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曹映海 给各位分享日系润滑油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润滑油检测标准,检测项目有哪些(润滑油检测标准,检测项目有哪些呢)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润滑油检测标准,检测项目有哪些
飞秒检测发现包括外观、密度、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和倾点、酸值、碱值和中和值、****性、热**性等。主要标准有:
ASTMD5133-05采用温度扫描技术的润滑油的低温、低剪切率、粘性温度关系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5293-09用冷启动模拟器测定-5~-30℃之间发动机油和基础原料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5800-08用NOACK法测定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082-06润滑油高温起泡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335-09用热**机油模拟试验测定高温沉积物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616-07在摄氏100度时用锥形承载模拟器粘度计测量高剪切速率时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821-02(2007)恒定剪切应力粘度计中传动线路润滑剂的低温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7097-06a用热**机油模拟试验测定中高温沉积物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7098-08ε1用薄膜氧气吸收(TFOUT)催化剂B测定润滑剂**稳定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7110-05a使用过和含油烟发动机油在低温下的粘度温度关系标准试验方法
ASTMD86-09ε1大气压下石油产品蒸馏的标准试验方法
DIN51352-1-1985润滑剂检验.润滑油老化性能的测定.残碳增加.用残碳测定法.根据通入空气后的老化情况测定
DIN51575-1984矿物油检验.硫酸盐灰分的测定
DINENISO2592-2002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弗兰得(Cleveland)开杯法
GB/T12579-2002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2709-1991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
GB/T1995-1998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2433-2001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260-19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9-1991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3535-2006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3536-2008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929-1985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GB/T511-19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6538-2000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法)
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
GB/T7326-1987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9171-19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ISO3016-1994石油.倾点的测定
ISO6614-1994石油产品矿物油和合成液水分离的测定
SH/T0059-1996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
SH/T0251-1993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
SH/T0327-1992润滑脂灰分测定法
SH/T0562-2001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
SH/T0618-1995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SH/T0631-1996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SH/T0704-2001石油及石油产品中氮含量测定法(舟进样化学发光法)
SH/T0722-2002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SH/T0751-2005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
润滑油检测标准有哪些
标准有GB国标、企标QB;至于你想知道的“GB/T****-***”则是一个检测项目对应一个标准的,举例:运动粘度100℃--GB/T265-1988(2004);希望可以帮助你
9万公里日系车适合用那种运动粘度的机油
一般日韩系车发动机密闭性很好,用黏度稍微低一点的型号,一般用20/30的机油,如果是美系德系车用黏度稍微高一点的40机油。
一般带涡轮增压的车最好是用全合成机油,机油分为三种,矿物油,半合成机油,全合成机油。
低温流动性,只要不是北方极寒地区,5W是够了的,如果是零下40度,那就用0W了吧保护会好一点
你这建议5W-20/30的机油,最好是用全合成的机油哦
德系、日系、法系车都适合什么机油,记住一个标号就行,建议收藏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被誉为汽车的"血液"。它的分类有好几种,就像人有A、B、O、AB等血型,如果人要输血不能乱输,同理汽车换机油也是一样的,你知道国产车,日系车,美系车,德系车加什么机油最合适嘛?
一、德系车的发动机工作压力大,温度高,冷热状态差异大。对机油的要求也高,选择的包装上印有AECA、A3B4、或者C3字样的机油。
二、日系车和美系车,发动机结构精密,活塞环和缸壁配合间隙很小,而且活塞裙大多有镀钼设计降低摩擦系数,发动机运行温度也不像欧系车那么高。所以需要清洁性强的机油,选择印有GF5或DEXOS标准机油。
三、法系车,在清洁效能,环保,抗**,长效性能方面要求非常严格,所以要选择的包装上印有ACEA、C2等级范畴的机油
四、因为咱们的国产车偏向于日系以及美系车,所以选择使用GF标准的机油即可。
机油的使用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越贵的机油使用效果就越好,所以大家在挑选机油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车适合加什么样的机油。如果实在拿捏不准,那就踏踏实实的去4S店加原厂机油,保证不会出现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润滑油如何分类分级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分为工业润滑油和车用润滑油两大类。其中车用润滑油油包括发动机油,水箱及**系统用油,自动波箱油,齿轮油(手动波箱用),刹车及离合系统用油,润滑脂等。
有关润滑油的构成以及合成油与矿物油概念 :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的。对于发动机油,基础油通常约占90%,剩下是添加剂。基础油质量对于润滑油性能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润滑油最基础的润滑,**,抗**,抗腐蚀等性能。但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在润滑油中还包含了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添加剂。发动机油的添加剂主要有:抗**添加剂,防锈添加剂,防腐蚀添加剂,抗泡添加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清洁添加剂,分散剂,抗磨损添加剂等。上述添加剂并不是多加就好,多项性能需要综合平衡。因此,润滑油才需要进行台架试验以通过其在发动机内的综合表现确定或评定配方的性能优劣。 因为含量占绝大部分,因此,基础油的性能对成品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氢基础油也应称为矿物油),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基础油(其成份多数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API(美国石油协会)对基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性等)较PAO,XHVI和酯类有较大差距。PAO和XHVI是最广泛用作发动机油的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XHVI与PAO性能相近,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在抗**性上性能与前两种有一定差距。
现在我国工业紧跟西方新技术,很多使用美国、日本、欧洲的油品,因此逐渐开始引用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共体CCMC、德国DIN等),我国现行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步向这些标准靠拢,尤其是参照美国SAE标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标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国也不例外,首先分类与ISO(国标标准化组织)一致:共十三大类,主要的几大类油品如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均采用了国标最新的标准分类,就标准而去,我国的水平与国标同步。
但在实际应用中, 我国的润滑油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明显,润滑油中耗量最大的内燃机油,我们普遍使用SD、SE级,而发达国家已用到SG、SH级,相差了2、3个等级(按字母顺序排列);我国现在能生产SE、SF,甚至SH级的内燃机油,但关键原料:内燃机复合添加剂,还是基本依赖进口;这就是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际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