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西门森枫 给各位分享乌药主产于什么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乌药是什么(乌药是什么科)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乌药是什么

  【植物形态】乌药,又名:旁其(《本草拾遗》),鳑魮、矮樟(《纲目》),香叶子树、白叶柴、吹风散、青竹香、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米。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茎枝坚韧,不易断。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毫米,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叶(乌药叶)、果实(乌药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广西地区另有一种乌药,植物为白胶木,形态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其老叶下面密生金**或锈色贴伏柔毛,有光泽。参见"千打锤"条。
  【采集】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什么时间种植乌药,请高手指点

乌药是什么

 种子

  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株。在每年立冬前后20天采摘核果。核果采摘后,清除外表皮,挑除变质及不饱满的种子,种子千粒重80g±4g,进行湿沙藏,期间需勤检查,保持一定湿度。

  播种

  在每年清明前后播种,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前土壤应提前进行翻耕使其充分风化。播前施有机肥,采取条播或散播形式,播种密度约为每亩种子5kg。播种后盖土(厚度在种子大小的三倍左右),并覆盖稻草(切割为3cm~4cm长)。

  幼苗管理

  种子发芽后应根据气候情况搭建黑色遮阳网。幼苗萌芽后应及时除草,并对幼苗进行追肥,每2个月进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阳网以炼苗。平时应注意抗旱排涝。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种植管理

  移栽地应选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在头年立冬之前进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熟化,同时除净杂草树根,耙碎整平,整成宽约1m的水平带。山地以红壤土(或红黄壤土)、微酸性为宜,土壤应深厚,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内为宜。移栽前施有机肥,3月初移栽种苗,每亩约2000株~4000株。种植时深度应为盖住根部上2cm~3cm,踩实,浇定根水。应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适当修剪。

乌药是一种什么药,有什么作用

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药理作用
乌药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如下:
抗菌、抗**作用
张天民等报道,乌药20 %的药液对呼吸道合胞**(RSV) 、柯萨基B1 、B3 、B4 **(CBV)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SV **是引起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因,柯萨基B 组**(CBV) 的抑制指数均为4 个对数,属高效抗**药物。乌药的水和醇提取物对单纯疱疹**(HSV) 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属高效药物。乌药对金**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另外,鲜乌药叶也有抗菌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对抗临床应用大黄引起的腹痛。乌药水煎液可明显增大家兔胃电幅值,有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作用。乌药水煎液可以显著抑制溃疡的形成,可明显对抗乙醇诱发的细胞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且还兼有全身作用,乌药的这种保护作用与神经功能有关。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乌药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其挥发油内服有兴奋心肌、加速回流循环、升压及发汗作用,亦有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作用,局部涂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缓解复合肌肉痉挛性疼痛作用。
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乌药有促进血凝作用,亦有报道乌药有抗凝血酶作用。乌药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作用明显。乌药根中呋喃倍半萜组分对实验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该组分对CCl4引起的GOT、GPT 升高有预防作用,对乙硫氨酸所致血清转氨酶升高,GOT 升高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保护肝脏免受脂肪浸润。另外乌药亦有抗组胺的作用。有报道乌药的水、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以其正丁醇部位的镇痛、抗炎活性为最强。

中医乌药,生长环境和性味功效是什么?

乌药
  别名:鳑魮树(本草纲目),铜钱树(浙江、江西),天台乌药、斑皮柴(浙江),白背树、鲫鱼姜、细叶樟、土木香(江西),白叶子树(广东),香叶子(浙江)。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肾1.《本草纲目拾遗》: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白。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
  2.《本草图经》:乌药,木似茶槚,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根)如山芍药,而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然根有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似作车毂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
  3.《本草别说》:按《本草图经》及世称以天台者为胜,今比之衡州、洪州者,其香味唯天台者为劣,入药功效亦不及,但肉色颇赤而差细小尔。
  4.《纲目》:乌药,吴、楚山中极多,人以为薪。根、叶皆有香气,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核壳极薄,其仁亦香而苦。
  乌药始载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乌药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白,根状似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这是第一次对乌药的产地、性状、采收及确切的药用部位作了描述,以后诸多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苏颂《本草图经》曰:“乌药根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以作车毂纹,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吴楚山中极多,根叶皆有香气,根亦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陈嘉谟在《本草蒙笙》中云:“天台者,香白固优,不及海南者,功力尤大。根采考附,状取连珠,如珠连者佳。直根不堪用,有二种,天台者白而虚柔,另为海南者黑褐坚硬。”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乌药称“花如桂”,其附图为天台乌
  乌药来源单一,均为野生。现在我国乌药的各主产区以浙江省产量最大,浙江天台地区产乌药素以道地药材著称,但由于经济和地区差异,现在天台地区已不大量采收、加工和收购乌药,而是集中在浙江省西部地区,原料来源以赣、皖、湘、闽等地。八十年代以来衢州、金华二地的乌药年产量为全国最高,并销向全国各地。
  民间代用品鼎湖钓樟L. chunii Merr.与小叶乌药L. aggregata var. playfairii (Hemsl.) H. P. Tsui在各地药材公司均不收购。
  【各家论述】
  1.《本草抬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2.《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癫,并解冷热。
  3.王好古:理元气。
  4.《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5.《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6.《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7.《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8.《纲目》: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l,滞中带补也,《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取其通阳明、少*经也。
  9.《本草经疏》:乌药,辛温散气,病属气虚者忌之。世人多以香附同用,治女人一切气病,不知气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气虚、气热用之,能无贻害耶。
  10.《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11.《本草述》:按乌药之用,耳食者本于寇氏'走泄多'一语,以为专于辛散而已,如海藏谓其'理元气',何以忽而不一绎也?如止于辛散,安得宿食能化,血痢能止,便数能节,症结能消,头风虚肿之可除,腹中有虫之可尽,妇人产后血逆及血海作痛之可疗,小儿积聚蛔虫及慢惊昏沉之可安,即《日华子》亦谓其功不能尽述者,是其徒以辛散为功乎?盖不等于补气之剂,亦不同于耗气之味,实有理其气之元,致其气之用者。使止以疏散为能,而不能密理致用,可谓能理气乎?丹溪每于补*剂内入乌药叶,岂非灼见此味,于达阳之中而有和*之妙乎?达阳而能和*,则不等于耗剂矣。香附血中行气,乌药气中和血,离血而行气,是谓之耗,不谓之理,盖气本出于*中之阳,达于阳中之*也。
  12.《本草新编》:乌药,产妇虚而胎气不顺者,切不可用,用则胎立堕。人以为顺气用之,谁知乌药能顺胎气之实,而不顺胎气之虚乎?不独胎气,凡气虚者,俱不能顺,惟血虚而带郁滞者宜之耳。
  13.《本草求真》:乌药,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优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选方】
  1.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而痛,偏坠肿痛,痛经。
  2.暖肝煎(《景岳全书》),用于肝肾*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3.四磨汤(《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4.乌药顺气散(《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
  5.排气饮(《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
  6.缩泉丸(《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7.五磨饮子(《医方集解》),顺气行滞。
  8.六磨汤(《证治准绳》),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
  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用药禁忌】
  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行气止痛,治疗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等。

具体说功效与作用有:

1、护血管的功效与作用

乌药中有丰富的黄铜和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对人体血液进行调节疏通能力,尤其是黄铜含量可以直接针对人体血液中有害自由基进行抵御,从而防止血液中的细胞**,恢复血液细胞健康。

2、改善糖尿病的功效作用

乌药中维生素含量极高,在黄铜等成分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起到稳定血糖,降低血糖的功效,适合血糖高的人作为日常补充营养的水果来吃。

3、美白护肤的功效作用

乌药其实是拥有维生素C之王这个名号的高营养水果,简单的几棵乌药就能补充人体一天所需的所有维生素C含量。乌药除了维生素C含量高,其微量元素,亚由素,黄铜这类的成分也远远高于很多别的水果,例如猕猴桃,樱桃等水果。

扩展资料

乌药,中药名。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气血虚而内热者,虽有气滞,亦当慎用。

古典《药品化义》有记载如下: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气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痛,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乌药

在安徽宿州适合种植那些中草药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建议参考《我省主要野生中药材及分布》,全文如下:
白芨:野生或栽培,华东各省产,品质优良,夏秋采收。
白蔹:多野生,主产六安、滁州,春秋采收。
白茅根:全国各地均有野生,以春秋采收为主。
白前:分布长江以南各地,10月采收。
白药子:我省长江流域,9月采收。
白术:我省、浙江有野生资源且质量上乘,立冬采收。
白薇:多为野生,滁州为主产区,早春晚秋采收。
半夏:主要来源于野生,宁国、宣城、泾县所产称为“宁国子”;舒城所产称为“舒半夏”;以阜南产“焦半夏”、颍上产“颖半夏”质量上乘,多供出口,被誉为“圆珠半夏”。6-7月份采收。
萆解:长江以南各地,歙县为主产区之一,全年均可采收。
地榆:江南山区广泛分布,春初秋末采收。
防己:主要来源野生,其中粉防己(又称汉防己)以安徽产体重粉足,质量上乘,主产芜湖、安庆、徽州,全年均可采收,以春秋质佳。
蒿本:全省均有分布,10-11月份采收。
葛根:野生或栽培,全省山区广泛分布,春秋采收。
虎杖:安徽各山区出产,春秋采收。
黄精:芜湖为主产区,秋末冬初采收质量最佳,春季亦可采收。
桔梗:野生或栽培,全省广泛种植,南部野生资源分布较广(怀宁、岳西、桐城)。
南沙参:滁州、全椒、黄山、定远、来安、青阳质量为佳,秋天、春初采收。
茜草:主产安徽、江苏等地,秋季采收质佳,春初亦可。
青木香:主产岳西、枞阳、滁州等地,10-11月采收。
三棱:滁州、巢湖为主产区,秋冬采收。
商陆:芜湖、六安为主产区,春秋采收。
射干:野生或栽培,怀宁产量较大,春秋采收。
太子参: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全省各地,6-7月采收。
天麻:野生或家种,安徽岳西、霍山有野生天麻质量优良,春季、初冬采收。
土茯苓:皖南分布野生资源,歙县为主产区,全年均可采收,春秋质佳。
乌药:主产宣州、池州、铜陵等地,冬春采收。
香附:全国广泛分布野生资源,安庆、宁国为主产区之一,春秋采收。
玉竹:野生资源分布较广,我省部分地区野生资源称为“关玉竹”,秋春采收。
紫菀:栽培或野生,亳州为主产区,质量上乘,现多为栽培品,秋季采收。
荜澄茄:分布歙县、绩溪等地,秋季采收。覆盆子:六安、阜阳、芜湖为主产区,果实成熟时采收。
金樱子:主产芜湖、安庆,花托变红采收。
决明子:蚌埠、芜湖、安庆、合肥均有野生资源,9-11月采收。
蔓荆子:野生或栽培,怀宁、太湖产量较大,8-10月采收。
木瓜:宣州、歙县产质量最佳,秋季采收。
桑椹:芜湖、阜阳、蚌埠、亳州,7-8月采收。
山楂:宁国、宣州、广德有大量野生资源,10月采收。
山茱萸:野生或栽培,歙县、石台、贵池、枞阳、铜陵、祁门为主要产地,霜降至冬至采收。
葶苈子:主产歙县、明光,果实成熟时采收。
紫苏子:全国均有野生分布,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皮:宣州为主产区,春秋采收。
桑白皮:亳州、阜阳质量上好,春秋采收。
淡竹叶:产霍山、歙县,小暑花开前采收。
枸骨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全年均可采收。
金银花: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初夏花期上午九时采收。
莲须:巢湖为主要产地,6-8月花初放时采收。
夏枯草(球):芜湖、安庆、滁州主产,立夏后采收。
辛夷:怀宁、枞阳为主产区,称“安春花”,为野生名品,12月至来年2月采收。
野菊花:主产沿江各地,秋季采收,花全开前。
半边莲:安庆地区主产,夏季采收。
大蓟:全省广泛分布,夏秋采收。
翻白草:亳州、滁州,夏秋采收。
鹿衔草:六安、安庆,全年均可采收。
石韦: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全年均可采收。
华细辛:安庆为主产区,全年均可采收。
*羊藿:我省为箭叶*羊藿主产区之一,秋夏采收。
鱼腥草:各地均有分布,皖南量大。8-10月采收。
龟甲:沿江各地为主产区,全年均可采收,秋分后质佳。
红娘子:蚌埠、阜阳、六安为传统产区,6-9月,露水未干时采收。
蜈蚣:滁州、巢湖、六安为主产区,4-6月采收。
珍珠:野生或养殖,芜湖、巢湖人工养殖较多,全年均可采收,以12月份为多。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