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慕容千败 给各位分享后世公认七绝第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被称为千古七律第一的是谁的诗?(被称为千古七律第一的是谁的诗歌)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被称为千古七律第一的是谁的诗?

宋代的陆游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七绝圣手是?

被称为千古七律第一的是谁的诗?

“七绝圣手”指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王昌龄擅长写七绝体裁的诗,七绝圣手是世人对他的誉称。明代胡应麟《诗薮》:"七言绝,太白(李白)、江宁(王昌龄)为最。"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其名作《出塞》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的七绝诗一共74首,占了盛唐时期七绝诗句总数量的六分之一,并且他的七绝诗的表现手法非常成熟,他的诗句给后世的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王昌龄的七绝主要类型有:边塞诗、闺怨诗、送别诗。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可分三类,这三类都自有特色。第一类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边塞诗,王昌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之四)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之五)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第二类是抒写宫女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王昌龄在《宫词》、《闺怨》诸作中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刻画封建制度下妇女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才能。诗人却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第三类是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七绝最有名气因此他被称为什么?

七绝圣手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最宜中堂掛的十首七绝诗?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后世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诗是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婉深沉,语浅情深,像是走进了诀别人的内心,感染着分别的两个人,遂成千古绝唱,一直为后世称道不已。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朋友,王昌龄将“一片冰心”比喻志行高洁,十分巧妙。而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十分形象。这句诗也常作后世告别之语。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这首浓郁的小诗。诗中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后世评价这首诗时说:冷处着眼,妙。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后世评价,唐人七绝佳作频出,可只有这首诗传到日本,妇孺传诵,可见其影响力。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写寒食节时的景象,前两句写长安城里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出名,唐德宗就十分喜欢这首诗,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唐·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一首宫怨诗,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百无聊赖的宫女羡慕寒鸦犹可以带着皇帝宫中的日影而来,将宫女凄婉哀绝描写得十分神妙。后世评价:玉颜如何比到寒鸦,已是绝奇语。至更“不及”,益奇矣。

当代诗人七绝圣手是谁?

七绝圣手指的是王昌龄。王昌龄为盛唐著名诗人, 善用七言绝句作边塞诗和闺怨、宫怨诗,意蕴含蓄丰厚,语言流丽, 音节悠扬,格调天然,艺术成就甚高,颇为后世所传诵,故有此称。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迁江宁丞,再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刺史闾五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几乎都有交游,李白、岑参、孟浩然等都有赠他的诗篇。时人目之为“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有哪七人?

七绝圣手是王昌龄一个人,不是七个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最好,所以被称为七绝圣手。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1]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