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熊向刚 给各位分享原先东阿镇是什么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山东平阴县属于哪个市(山东平阴县属于哪个市管)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山东平*县属于哪个市
手机购买高铁票的方式如下:工具/原材料:小米12,MIUI13,铁路123061.6。1.打开铁路12306软件,选择始发,然后点击查询车票。2.然后选择点击这里的车次。3.进入车次界面,点击添加乘客。4.之后再选择想坐高铁的乘客。5.选择您的座位,点击这里提交您的订单并支付订购高铁票。
三国时的东阿指现在的哪里 [历史话题]
东阿置邑,始见《春秋》,名柯;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改称阿,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旧志称:“东阿,古之名邑也,会盟征战,废垒遗墟,见于经史者不一而足。”
汉置东阿县,属东郡。三国时期为魏地,隶属同汉。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南北朝时期,因南北**,政权迭易,457年东阿并入谷城县。
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隋朝,东阿属兖州济北郡。621年(唐武德四年),属济州,隶河南道。742年(天宝元年)更州为郡,隶济阳郡,同年恢复谷城县;754年改属郓州东平郡;766年(大历元年),郓州改为淄青道,东阿属之;819年,郓州属天平郡,东阿随之改隶。五代十国时期,东阿属郓州天平节度使。宋初,属京东路;1041年(庆历元年)置西路安抚使,东阿随郡改隶;1115年郡升为大都督府,1127年改为东平府,东阿均属之。金代,隶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初,隶东平路。1272年,东平改为下路总管府,司六县,东阿属之。明初属于东平府,1375年(洪武八年)隶济宁府东平州,1385年改属兖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1735年(雍正十三年)改属**府。
1912年(**元年),东阿隶山东东临道,1928年废道直隶山东省府,1936年隶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县人民政权建立后,隶鲁西行署运东专署(第四专署);1941年7月,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冀鲁豫行署,下辖7个专署,东阿隶第四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一、四专署合并为一专署,东阿属之。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隶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1949年8月,隶平原省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东阿随聊城专署该隶山东省。1958年12月,东阿建制撤消,各公社分别并入寿长、茌平两县;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其隶属未变。1967年专区改为地区,东阿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境域沿变 东阿始置县时,县治在今阳谷县境内,其管辖境含阳谷县大部分。东以济水为界,与谷城县相分;东南及南部为须昌、寿良地,西南及西部为今莘县、聊城,北及东北为茌平、临邑县地。
南北朝时期,东阿、谷城两县曾出现合分、分合局面。刘宋孝武大明元年,东阿并入谷城;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谷城并入东阿。此后,谷城县不复存在,县城亦随之废弃。东阿境域扩大。东及东南遂与肥城、东平相连。
隋朝置阳谷县,东阿西南部划出属之。《续山东考古录》载有“隋置阳谷县,约得汉东阿地十之六、七”及“阳谷县,后魏东阿地”的记述。《阳谷县志》也有明确记载:“城东五十里有阿井,此井旧属阿邑,今并属阳谷县。”
北宋太平兴国后,因黄河冲积,北部邻边县卢县(今铜城西部)废,部分划归东阿。铜城镇自宋为东阿地。
明初,县治迁至东阿镇(今属平*县)。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至平*县界7.5公里,西至阳谷县界25公里,南至东平州界17.5公里,北至茌平县界30公里。
清代,境域略有变动,县境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县城至边界县距离,除西至阳谷县界缩短5公里外,其余与明代同;东北至平*县界7.5公里,东南至东平县界15公里,西南至寿张县界30公里,西北至聊城县界22.5公里。
**初期,境域与清同。1932年,东阿与阳谷邻界的部分村庄作了调整。**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东阿周边地区曾归属平阿、张秋、徐翼、河西等县。1947年冬,县机关迁驻铜城。
1949年8月,东阿境域界定。原属东阿黄河以东村镇及西南张秋一带划出,原属平*、聊城的部分地域并入东阿,茌平与东阿交错为邻的村庄,以赵牛河为界北归茌平、南属东阿。
山东产阿胶的地方主要哪些地方??
阿胶出自山东东阿县。
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北接茌平,西靠东昌府光岳楼,隶属江北水城—聊城市,为喜鹊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
扩展资料:
阿胶始于秦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为传统的滋补、补血上品,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料,放阿井之水而制成(不放阿井水熬煮的胶为驴皮胶、驴胶)。 阿胶原产山东省古东阿县(今天的阳谷县阿城镇古阿井),佳者带琥珀色,透明,无臭味。亦称驴皮胶。
阿胶补血滋*,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参考资料资源:百度百科-东阿阿胶
三国时的东阿指现在的哪里 [历史话题]
东阿置邑,始见《春秋》,名柯;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改称阿,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旧志称:“东阿,古之名邑也,会盟征战,废垒遗墟,见于经史者不一而足。”
汉置东阿县,属东郡。三国时期为魏地,隶属同汉。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南北朝时期,因南北**,政权迭易,457年东阿并入谷城县。
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隋朝,东阿属兖州济北郡。621年(唐武德四年),属济州,隶河南道。742年(天宝元年)更州为郡,隶济阳郡,同年恢复谷城县;754年改属郓州东平郡;766年(大历元年),郓州改为淄青道,东阿属之;819年,郓州属天平郡,东阿随之改隶。五代十国时期,东阿属郓州天平节度使。宋初,属京东路;1041年(庆历元年)置西路安抚使,东阿随郡改隶;1115年郡升为大都督府,1127年改为东平府,东阿均属之。金代,隶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初,隶东平路。1272年,东平改为下路总管府,司六县,东阿属之。明初属于东平府,1375年(洪武八年)隶济宁府东平州,1385年改属兖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1735年(雍正十三年)改属**府。
1912年(**元年),东阿隶山东东临道,1928年废道直隶山东省府,1936年隶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县人民政权建立后,隶鲁西行署运东专署(第四专署);1941年7月,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冀鲁豫行署,下辖7个专署,东阿隶第四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一、四专署合并为一专署,东阿属之。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隶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1949年8月,隶平原省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东阿随聊城专署该隶山东省。1958年12月,东阿建制撤消,各公社分别并入寿长、茌平两县;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其隶属未变。1967年专区改为地区,东阿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境域沿变 东阿始置县时,县治在今阳谷县境内,其管辖境含阳谷县大部分。东以济水为界,与谷城县相分;东南及南部为须昌、寿良地,西南及西部为今莘县、聊城,北及东北为茌平、临邑县地。
南北朝时期,东阿、谷城两县曾出现合分、分合局面。刘宋孝武大明元年,东阿并入谷城;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谷城并入东阿。此后,谷城县不复存在,县城亦随之废弃。东阿境域扩大。东及东南遂与肥城、东平相连。
隋朝置阳谷县,东阿西南部划出属之。《续山东考古录》载有“隋置阳谷县,约得汉东阿地十之六、七”及“阳谷县,后魏东阿地”的记述。《阳谷县志》也有明确记载:“城东五十里有阿井,此井旧属阿邑,今并属阳谷县。”
北宋太平兴国后,因黄河冲积,北部邻边县卢县(今铜城西部)废,部分划归东阿。铜城镇自宋为东阿地。
明初,县治迁至东阿镇(今属平*县)。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至平*县界7.5公里,西至阳谷县界25公里,南至东平州界17.5公里,北至茌平县界30公里。
清代,境域略有变动,县境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县城至边界县距离,除西至阳谷县界缩短5公里外,其余与明代同;东北至平*县界7.5公里,东南至东平县界15公里,西南至寿张县界30公里,西北至聊城县界22.5公里。
**初期,境域与清同。1932年,东阿与阳谷邻界的部分村庄作了调整。**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东阿周边地区曾归属平阿、张秋、徐翼、河西等县。1947年冬,县机关迁驻铜城。
1949年8月,东阿境域界定。原属东阿黄河以东村镇及西南张秋一带划出,原属平*、聊城的部分地域并入东阿,茌平与东阿交错为邻的村庄,以赵牛河为界北归茌平、南属东阿。
《左传·定九年》齐侯致禚媚杏于卫。禚,媚,杏三地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1.【禚】注音 ㄓㄨㄛˊ,汉语拼音 zhuó,释义:[名]地名。春秋时齐邑。故地约在今**地区山东省长清县境。
2.杏位于今**地区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
3.媚位於今中国山东省南部临沂市;地处蒙山沂水,蒙山南部。
三国时的东阿指现在的哪里
三国时的东阿指现在山东省聊城的东阿县
平*县东阿镇有哪些村庄规划
我认为我认为我认为
平*县是山东省会济南的市郊县,属沿海经济开放区,距离济南市60公里,与肥城、东平、东阿、长清等县(市)区接壤,总面积82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截止2006年底),辖6镇1乡,346个行政村。素以“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的正宗产地而闻名中外。 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地处东经116°23′至116°37′,北纬36°01′至36°23′。位于济南、**、聊城三地市的结合部,是华北与中原、山东半岛与内陆地区进行经济贸易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资中转站,今天已成为济南向鲁西南辐射的重要窗口,105、220两条国道和014省道贯穿全境,与京沪、京九两大动脉相连,县、乡道路全部实现柏油化。通讯实现了传输光缆化、交换程控化,全县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并入国际通讯大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平*之名始见于《左传》,因地处古东原北部群山之*,古济水之南而得名。隋大业二年即设县,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平*处于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的中心位置,这里人文景观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是旅游观光、寻古览胜的好地方。先圣孔子曾到平*讲学,留下了“杏坛遗响”;三国时“七步成诗”的一代才子曹植,曾封王于该县东阿古城;明代文学家、学者于慎行领文坛“一时之风*”,他读书讲学时的书院以及墓地于林已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地处城南的胡庄尖山教堂,是全国三大圣母堂之一;还有玫瑰镇的翠屏佛塔,洪范池镇南天观等众多的人文自然景观……这一切都构成了丰富灿烂的平*文化 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平*玫瑰是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素以花香色艳、品质优异而著称;名贵中草药阿胶,因始产于我县东阿镇一带而得名,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滋补珍品,曾多次荣获国际金奖和国内优质产品称号;洪范龙池天然矿泉水甘甜纯正;刁山坡氡锶复合型热矿水,治疗疑难病症具有神奇疗效;白云岩、石灰石、大理石分布广、储量大,开发价值高。[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泰山余脉纵贯县境中部,西部和北部有黄河流经,南部有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润泽,平均海拔35.5米。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隆起。主要地貌类型分为四种:山地占总面积的30.80%;丘陵占总面积的33.30%;平原占总面积的24%;洼地占总面积的11.90%。 县境内山脉为泰山西伸余脉,呈西南走向。从肥城县北部的陶山西入境,主峰天堂山;蜿蜒向南、北、中各地延伸,山峦起伏,纵横交错。自天堂山起分北、南两支。北支由毛铺村北经兴隆村东向西北行经三皇殿村,至黄河岸边的望口山。南支从天堂山南行延至分水岭,向南延伸至九峪山,向北延伸至田山。自分水岭向西北经胡山口、堡子、陶庄、刁山坡向西至外山,长20公里。这条支脉又分4条小山脉。主要山峰有黑山、灵芝山、罗寨山、鹤山、卧牛山、外山等;自烂柯山向东北分出一支到安子山,向西分出一支到杨河村东,向北延伸一支经石板台、花石崖、石门至亭山,由石板台向西经龙山头至窑头;自大寨山向北经石碑子至纸房南,向西南经扈山、南天观、云翠山至凤凰山;自旧县村东南向西延伸至大清河边的陈山口、浮粮店村。自旧县村北的华山向北延伸至少岱山、黄山。全县有大小山头848个,其中海拔400米以上的16个,300~400米的75个,其余均在300米以下。大寨山最高,海拔494.8米。主要山脉有天堂山及其支脉,九峪山及其支脉,黑山及其支脉,大寨山及其支脉,大红顶及其支脉,大荆山及其支脉等。县境内主要山头: 天堂山 位于毛铺村东,海拔371.6米,山高坡陡,峰峦环列,形势险要。 馒头山 位于兴隆镇村东北,海拔268.7米。 黄麓山 位于林洼村北,海拔233米。 寨山 位于常天井村西,海拔227米。 尖山 又名文笔山,位于县城东,海拔176米。 青龙山 位于二级站东南,海拔162.7米,山西面有金斗峪山泉、烈士陵园和田山引黄电灌工程二级站。 皇路山 位于蒋沟村西北,海拔195米。 孔子山 位于孔子山村西,海拔168米。 九峪山 位于刁鹅岭村西,海拔419米。主峰邵家寨,东北面有1个大峪和9个小峪,故名“九峪山”。山北有拔箭泉。 晒经山 位于大荆山村东南,海拔260.1米。 狗蹄子山 位于黄坡村东北,海拔259米。 大荆山 位于大荆山村南,海拔285.6米。 烂柯山 位于晃峪西南,海拔
山东阿胶有那几个产地
山东阿胶的产地有聊城市阳谷县的阿城镇、济南市平*县的东阿镇、聊城市东阿县。
1、阿胶的原产地是山东“东阿”,由于历史原因,东阿县治多有变迁,因此阿胶原产地应为“泛东阿区”,即包括今属聊城市阳谷县的阿城镇,是最早的东阿县治所在地,阿胶似应诞生于此。
2、今属济南市平*县的东阿镇,福胶集团所在地。代表产品是“福”字牌和“东阿镇”牌阿胶,东阿镇是明代至中华**(1947年)的东阿县城,阿胶制造业兴盛并成为贡品即始于此。
3、今属聊城市东阿县,1947年以后东阿县的铜城镇成为东阿县驻地,也是东胶集团所在地,东阿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
其中东阿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阿胶之乡,并与茅台镇、景德镇一道成为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而古老的“阿胶井”则在今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的岳庄村。
扩展资料阿胶与东阿镇的联系
阿胶因始产古东阿(今平*县东阿镇)而得名,生产史已有2500多年。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出东阿,故名阿胶。
据历史记载,李时珍生于1518年,死于1593年。东阿镇作为东阿县城的时间为1375至1948年。由此可见,李时珍时代的东阿既是指以东阿镇为县城的东阿县。
现代科学证明:阿胶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在强身健体和治疗妇科病、血液病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东阿镇业胶者多世代相传,明代中期即达“妇幼皆通熬胶”的感况,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阿胶之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阿胶之乡
中国阿胶之乡的阿胶与东阿镇
阿胶因始产古东阿(今平*县东阿镇)而得名,生产史已有2500多年。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出东阿,故名阿胶。据历史记载,李时珍生于1518年,死于1593年。东阿镇作为东阿县城的时间为1375至1948年。由此可见,李时珍时代的东阿既是指以东阿镇为县城的东阿县。现代科学证明:阿胶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在强身健体和治疗妇科病、血液病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东阿镇业胶者多世代相传,明代中期即达“妇幼皆通熬胶”的感况,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阿胶之乡”。1935年前世界书局编印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对东阿镇一带制做阿胶的原料处理及得天独厚的熬胶用水资源作了明确的论述,称“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东阿镇狮耳山之草,饮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浸泡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煎炼三昼夜即成胶,此即真阿胶也”。还称“东阿城内,又为狼溪河,系洪范九泉之水所汇归,狼溪河水属阳,阿井水属*,取其*阳相配之意,故合此二水熬胶为最善”。经考证,阿井于清末淤塞,正宗熬胶水唯有狼溪河水。东阿镇西三里许为狮耳山,山上生有几百种中草药,古时毛驴在此放养,食之体魄健壮,取皮熬胶,其质量与疗效高于其它地方产品。东阿镇一带流传的民谣“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去啃草,狼溪河里来饮水,城里大桥遛三遭;少岱山上去打滚,至冬宰杀取了皮,熬胶还得*阳水”。就给东阿镇制胶独具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充分有力地证明。至明末清初,东阿城内阿胶作坊已达几十家,其中规模最大的阿胶作坊有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于氏天德堂、王氏景**、庄氏太子衡、陈氏东岳衡、卢氏协裕阿胶庄等十余家,年产阿胶均超千斤。在长期的制胶过程中,他们不但对阿胶配方及制作工艺加以筛选改进,提高了阿胶质量,增加了阿胶疗效。还先后研制了“参茸阿胶”,“藏红花阿胶”等新品种。所产阿胶也分别于1914年、1916年、1922年获山东省物品展览会最优等褒奖金牌,国家农商部物产品评会金牌和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甲等奖牌。1950年,*和**为发挥东阿镇阿胶产业优势,弘扬正宗阿胶品牌,结合当时建国之初白页待兴,全国阿胶紧缺的实际,决定由国家出资,在东阿镇狮耳山前,狼溪河畔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国营阿胶生产厂。1996年,山东省平*县东阿镇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阿胶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