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荆博之 给各位分享以地区命名的卫星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目前陆地资源卫星数据主要有哪些(常用的陆地资源卫星数据有哪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目前陆地资源卫星数据主要有哪些
你说的是NASA的TM还有ETM数据那些吧
详细的话讲一本书都不为过。你可以百度HI我。。。
想知道什么,我告诉你。我在遥感这行业也干了几年了。。。
中国总共发射了多少颗卫星?
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拥有192颗卫星在轨飞行。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此于美国。人造卫星是个兴旺的家族,如果按用途分,它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某星球的大气、辐射带、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造卫星为人造地球卫星,另外有人造火星卫星等人造卫星。
卫星的作用:要说作用,天然卫星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不好说它有什么作用。当然,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可以平衡地球自转,稳定地轴,控制潮汐,可以用来观察时间等,还可以想象出很多美丽的传说。
人造卫星的用途很广泛,有的装有照相设备,用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调查资源,监测地球气候和污染等;有的装有天文观测设备,用来进行天文观测;有的装有通信转播设备;有的装有科学研究设备,可以用来进行科研及空间无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生产。
扩展资料
中国的卫星
1、鑫诺二号卫星
鑫诺二号卫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通信广播用户。该卫星使用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即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装载22路Ku频段大功率转发器。
卫星寿命末期输出功率10500W,发射重量5100kg,设计寿命15年,使用长征三号乙(CZ-3B)运载火箭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整星指标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北斗导航卫星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Beidou)由CAST研制,并将自行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首次发射成功,为“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3、中星22号
“中星22号”为实用型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东方红三号”的后续星。卫星质量为2.3吨,设计使用寿命8年 ,主要用于地面通信业务,由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经营。
据了解,卫星进入转移轨道后,将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航天远洋测量船等测控网的**控制下,定点于东经98度赤道上空。
除了气象卫星,还有什么人造卫星
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 、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天文卫星和空间探测卫星等15类。
一、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
“东方红一号”(NSSDC ID: 1970-034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
东方红二号卫星是中国二十世纪末用于远距电视传输的主要卫星,该卫星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分别定位于东经87.5度、东经110.5度和东径98度等处,能覆盖中国全境及周围一些地区。
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广播、通信及数据传输等业务。卫星上有24路C频段转发器,服务范围有中国**、海南、**及近海岛屿。
东方红四号(DJS-2/DFH-4)是一种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通讯卫星,用于替代东方红三号卫星的中国第三代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除了供中国使用外还出口到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
二、北斗系列导航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权用户提供进一步服务,**与民用目的兼具。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又称为北斗一号,是中国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即有源区域卫星定位系统,在卫星的寿命到期后(设计值8年),系统已停止工作。
正式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被称为北斗二号,是中国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BDS,曾用名COMP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词一般用来特指第二代系统。此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目标是对全球提供无源定位,与全球定位系统相似。在计划中,整个系统将由35颗卫星组成,其中5颗是静止轨道卫星,以与使用静止轨道卫星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兼容。
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中国的气象卫星为风云系列卫星,目前有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D、E、F星,风云三号A、B、C星8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卫星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每小时获取一次对地观测的可见光、红外线和水汽的云图。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主要用于有关大雾、冰凌、积雪覆盖、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四、"资源"系列资源卫星
资源1号为传输型遥感卫星,运行在圆形太阳同步轨道,与赤道平面倾角为98.5度。这一代卫星综合了美国"陆地卫星"5和法国斯波特3的优点,并且比它们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能适应多用途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具有较高的自主能力、高精度的姿态控制系统和适应变轨能力要求的轨道控制系统。资源1号为中国的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等重要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资源2号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和空间科学试验。
五、"海洋"系列海洋卫星
海洋一号卫星,运行在高798千米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设计寿命2年。发射这颗卫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和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海洋二号卫星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首制星“海洋二号A”于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主要搭载微波遥感器,完成对海洋水动力环境的监测。“海洋二号A”上具有四种有效载荷: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微波辐射计。卫星可完成对星下点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速风向、海表面温度、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含量以及海面降水、海冰的观测。
太空中都有什么卫星?
人造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
自然卫星:月球,土卫一......
望采纳
中国有哪些卫星
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 发射日期 卫星名称
1长征1号1970.4.24东方红1号科学试验卫星
2长征1号1971.3.3实践1号科学实验卫星
3长征2号1974.11.5返回式卫星
4风暴1号1975.7.26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5长征2号1975.11.26第1颗返回式卫星
6风暴1号1975.12.16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7风暴1号1976.8.30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8长征2号1976.12.7第2颗返回式卫星
9长征2号1978.1.26第3颗返回式卫星
10风暴1号1981.9.20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11长征2号丙1982.9.9第4颗返回式卫星
12长征2号丙1983.8.19第5颗返回式卫星
13长征3号1984.1.29试验卫星*
14长征3号1984.4.8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
15长征2号丙1984.9.12第6颗返回式卫星
16长征2号丙1985.10.21第7颗返回式卫星
17长征3号1986.2.1东方红2号通信卫星
18长征2号丙1986.10.6第8颗返回式卫星
19长征2号丙1987.8.5第9颗返回式卫星
20长征2号丙1987.9.9第10颗返回式卫星
21长征3号1988.3.7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22长征2号丙1988.8.5第11颗返回式卫星
23长征4号1988.9.7风云1号气象卫星
24长征3号1988.12.22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25长征3号1990.2.4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26长征3号1990.4.7亚洲1号通信卫星
27长征2号捆1990.7.16巴基斯坦科学试验卫星(澳星模拟星)
28长征4号1990.9.3风云1号气象卫星、大气1号甲卫星、大气1号乙卫星
29长征2号丙1990.10.5第12颗返回式卫星
30长征3号1991.12.28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31长征2号丁1992.8.9第13颗返回式卫星
32长征2号捆1992.8.14澳普图斯B1通信卫星
33长征2号丙1992.10.6第14颗返回式卫星、瑞典弗利亚科学试验卫星
34长征2号捆1992.12.21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
35长征2号丙1993.10.8第15颗返回式卫星
36长征3号甲1994.2.8实践4号科学实验卫星(模拟星)
37长征2号丁1994.7.3第16颗返回式卫星
38长征3号1994.7.21亚太1号通信卫星
39长征2号捆1994.8.28澳普图斯B3通信卫星
40长征2号甲1994.11.30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41长征2号捆1995.1.26亚太2号通信卫星
42长征2号捆1995.11.28亚洲2号通信卫星
43长征2号捆1995.12.28艾科斯达1号通信卫星
44长征2号乙1996.2.15国际708通信卫星
45长征3号1996.7.3亚太1号A通信卫星
46长征3号1996.8.18中星7号通信卫星
47长征2号丁1996.10.20第17颗返回式卫星
48长征3号甲1997.5.12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49长征3号1997.6.10风云2号气象卫星
50长征3号乙1997.8.20马部海通信卫星
51长征2号丙(改)1997.9.1铱星模拟星(双星)
52长征3号乙1997.10.17亚太2号R通信卫星
53长征2号丙(改)1997.12.8铱星(双星)
54长征2号丙(改)1998.3.26铱星(双星)
55长征2号丙(改) 1998.5.2铱星(双星)
56长征3号乙1998.5.30中卫--1号通迅卫星
57长征3号乙1998.7.18鑫诺1号通迅卫星(欧)
58长征2号丙(改)1998.8.20铱星(双星)
59长征2号丙(改) 1998.12.19铱星(双星)
60长征4号乙1999.5.10风云1号气象卫星、实践5号科学实验卫星
61长征求号乙(改) 1999.6.12铱星(双星)
中国卫星的各个系列
东方红二号甲卫星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是在东方红二号卫星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它也是一颗双自旋稳定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该卫星1988年3月7日首次发射,现已发射3颗,分别定点于东经87.5度、东经110.5度、东经98度,覆盖个中国。此型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内通信、广播、电视、传真和数据传输。外形尺寸直径2.1米高3.68米的圆柱体卫星质量441千克,有效载荷4个C波段转发器,工作寿命4年半。东方红三号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射的通信卫星中,性能最先进、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卫星,达到了国际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东方红三号卫星于1997年5月12日发射,5月20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东方红三号卫星采用全三轴姿态稳定技术、双组元统一推进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等先进技术,可满足国内各种通信业务的需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2220×2200×1720(毫米)的双翼六面体,双翼展开后总长度为 18.096米。卫星质量:1206千克(静止轨道),有效载荷24个C波段转发器,工作寿命8年。风云二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它主要为提高中国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气象科研服务。卫星采用双自旋稳定方式,星上装载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数据收集转发系统能取得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它还可收集气象、海洋、水文等部门数据,收集平台的观测数据监测。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卫星质量:起飞时1369千克,工作寿命3-4年。资源一号卫星 资源一号卫星是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无线电传输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将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在中国3个地面站配合下,卫星传输的遥感图像可覆盖中国全部陆地、海域和大部分邻国的全部或大部分领域,并可获取国外任一区域的地面图像信息,经地面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用户使用。资源一号卫星1988年经中国和巴西**批准、进行联合研制。外形尺寸:2000×1800×2250(毫米)的单翼六面体卫星质量:1540千克,有效载荷五谱段CCD相机等,工作寿命2年。资源一号卫星是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又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一号”。1990年代中国和巴西达成**间协议,共同研制一种地球资源卫星,以填补两国在有关领域的空白。第一颗资源一号卫星01星于1999年10月14日由长征4B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发射成功后为中巴两国获取了大量的有关地区的地球数据和卫星图片,在农林、海洋、环保、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载设备:资源一号卫星主要搭载了3台遥感仪器用于对地观测: 20米分辨率的5谱段CCD相机 80米和160米分辨率的4谱段红外扫描仪 256米分辨率的2谱段宽视场成像仪 资源一号卫星是颗三轴稳定,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包括有效载荷和服务系统两部分 ,共由十五个分系统组成。卫星总质量为1540千克。星体为长方体,采用单翼太阳电池 阵,本体外形尺寸为2000×1800×2250mm3。飞行状态尺寸2000×8440×3215mm3。 星体采用分舱设计。 结构分系统有结构壁板、承力筒、星箭对接舱、大支架、太阳电池阵的基板和展开机构 等组成。 服务舱有姿轨控、S波段测控、超短波测控、星上数据管理、电源和热控等六个分系统。 电源采用太阳电池加镉镍蓄电池方案。 卫星姿态控制采用高精度的对地指向三轴稳定和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和轨道调整方 案。它由测量、控制和执行等三类设备组成。 测控由四个**信道(超短波和S波段)组成,具有测速、测距和测角功能,用测距音可 单站定轨。 星上数据管理和测控在地面网站的配合下,完成卫星的**测轨、遥控、遥测和其他管 理任务。 由于卫星在地球地面站视场较小,数据管理分系统采用星上计算机来管理收发的数据, 卫星在故障时能“智能化”处理。 热控以被动式温控为主,电加热主动温控为辅的方案。 有效载荷舱有CCD相机、红外扫描仪(也称红外相机)、宽视场相机、图像数据传输、 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DCS)等分系统。 CCD相机有兰、绿、红、近红外和全色等五个光谱段,采用推扫式成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 信息。它只在白天工作,并有侧视功能(±32°)。 红外扫描仪有可见光、短波红外和热红外共四个谱段,采用双向扫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 信息,它可昼夜成像。 宽视场相机具有红光和近红外谱段,由于扫描辐宽达890千米,因而五天内可对地球覆盖 一遍。 三台遥感器的图像数据传输均采用X频段。CCD相机数据传输分二个通道,红外扫描仪和 宽视场相机共用第三个数据传输通道。 图像数据经编码、调制、变频和功放由天线发射出射频信号,在卫星经过地面站上空时 ,被地面站接收。 星上数据收集分系统利用地面设置的几百个数据收集平台(DCP)收集的水文和气象数据 ,通过星上转发器实时地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卫星将用“长征四号乙”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我国地面应用的总体工作。
太阳系中有哪些卫星的名字
卫星可分为天然和人造两种,天然卫星中最著名的是地球的卫星月亮,另外还有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伊俄)、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得)、木卫四(卡利斯托)、海王星捕获的卫星海卫一(特赖登)。目前太阳系内有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