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裴一寒 给各位分享中国哪些地区是丘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有哪些传统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有哪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有哪些传统民俗文化

海瑞和商鞅两人是什么关系

海瑞是明朝清官

中国有哪些传统民俗文化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人

两人相差了一千多年

海南的名胜古迹有那些?

1、五公祠

五公祠在海口市东南4公里处。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纪念被贬来海南的唐宰相李德裕、宋抗金英雄李纲、李光、胡铨和赵鼎五人而立。五公祠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海南第一楼”是一座木结构、单式斗拱的典型清代构筑。

高10余米,朱丹色,两层楼阁。楼上正厅设五公灵位,楼下厅中立有五公石雕像。内有醒目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此中有清代名书法家、海南人潘存之手迹。

2、苏公祠

苏公祠在五公祠内。原为金粟庵。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出仕为官,历遭谪贬。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为琼州别驾,旋又贬昌化军。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金粟庵址立苏公祠以示纪念。后又因崇祀其弟苏辙,故亦称二苏祠。祠坐北朝南,门前雄踞两尊石狮。

门首横额有“苏公祠”三个大字。祠堂大厅有楹联:“此地能开眼界,何人能配眉山。”厅中立有苏轼石雕像,栩栩如生。厅内还陈列苏轼的诗词碑刻拓片及其他碑刻拓片20余件。苏公祠西侧是五公祠;东侧为琼园,内有洞酌亭、浮粟泉、洗心轩诸名胜。均系苏轼命名。

3、钟鼓石

钟鼓石在海口市龙海宾馆东南英雄山顶。又称太阳石,状如巨鼓。一侧敲击,发声如鼓,浑如雷鸣;一侧敲击,发声如钟,清脆激越。

4、邱睿墓

邱睿墓在海口市南10公里水头村。邱睿(1418或1420-1495),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代名臣,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墓地建于明弘治八的(1495年),占地2500平方米。墓前立牌坊,上书“理学名臣”四大字。主墓石砌(不封顶),墓碑前有两碑,另一为明代皇帝谕祭文。

5、海瑞陵园

海瑞陵园在海口市西郊滨涯村。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海瑞(1514-1587),明代名臣,生于今琼山市府城镇朱吉里,官至南京右佥都御史。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素有“海青天”、“海包拯”之誉。

后遭贬返琼,死在琼州,据传,海瑞灵柩运经这里忽然绳断,人称海瑞自选风水之地,理应葬此。陵园大门牌坊横书*刻丹红四大字“奥东正气”。入门有用花岗石铺的甬道通往海瑞墓。墓历代均有修葺。

关于三亚的资料

三亚市是海南省的4个地级市之一,驻地吉阳区。简称崖,古称崖州,别称鹿城。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三亚东邻陵水县,西接乐东县,北毗保亭县,南临南海,介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

三亚市陆地总面积1919.58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6000平方千米。东西长91.6千米,南北宽51公里,下辖四个区。2018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汉族、黎族、苗族等20多个民族。

三亚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三亚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位居第三。三亚也是同时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扩展资料:

文化事业

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黎族打柴舞》和《崖城民歌》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记录,《黎族原始制陶》等7项目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钻木取火》等11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记录。

医疗卫生

2018年,三亚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6家,其中:医院21家、基层卫生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村卫生室127家,门诊、诊所、医务室等医疗机构255家。

社会保障

2018年,三亚市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72379人,覆盖率为99.73%;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78175人,覆盖率为99.79%;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6206人,覆盖率为98.98%;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7005人,覆盖率为98.9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亚

三亚分为哪几个区?哪个区是市中心?

1,三亚市一共有4个区,分别是: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分别为吉阳区(撤销原河东管理区、吉阳镇、亚龙湾管委会)、天涯区(撤销原河西管理区、凤凰镇、天涯镇、三亚湾管委会,育才镇)、海棠区(撤销原海棠湾镇、海棠湾管委会)、崖州区(撤销原崖城镇)。

2014年9月30日,撤销育才镇,在原育才镇的行政区划内,成立**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工作委员会和三亚市育才生态区管理委员会。

2015年1月2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正式挂牌成立。

2,吉阳区为市中心,位于三亚解放路一带。

扩展资料:

吉阳区面积372平方公里,占据三亚的心脏位置,是三亚的中心城区,管辖原河东区和原吉阳镇的行政区域,共计17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天涯区位于三亚市中西部,占地面积944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天涯区管辖原河西区和原天涯镇、原凤凰镇行政区域,共计22个社区20个行政村。

崖州区位于三亚市西部,北、西临乐东县,总面积347平方公里,距三亚市区42公里。截至2015年崖州区管辖原崖城镇的行政区域,共计7个社区和24个行政村。

海棠区位于南中国海之滨,总面积384.2平方公里。海棠区的行政区域为原海棠湾镇的行政区域,海棠区不设乡、镇、街道等乡级行政区。截至2013年8月31日,海棠区辖区共有3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棠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阳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崖州区

想请问大家一下邱氏的由来,谢谢了。

一、姓氏源流
丘、邱(Qiū)姓同源,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以上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初,一部分恢复为“丘”,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得姓始祖:丘木。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木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处所述主要为丘姓播迁内容。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穆,世居河南卫辉府封丘县。秦汉时期,陕西、浙江、内蒙等省均有丘姓。西汉陕西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属浙江),后成吴兴一带望族。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东汉应劭所作《汉书·楚元王传注》载“邱,姓也。”可见,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魏晋南北朝时,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另外,此期陕西扶风一带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唐代有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丘姓有随行者。宋代,福建有较多丘姓居住。上述入闽八族中丘姓有入粤分支,居广东饶平、梅县、龙川各地。北宋中叶,河南丘休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丘休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清初,入台者多出闽、粤之地,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休秀派下。又雍正三年,下诏避孔丘名讳,天下丘姓多改姓邱,至此,邱姓始成一大姓氏。今日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丘(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三、历史名人
丘 浚: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廉介持正,嗜好读书,熟知典故。著《大学衍义补》等。
丘灵鞠:吴兴人,南齐长沙王车骑长史。才华横溢,有文集及《江左文章录序》传世。
丘行恭: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大将军。勇武善骑射,因功斫石为人马,立像于昭陵阙前以旌之。
丘光庭:吴兴(今属浙江省)人,五代十国时学者。在哲学上,坚持元气论,并据此解释潮汐成因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著有《海潮论》等。
丘处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亦为龙门道创始人。成吉思汗尊其为“神仙”。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石番溪集》等。
丘逢甲:广东省蕉岭人,近代爱国诗人、**家。其诗多爱国篇,风格近杜甫、陆游诸家。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邱象升、邱象随:系兄弟,清代江苏山阳(今淮安)人,皆吏,以诗文闻名,并称“二邱”。兄有《南斋诗集》、《白云草堂集》等,弟有《西山纪年集》。
邱心如:江苏省山阳(今淮安)人,清代女作家,晚年曾设帐授徒,著有长篇弹词《笔生花》。
邱远才:广西省人,太平天国“淮王”。作战勇猛,有“邱老虎”之称,同治七年三月,在冀中饶阳战役中阵亡。
邱宝仁: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后任北洋海军左翼前营副将,在与日舰激战的黄海一役中,退守威海卫,所乘来远舰遭敌偷袭,其下落不明。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命与战友们潜伏于敌营附近,后不幸被敌***之烈火烧身,为了不暴露**埋伏地点,忍受剧痛,丝毫不动,以至壮烈牺牲,换取此役胜利,年仅二十二岁。
邱会作:江西省兴国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沦为**反*集团的骨干分子。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丘氏,是以丘穆为其开基始祖。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相当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省宜兴县地。此支丘氏,是以汉丘俊为其开基始祖。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
2、堂号
文庄堂:明朝人邱浚,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熟悉当代典故,著《大学衍义补》,内容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军事等方面,博采前人议论,加按语抒发自己的意见。代表作有《邱文庄集》。
此外,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河南堂”、“吴兴堂”、“扶风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
【丘(邱)姓宗祠通用对联】
〖丘(邱)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吴兴才望;
大学仪型。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齐长沙王车骑长史丘灵鞠,吴兴人。宋世文名甚盛,有文集及《江左文章录序》。下联典指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浚,字仲深,琼山人。景泰进士。廉介持正,惟嗜学,熟于国家典故。晚年右目失明,犹披鉴不辍。卒谥文庄。有《大学衍义补》等书。
文雅希范;
像立昭陵。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阳梁乌程人丘迟,字希范,八岁能写文章。武帝时任中郎将,侍诏文德殿,后历官司空从事中郎、永嘉太守。文学批评家钟嵘曾评论他的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下联典指唐代洛阳人五行恭,有勇力,善骑射。贞观年间征讨高昌有功,官右武侯将军,诏书命斫石为人马,在昭陵阙前立像以旌表。高宗时,历官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
系承姜尚;
源出扶风。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齐·太公姜尚封于营丘,支孙以地名为姓,是为丘姓。清·雍正年间诏令改为“邱”,以避孔子名讳。
联吟郎署;
笃学琼山。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丘舜中为朝奉郎,诸女皆工诗,兄弟内集,必吟咏为乐。下联内指明·丘浚,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
鸿舻世第;
枢密家声。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丘姓宗祠“河南堂”联。上联典出丘氏望出河南省光州固始,故以河南为堂名。“河南”,汉代郡名,在今河南省新郑、洛阳、临汝之间。下联典指福建省莆田邱姓后代丘成实,任宋徽宗枢密使,其子丘君与,任梅州刺史,后致仕遂居三饶,为广东省饶平丘姓的始祖,后繁衍到广东省潮汕各县市以及海外。
源宗渭水;
学绍琼山。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源出姜姓的丘氏始祖姜太公“渭水垂钓”事典。下联典指明·丘浚事典。
河南世泽;
渭水家声。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丘姓的郡望为河南郡。下联典指齐·太公姜尚事典。
-----------------------------------------------------------------
〖丘(邱)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渭水家声远;
琼山世泽长。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源出姜姓的丘氏始祖姜太公“渭水垂钓”事典。下联典指明·丘浚事典。
潭月映山足;
天河泻涧中。
——唐·丘丹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尚书郎丘丹《秋夕宿石门馆》诗句联。丘丹,嘉兴人。
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霞里。
——唐·丘为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丘为诗句联。丘为嘉兴人。官至太子右庶子,年八十余致仕。与王维、刘长卿友善。
读书千载业;
孝悌一堂春。
——广东省蕉岭县客家围丘氏宗祠堂联
上联教导子孙,做学问读书是千载事业。下联则教育子孙孝敬父母与兄弟和睦,都可全族得到**。综观丘氏客家围的对联,中原华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客家围从外到内,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华夏文明的结晶,更为可贵的是,中原地区因历史和社会原因早已失传或淡化了文化的内涵,都可以在现存的客家围中找到,换句话说,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活生生地保留在客家围中。
-----------------------------------------------------------------
〖丘(邱)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吴兴诗人领袖;
洛阳武侯将军。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诗人丘吉,字大佑,号执柔,归安人。善古文,尤长于诗。为吴兴诗人领袖。有《执柔集》。
-----------------------------------------------------------------
〖丘(邱)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山甫报国赐二字;
上仪廉政列三清。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两淮制置使丘岳,字山甫,有文武才,誓死报国,理宗御书“忠实”二大字以赐,封东海侯。下联曲指清代将领丘上仪,字维正,武进人。明崇祯武进士。历任江西都司、海盐参将,有惠政。与吴麟瑞、侯峒曾长称“三清”。
君子德操昭万世;
史师宏论耀千秋。
——丘程光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加坡书画协会会长丘程光先生所撰。上联典指齐·太公姜尚事典。下联典指左丘明,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详见下《丘(邱)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系出太公,一脉精神崇礼德;功齐夫子,两书内外著春秋》联之联释)。
-----------------------------------------------------------------
〖丘(邱)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诸女工诗,联吟郎署;
寡母善教,笃学琼山。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丘舜中事典。下联典指明·丘浚事典。
德著汉南,名扬渭水;
馨蕃竹岭,落处西山。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饶平县饶洋镇水东村丘姓“德馨楼”联。联以鹤顶格嵌“德馨”楼名,全联典出丘姓的望族衍派地名“汉南、渭水、竹岭、西山”。
政迈沈刘,复见东南并美;
御颂忠实,克兼文武双全。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梁代豫内史丘仲孚的事典。丘仲孚,字公信,乌程人。历山*令,治为“天下第一”。有《皇典》等。下联典指宋代两淮制置使丘岳,字山甫,有文武才,誓死报国事典。
系出太公,一脉精神崇礼德;
功齐夫子,两书内外著春秋。
——佚名撰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齐·太公姜尚事典。下联典指左丘明,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据曲阜孔府档案馆发现了明天启年间版本《左传精舍志》,上有自姜太公至左丘明及左丘明之下六十余代谱系,得知左丘明系出姜姓,为姜太公21代孙,查其来龙去脉,原来太公平乱有功封齐王于营丘,太公支孙印为纪念齐都营丘,择丘为姓,为丘姓来历。后来,其高祖曾祖和祖父在楚国均为左史,父亲避楚乱归齐途中又适鲁为左史。因世代为左史官,故人们便以左氏代称。左丘明从小勤学好问,在其祖父精心辅导下,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深造自得,久而入妙。长大**时,已才华出众,风华正茂。当其父因病告老还乡,则由左丘明继任左史官,编修国史,尽职尽责,锋发韵流,文从字顺。他尊重历史,广辑史料,针砭时弊,秉笔直书,呕心沥血。双目失明后,仍锲而不舍,口述子、侄笔录、后由其子补充,终篆辑成惊世名著《左传》、《国语》。《左传》、《国语》问世后,一鸣惊人。唐代刘知几《史通》说《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清代刘熙载认为语言精要成为时代楷模。从此,名满天下,被人崇拜,孔子与之同好恶,司马迁称其为君子,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明封先儒、先贤,清乾隆御赠《经臣史祖》匾额。
西枕庐峰,东朝玉笔,山水本多情,耕读渔樵俱适意;
南腾天马,北渡仙桥,林泉皆胜境,同藏出处尽随心。
——佚名撰广东省蕉岭县淡定村丘氏宗祠培远堂(丘逢甲故居)联
蕉岭丘氏客家人长途跋涉,栉风沐雨,定居闽、粤、赣山区,披荆斩棘,胼手胝足,艰苦创业,他们在克服自然界、社会上的种种艰险的历史进程中,逐渐锤炼形成客家人特有的性格素质、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他们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自得其乐,视穷山恶水为绿水青山。这种健康的情操、乐观的态度、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客家精神的一种表现。
--------------------------------------------------------------------------------
捍台拒日怀逢甲;
抗美援朝痛少云。
——试题丘(邱)氏
上联典指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事典。甲午战争后,清廷割弃**,丘逢甲联合台绅驰电**,并倡议自救,亲率义军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离台内渡。末三字“怀逢甲”双关,既嵌人名,寄怀念之意;又指身上“披甲上阵”意。下联典指当代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事典。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末三字“痛少云”亦是双关,既嵌人名,沉痛悼念英雄之意;又寄意痛恨当时天公为什么不开眼?!为什么不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把烈焰淋熄?!要那样,我们的战斗英雄就不会牺牲了。全联一丘(先丘——上联)、一邱(后邱——下联),旨在意指丘、邱同源。并排指丘、邱姓的姓氏源流产生时期(先得丘氏,后避圣人讳改邱姓)、上下联入联者的历史产生时期(先、后)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