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袁翠磊 给各位分享花岗岩地区种植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柑橘、柚宜种性地质体土壤类型评述(柑橘适合的土壤酸碱性)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柑橘、柚宜种性地质体土壤类型评述
表3-19 不同地质体之柑橘的元素生物吸收强度
上述内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地质体类型对柑橘品质的影响,至于产量,虽然地质体类型有重要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决定于生产管理水平。因此柑橘的宜种性也就主要考虑对柑橘品质的影响。已有资料表明,有些橘园柑橘品质好,是因为土壤所含元素丰富,有适宜的K/Ca比值并无特殊性,但土壤的砂粒、粘粒含量比例适合,即土壤质地优良。因此对柑橘宜种性评述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如表3-20所列。按表所列,我省柑橘生长以红层最为适合。前述冰糖橙从洪江市安江镇发展到麻阳、永兴,并成为名优特农产品,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次是第四系河流冲积砂砾发育区;薄-中层状砂岩、页岩、泥灰岩和泥质灰岩互层分布区以及两种和两种以上岩性变化的过渡区也是发展柑橘生产的优良地质体,但分布局限,可是在一个柑园中,选择这样的地段可以培育出优良产品。其余各地质体类型就其自然本底而言,种植柑橘条件较差。至于柚树种植的地质体,按省内现有情况,以第四系河流冲积层最好,有成片种植,且名优特产皆分布于此,而其余各地质体仅村前屋后零星种植,且质量低劣。
表3-20 各地质体柑橘宜种性评述
你好,请问绿化工程哪些东西需要送检的?我工地上施工作内容有:堆土坡、铺花岗岩、种树、水电等。谢谢!
土壤要的,要测土壤的PH值,苗木也要的,不过一般本市内的提供出圃单也就行了,如果外省市的那么在入境的时候也会有监测站的苗木检疫单,其他就要看各个工程的要求。木材也要做检测,尤其是含水率的检测。如果有混凝土的话,钢筋检测和混凝土试压也要做。
什么是花岗岩 花岗岩的种类与特点介绍
花岗岩的介绍:
花岗石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火成岩,属于岩浆岩。花岗石是火成岩,也叫酸性结晶深成岩,是火成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岩质坚硬密实。
花岗岩的分类:
一、按所含矿物种类分,可分为黑色花岗石、白云母花岗石、角闪花岗石、二云母花岗石等;
二、按结构构造分,可分为细粒花岗石、中粒花岗石、粗粒花岗石、斑状花岗石、似斑状花岗石、晶洞花岗石及片麻状花岗石等;
三、按所含副矿物分,可分为含锡石花岗石、含铌铁矿花岗石、含铍花岗石、锂云母花岗石、电气石花岗石等。常见长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等自变质作用。
花岗岩的特点:
一、花岗岩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吸水率低,表面硬度大,化学稳定性好,耐久性强,但耐火性差。
二、花岗石呈细粒、中粒、粗粒的粒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其颗粒均匀细密,间隙小(孔隙度一般为0.3%~0.7%),吸水率不高(吸水率一般为0.15%~0.46%),有良好的抗冻性能。
三、花岗岩的硬度高,其摩氏硬度在6左右,其密度在2.63g/cm3到2.75 g/cm3之间,其压缩强度在100-300MPa,其中细粒花岗岩可高达300MPa以上,抗弯曲强度一般在10~30Mpa。花岗岩常常以岩基、岩株、岩块等形式产出,并受区域大地构造控制,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分布也比较广泛,所以开采方便,易出大料,并且其节理发育有规律,有利于开采形状规则的石料。
四、花岗岩成荒率高,能进行各种加工,板材可拼性良好。还有花岗岩不易风化,能用做户外装饰用石。花岗岩的质地纹路均匀,颜色虽然以淡色系为主,但也十分丰富有红色、白色、**、绿色、黑色、紫色等等,而且其色彩相对变化不大,适合大面积的使用。
中国石都、中国花岗岩之都、中国石材城到底是指哪里?
虽然我国石材工业生产贸易较为分散,但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发展,目前在全国已形成二十多个有规模的石材产业集群。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全国石材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石材工业协会的估计,此规模以上石材企业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众多石材产业集群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到全国的40%左右,如果将众多中小企业也计算在内,这一比例将更大。
大多数的石材产业集群地石材产业都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命名的石材基地共十个,分别是:
中国石都-山东烟台莱州市
中国石材城-福建南安水头镇
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广东云浮市
中国石材之乡-山东平邑县、河北平山县、新疆鄯善县、四川雅安市石棉县;
中国花岗石之都-广西岑溪市
中国大理石之乡-湖北通山县
中国花岗石之乡-湖北麻城市
世界石雕之都-福建惠安
中国石城-山东五莲
其中最大的四大石材产业集群是:山东莱州、广东云浮、福建南安和四川雅安,都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资源依托与非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
按依托的内外部条件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又可划分为资源依托型和市场依托型(即指非资源依托型)。我国大部分石材产业集群属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少数为市场依托型。其中山东莱州是资源依托型的代表,而福建南安和广东云浮是非资源依托型的代表。
按生产的主要产品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可划分为大理石及花岗石装饰石材、石雕、板岩三个类型。水头、莱州、云浮等大部分石材产业集群以生产大理石及花岗石装饰石材为主,惠安、曲阳以生产石雕为主,易县、**以生产板岩为主。
山东莱州
莱州目前拥有石材企业2200多家,莱州石材业产值占全市GDP的18%。莱州石材储量丰富,品种繁多,质地优良,主产20多个石材品种,以花岗石为主。
其中,夏秋镇是莱州市石材工业最主要的集聚区,全镇拥有石材企业1300多家,石材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年加工板材600万平方米,异性雕刻品15万件,产品涵盖大理石、花岗石等100多个品种。莱州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了“中国石都”的称号。
福建石材产业集群
福建作为我国第一大石材生产大省,拥有超过近万家石材企业、五千多家石材进出口贸易企业和多个石材产业集群。板材生产能力超过1亿平方米。其中有规模的石材集群包括泉州市下属的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晋江市等,宁德市下属的福鼎市,福州市下属的罗源县,以及厦门市等。其中泉州市是福建省石材工业中心,泉州市下属的水头镇和惠安县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
福建石材出口长期位于全国首位,出口额近全国的一半左右。作为中国石材进出口的最大口岸,厦门港石材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南安市是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南安市石材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平方米,拥有福建省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广东云浮
广东云浮是我国花岗石和大理石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中以进口荒料加工而著名。云浮石材年产量约1500万平方米。同时也是国内第二大石材出口基地。云浮石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GDP的20%。目前已形成大理石、花岗岩、再造石装饰板材及石制家具、石材工艺品等13大系列23大门类1000多个花色品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石材产品集散地,2003年被评为“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其中广东云浮石材以大理石玉石为优势,板材为主
四川宝兴
宝兴县位于雅安市北部,拥有“宝兴白”“青花白”“青花灰”大理石和“中国绿”“宝兴墨晶”“菜花黄”“***”等以花岗石为主的名贵石材品种30余个,储量丰富。“宝兴白”因储量丰富、洁白无瑕、质地细腻、抗折性强、硬度大、出材率高等特点而闻名于世,与意大利“卡拉拉白”共同享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誉。近年来,石材产业已发展成为宝兴的支柱产业。其中四川汉龙石材有限公司是该县较大的石材企业之一。年产量约900万平方米。
湖北通山
石材是通山县最具特色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县石材企业达200多家,年开采荒料15万立方米,各类加工板材约700万平方米。2007年12月,通山县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大理石之乡”称号。
广西贺州
贺州市白色大理石以其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和具有无辐射的优点而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即“贺州白”。贺州市大理石储量丰富,大理石品种有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灰黑色、黑色等类型,其中白色型占主要地位,约占整个大理石储量的76%。目前正在开采的有15个矿山,年生产能力约为12万立方米。
目前,全市共有大理石矿山企业101个,大理石板材加工厂303家,全市生产大理石荒料15万立方米,大理石板材620万平方米。
河南南召
南召县矿产品种类多,储量大,有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个品种,其中大理石可开采储量巨大。目前约有石材企业130多家,产品以大理石板材,石材家具,雕刻,墓碑为主。
河北平山
平山县拥有大理石、花岗岩28个品种,现已开发的有16个品种,储量丰富。其中万年青、平山黑、龟板玉、五彩石、柏坡黄、森林绿、平山青、草白玉为八大石材优势品种,尤其是五彩石和草白玉储量较大。2003年平山县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石材之乡”荣誉称号。
山东平邑
平邑县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石材之乡”,山东省三大石材集散地之一和中国江北最大的进口石材加工基地,也是中国主要的花岗石产地之一。
广西岑溪
广西岑溪市花岗岩资源丰富。年产花岗岩荒料20多万立方米,年产值达17亿元,被称为:“中国花岗岩之都”。
大理石和花岗岩的区别?大理石主要用于哪些地方
天然石在日常使用中主要是分为两种:大理石和花岗石。
一般来说,凡是有纹理的,称为大理石,以点斑为主的称为花岗石。这是从广义上来说的了。从狭义上来说,大理石指的是云南大理出产的石材。事实上,现在全国各地没几块石是大理出来的。
大理石主要用于加工成各种形材、板材,作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还常用于纪念性建筑物如碑、塔、雕像等的材料。大理石还可以雕刻成工艺美术品、文具、灯具、器皿等实用艺术品。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是装饰豪华建筑的理想材料,也是艺术雕刻的传统材料。
世界及中国花岗岩分布
花岗岩是一种分布非常广的一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有出产花岗岩。中国9%的土地(约80多万平方公里)都是花岗岩岩体。
下列是各种不同的花岗岩及它的产地:
亚洲:
玉麒麟 产地--越南 宫廷石、印度中花、咖啡珍珠、蒙地卡罗、印度黑金 产地--印度
山西黑(山西)、玄武黑(福建)、泰山红(山东)、岑溪红(广西)、大红梅(海南岛)、中国红(四川)、黑金刚(***)、豆绿(江西)、青底绿花(安徽)、雪里梅(河南)产地--中国
美洲:
Autumn Brown 产地--加拿大
美国白麻、德州红产地--美国
高蛟红、绿蝴蝶产地--巴西
欧洲:
瑞典桃木石产地--瑞典
洞石产地--意大利
蓝珍珠产地--挪威
猫灰石产地--葡萄牙
玫瑰红产地--西班牙
小翠红、老鹰红、卡门红、绿玛宝、菊花岗产地--芬兰
非洲:
南非红、森林蓝 产地--南非
花岗岩类的分类有哪些?
花岗岩的分类方案较多,包括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成因、构造分类以及综合性分类等。其中IUGS推荐的QAP矿物分类是基础,也是本手册采用的分类原则。QAP三角图是QAPF双三角图解(图3-1)的上半部分,该类**在图中位于20线和60线之间的位置(Q′=20~60),又根据斜长石比率P′划分为P′<10的碱长花岗岩、P′=10~35的正长花岗岩、P′=35~65的二长花岗岩、P′=65~90的花岗闪长岩和P′>90的英云闪长岩,它们分别位于QAP图中的2、3、4、5区,其中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统称为花岗岩(图中3区)。
除上面介绍的最基础也是花岗岩类正确命名所必须的分类外,这里将简要介绍其他几种常用的成因分类,以便读者在深入研究花岗岩时作为参考。
1.I、S、M、A分类
这是20世纪70~80年代先后提出的几种分类。I型、S型花岗岩由澳大利亚学者Chappell和R.White提出,主要考虑的是花岗岩的源岩;M型、A型花岗岩分别由Pitcher和Collins等提出,考虑源岩和构造环境。这四种类型的花岗岩主要特征和最初含义是:
I型花岗岩 指源岩为基性程度高的火成岩、变质火成岩,即下地壳硅镁层(火成岩)物质经重熔和简单成岩过程而形成的**。它们属钙碱性花岗岩,Na较高,A/CNK<1.1(A—Al2O3,CNK—CaO+Na2O+K2O,以下同),87Sr/86Sr<0.705。20世纪90年代Castro等(1991)通过对西班牙Iberia地区花岗岩的研究,提出了Ⅰ型花岗岩是由幔源(M型)和壳源(S型)两端元岩浆混合而成的观点,称之为H型(hybrid type)花岗岩——混合(混染)花岗岩(周珣若,1994)。并根据该类花岗岩形成时混合岩浆两端元成分比例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为Hm、Hss、Hs型。其中Hs型花岗岩是S型(长英质)端元岩浆为主的混合花岗岩,其特点与S型花岗岩相近,属过铝质**,镁铁质包体较少,可见变质残留,**组合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Hm型花岗岩为镁铁质岩浆的作用超过长英质岩浆而形成的混合花岗岩,其特点是含有长英质岩浆派生的捕虏晶(石英、长石),镁铁质包体少见,几乎不见变质残余,铝饱和指数<1,K2O/Na2O<1,**组合为英云闪长岩;Hss型花岗岩是S型和M型岩浆近相等时所形成的混合花岗岩,特点是常含有镁铁质为主的暗色微粒包体,斜长石熔蚀现象明显,铝饱和指数近于1,K2O/Na2O近于1,**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
S型花岗岩 源岩主要为沉积岩或变质沉积岩,即上地壳硅铝层(沉积岩)经重熔和简单成岩过程形成的**。它们属过铝的二云母花岗岩,**中可见铝硅酸盐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等,岩体中可见变泥质岩残留体(包体)。A/CNK>1.1,87Sr/86Sr>0.707。
M型花岗岩 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母岩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幔或俯冲到大洋岛弧之下的洋壳。岩体中可见基性岩捕虏体和捕虏晶。A/CNK<1.0,87Sr/86Sr<0.705,**中基性岩浆的元素(Cr、Ni、Co、V等)含量较高。
A型花岗岩 指富钾长石偏碱性的、非造山带的花岗岩,同时也包括一些非碱过饱和而铝较高的**。
除上述I(H)、S、M、A花岗岩分类外,在I、S分类方案提出前后,我国学者徐克勤在研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时,于1982年根据花岗岩的物质来源提出了三种分类:同熔型(syntex type)、陆壳改造型(continental crust transfonnation type)和幔源型(mantle-derived type)。在同熔型花岗岩中较I型花岗岩更明确提出了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的混合作用和混染作用;在陆壳改造型花岗岩中则认为这种花岗岩岩浆的形成除包括陆壳部分熔融作用外,还包括未熔阶段的花岗岩化作用。
I(H)、S、M、A分类较好的概括了地球化学和源岩的关系,M、A型又考虑到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我国学者徐克勤的分类强调了花岗岩形成与其物质来源的内在关系,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分类在研究花岗岩成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花岗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以上几种分类过于简单,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又出现了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的分类以及综合性分类,有代表性的且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20世纪90年代Barbarin提出的综合分类。
2.综合性分类
巴尔巴林(Barbarin 1996)根据矿物组合、**类型、野外关系以及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特征,并同时考虑到花岗岩的源区及其所处地球动力学环境,对花岗岩进行了综合性分类。具体划分为七种类型,如表3-2所示。其中MPG和CPG为过铝花岗岩类,属壳源,二者主要区别是前者含有大片原生白云母,而后者含有堇青石、矽线石,少量红柱石、小片原生白云母。KCG和ACG为钙碱性花岗岩类,属壳-幔混合源,二者区别是前者相对富钾,**中仅含少量角闪石,不含辉石,常见钾长石大斑晶是其特点,后者一般含有较多的角闪石少量辉石、榍石、磁铁矿。ATG、RTG和PAG均属幔源,其中ATG较少见,PAG特征的是**中含有碱性暗色矿物。
花岗岩类类型来源地球动力学环境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MPG含堇青石过铝质花岗岩类CPG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高钾低钙)KCG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低钾高钙)ACG岛弧拉斑玄武质花岗岩类ATG洋中脊拉斑玄武质花岗岩类RTG过碱性及碱性花岗岩类PAG壳源过铝质花岗岩类混合源(地壳+地幔)偏铝质和钙碱性花岗岩类幔源拉斑玄武质钙碱性和过碱性花岗岩类**碰撞构造体制转换俯冲作用大洋扩张或**的隆起作用和裂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