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汪幻夜 给各位分享袁绍占据的地区是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国袁绍地盘多大(袁绍地盘最大时候有多大)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三国袁绍地盘多大

孙吴共有四个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孙吴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

三国袁绍地盘多大

东临东海,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据《晋阳秋》记载,孙吴在公元280年(天纪四年),设4州,43个郡,313个县。 而据陈健梅的统计,孙吴在公元280年灭亡时共领有4州、45郡、2都尉、1典农校尉、2属国及328县。

扩展资料:

**

1、孙吴的地方**制度是州郡制,**政权主要受江东士族影响。这时江南已经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僮仆,而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 ,他们早在汉朝时就已经长居江南。孙权在接掌孙策之位时年方十九,孙吴国内形势还不稳定。

2、**官制

孙吴的**官制与曹魏、蜀汉相仿。孙吴置丞相,名义上也是百官之长,但实际效能是仅仅管理例行政务,往往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孙吴的三公废置不常,除授因人而异,前期为六卿、永安年间开始为九卿。

3、法律制度

孙吴法规主要有“科”、“令”。见于正史《三国志》记载的孙吴立法工作主要有三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国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时的所有势力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时的所有势力:公孙度,公孙瓒,袁绍,曹操,孙策,袁术,刘表,刘璋,张鲁,陶谦,刘备,吕布,董卓,李傕,马腾,韩遂,张绣,刘度,孔融,王匡,张杨。

1、公孙度,东汉末年辽东地区割据军阀。初平元年(190年),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

2、刘虞,公孙瓒,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派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时,受刘虞的节度。公孙瓒只注重自己的**强大,放任部曲侵扰百姓,而刘虞注重仁政,很关爱百姓,于是与公孙瓒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3、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4、曹操,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5、孙策,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建安二年(197年)夏,曹操下诏书给孙策,要孙策讨伐袁术,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曹操奏许朝廷任命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后统一江东。

6、袁术,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 ,但未受人承认。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7、刘表,早年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被任命为镇南将军,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

8、刘璋,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刘璋听信手下张松、**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抗曹操。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又为刘备内应,刘璋不得已于214年投降。

9、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并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他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去世,谥号“原”。

10、陶谦,刘备,吕布,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陶谦曾据有鲁国及沛国沛县等地。(194年)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后吕布占据徐州。

11、董卓,李傕,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

12、马腾,韩遂,初平三年(192年),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兴平元年(194年),马腾企图连结种邵等诛杀权臣李傕、郭汜,但为其所败,只得回到凉州。不久被赦免,拜安狄将军。其后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建安七年(202年),转为征南将军,开府。

13、张绣,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初随张济征伐,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官渡之战前夕,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

14、刘度,东汉末年零陵太守。刘备征讨荆南四郡时,零陵首当其冲,刘度望风而降。后刘度不得已而投降,刘备仍用之为零陵太守。

15、孔融,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后被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16、王匡,张杨,中国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官至河内郡太守。起初,在大将军何进底下,担任大将军府掾。何进去世后,受拜为河内郡太守。董卓执政时,与各地群雄,同时起兵来讨伐董卓。最后,因妹夫胡母班的亲属和曹操的联手攻击,而离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

三国时冀青并三州分别是现在哪些地方啊?

除了冀州河北,青州山东,并州山西外,其他的如下: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三国艺苑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三国艺苑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三国艺苑
· 南阳郡:治宛城。三国艺苑
·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三国艺苑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三国艺苑
·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三国艺苑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三国艺苑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三国艺苑
·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三国艺苑
· 济*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三国艺苑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东北。三国艺苑
·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谯县人。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三国艺苑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三国艺苑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三国艺苑
·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三国艺苑
九江郡: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三国艺苑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三国艺苑
·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三国艺苑
· 上*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三国艺苑
·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三国艺苑
·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三国艺苑
·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三国艺苑
·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三国艺苑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今河北定县)
·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三国艺苑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三国艺苑
·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三国艺苑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三国艺苑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三国艺苑
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三国艺苑
·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三国艺苑
·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三国艺苑
·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三国艺苑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
· 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
·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会稽郡:治三*,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
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 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
朱崖郡: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 **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交接处,蜀汉的阳平关在在汉阳平关南,今宁强西北。
*平郡:曹操时设立,治*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邓艾灭蜀时经过的*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 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
苍梧郡: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
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
· 庐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 庐陵郡:孙策时设置,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
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
· 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 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
· 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
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 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
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 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 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
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汉昌邑郡或国、山阳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东巨野东南。山阳郡和献帝被废后居的山阳县不是一个概念。
· 昌黎郡: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金城郡: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
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 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河内郡:辖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 河东郡: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坂,关羽为河东人。
· 河间郡:有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 河南郡: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
·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 定襄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三国艺苑
·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三国艺苑
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三国艺苑
· 建业:今南京。三国艺苑
建宁郡: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三国艺苑
建安郡:孙吴时分会稽设置,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 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置,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 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置,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 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当时三国时候袁绍,袁术,曹操,刘表,刘备,孙权等各路英雄各占如今哪些地方?

袁绍占据冀州等地大约在今河北等地,曹操定都许昌大约在今河南许昌附近,刘备定都成都大约在今四川成都附近,孙权称帝后定都建安大约在今南京附近,刘表在荆州大约在今湖北湖南等地,因为三国时期和现在的地名有所出入但大**置是不变的。

谁知道三国鼎立前袁绍和曹操的地盘各有多大?

  

  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鲜卑及***相邻[ ;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5] 。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 ,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国时期,刘备,袁绍拥有哪些地区的势力

  刘备前期四处漂迫,曾短暂占有过徐州部分地区,其它时间都寄寓于人,没有自己的势力。直到赤壁之战后,慢慢占领荆州部分地区、西川和汉中等地区,建立蜀国的基业。

  袁绍是建安前期的霸主,官渡之战前拥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之地,对乌桓和鲜卑也有一定的控制力。不过到三国时期,袁绍势力已经完全被曹操吞并了。
  资料延伸: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袁绍(146?-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问: 三国时刘璋,马腾,韩遂,袁绍,袁术,曹操,刘表,刘备,孙权等各路英雄各占现今哪些地方?

刘璋占领益州,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重庆,云南,贵州,陕甘南部。(主要统治地区为四川,重庆,云贵川为诸葛亮开发,陕西汉中等地为张鲁占据)。马腾,韩遂占领凉州,包括今天甘肃大部,陕西西部,宁夏内蒙小部分,统治中心地带为甘肃一带。袁绍最强时期占领冀青幽并四州,包括今天的河北大部,山东东部,辽宁大部及朝鲜小部,陕西东北部及山西大部,其中统治中心为河北山东一带。袁术占领淮南诸郡,大概就是现在的河南小部,安徽大部分及江苏部分地区与江西部分地区,统治中心为淮河流域。曹操占领兖州,青州,豫州包括山东北部,河北东南部,江苏西北小部,河南南部,安徽东部,中心统治区域河北东南及河南南部,先后灭袁术袁绍刘表及少数势力地方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刘表鼎盛时期就是荆州,包括今天的湖南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南部地区。刘备鼎盛时期包括荆州部分,益州,汉中郡,凉州大部分地区。孙权鼎盛时期,夷陵一战夺取刘备所有的荆州四郡,包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具体来说就是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湖南的全境,还有湖北、江苏、安徽的南部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地方。

三国时袁绍占据青幽并冀四州是现在的哪

是现在的河北、山西大部,山东河南部分地区。

1、冀州—大致相当于现在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以河北为主;

2、青州—大致相当于山东东部与河北南部;

3、幽州—大致相当于河北北部(包括部分北京地区)与辽宁南部;

4、并州—大致相当于山西大部;

扩展资料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污吏。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成为正式行政区。其范围包括原凉州部分和司隶校尉部的长安及附近的三辅,治所就在当时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临时所在地长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十三州

关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的地盘都有多大?

袁绍大

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四州,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曹操则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州三州。
各州地图
http://****xfxy***m/sgwh/sg_map/images/bt13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