列入水蛇“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