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耿飘松 给各位分享肉质品质评价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烹饪原料品质鉴定方法)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方法主要有理化鉴定和感官鉴定两大类。
(1)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对原料的品质进行判断,包括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两种方法。
理化检验主要是分析原料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有害成分等。生物学检验可以测定原料或食物有无毒性或生物性污染。运用理化鉴定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食品的物质构成和性质,对原料品质和新鲜度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结论,还能查出其变质的原因、有毒物质的毒理等。由于理化鉴定需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场地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检验周期长,难以在经营企业中使用。但随着食品市场监管的需要及完善,某些原料必须经国家设立的专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市场,因此理化鉴定主要在检疫部门等使用。
(2)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就是利用人的感觉**,即用眼、耳、鼻、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①视觉检验: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手段,就是用肉眼对原料的外部特征(形态、色泽、清洁度、透明度等等)进行检验。
②嗅觉检验:就是利用人的鼻子来鉴别原料的气味,烹饪原料都有其正常的气味,当它们**变质,就会产生不同的异味。
③味觉检验: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可以辨别原料的滋味,味觉检验就是通过感觉原料滋味的变化,从而判断原料品质的好坏。
④听觉检验:通过耳朵听被检原料主动或被动发出的响声来鉴定其品质的好坏。
⑤触觉检验:就是通过手接触原料,检验原料的重量、质感(弹性、硬度、粗细)等,从而来判断原料的质量。
以种感官检验的方法,有时用一种,有时会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感官鉴定简单易行,宜于企业使用,但容易产生偏差。只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就可以迅速地对原料的品质进行鉴定。但感官鉴定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凭人的感觉对原料的某些外形特点进行大致判断,不能完全反映其内部的本质变化,其准确度不及理化检验。而且,人的感觉和经验有差别,往往会影响检验的结果。
肉类食品安全标准 肉类食品国家标准 肉类食品我国有哪些标准
和肉有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如下:
GB 27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
GB 2079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肉和肉制品经营卫生规范
GB/T 31406-2015 肉脯
GB/T 31319-2014 风干禽肉制品
GB/T 29342-2012 肉制品生产管理规范
GB/T 26604-2011 肉制品分类
GB/T 23968-2009 肉松
GB/T 23586-2009 酱卤肉制品
GB/T 23969-2009 肉干
肉中指标的检测方法标准如下:
GB/T 9695.4-2009 肉与肉制品 总磷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肉与肉制品中总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9695.32-2009 肉与肉制品 氯霉素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畜禽肉中氯霉素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畜禽肉中氯霉素的测定。
GB/T 9695.3-2009 肉与肉制品 铁含量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肉与肉制品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肉与肉制品中铁含量的测定。
GB/T 9695.22-2009 肉与肉制品 铜含量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肉与肉制品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肉与肉制品中铜含量的测定。
GB/T 9695.13-2009 肉与肉制品 钙含量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肉与肉制品中钙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9695.31-2008 肉制品 总糖含量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肉制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中第一法适用于肉制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第二法适用于不含淀粉的肉制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GB/T 9695.19-2008 肉与肉制品 取样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肉与肉制品的取样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肉与肉制品中理化检验的取样,不适用于以微生物检验为目的的取样。
GB/T 9695.15-2008 肉与肉制品 水分含量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肉与肉制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高档牛肉的肉质如何分别?
牛肉品质档次划分,消费者的需求是主要依据之一(牛肉本身品质的优劣当然不能忽视),因此国外有多种标准,如美国标准、日本标准、欧共体标准等。我国**饲养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的产业,因此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笔者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提高高档牛肉的标准。目的在于和同行一起研究制定我国自已的高档牛肉标准,以便尽快和国际接轨。下面先介绍美国、日本、欧共体的标准。
1、美国牛肉分级标准
(1)以性别、年龄,体重为根据的**分级。
(2)以胴体质量为依据的分级标准。在确定**胴体等级时,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产量级,胴体经修整、去骨后用于零售量的比例,比例大,产量级就高。二是质量级,牛肉品质包括适口性、大理石花纹、多汁性、嫩度等内容。
阉牛,未生育母牛的同体等级分为入个等级:优质、精选、良好、标准、商售、可利用、次等、制罐用;公牛胴体只有产量等级,没有质量等级;奶牛胴体无优质等级,青年公牛胴体等级分五等:段质级、精选级、良好级、标准级、可利用级。
1.影响胴体等级的因素有胴体体表脂肪量;心脏、肾、盆腔脂肪量;12-13胁骨处眼肌横切切面面积;胴体重量。
2.确定胴体等级的操作方法:? 用电锯分开脊柱,使胴体均匀分为两片;�6�5 在第12-13胸椎处垂直横切切眼肌;
3.测定心脏,肾,盆腔脂肪重量;�6�7 测定眼股肌横切面处腰,背脂肪厚度;… 测量眼肌面积;�6�9 挤压眼肌及覆盖眼肌的脂肪。
产量等级分级标准:
第一产量级
胴体体表只有肋部、腰部、臀部、颈部有一薄层脂肪,在胁部、*囊处稍有沉积,在大腿内外侧和肩肉上有一层薄脂肪,透过胴体许多部位的脂肪层能见到肌肉。
胴体重量227千克时:12-13肋眼处的脂肪厚为0.76厘米,12-13肋眼肌面积为74.2 平方厘米,心脏、肾、盆腔脂肪重量占活重的2.5%。
胴体重363千克时:12-13肋眼处的脂肪厚为1.02厘米,12-13肋眼肌面积为103.2平方厘米,心脏、肾、盆腔脂肪重量占活重的2.5%。
第二产量级
胴体体表几乎完全被脂肪覆盖,大腿内外侧、肩部、颈部的脂肪层里可见到瘦肉:腰部、肋部、大腿内侧的脂肪层也较薄;臀部、髋部的脂肪沉积较厚。
胴体重227千克时:12-13肋眼处脂肪的厚度为1.27厘米,12-13肋眼处眼肌面积68.4平方厘米,心脏、肾、盆腔脂肪重量占活重的3.5%。
胴体重363千克时:12-13肋眼处脂肪的厚度为1.52厘米,12-13肋眼处眼肌面积为96.8厘米,心脏、肾、盆腔脂肪重量占活重的3.5%。
第三产量级
胴体体表完全被脂肪覆盖,颈部,大腿内侧下部脂肪层较薄,透过脂肪层可以看到瘦肉:在腰部、肋部、大腿内侧上部覆盖稍厚脂肪;臀部、髋部的脂肪层达中等厚度,胁部、*囊处脂肪层也稍厚。
胴体重227千克时:12-13肋眼处脂肪的厚度为1.78厘米,12-13肋眼处眼肌面积为90.3平方厘米,心脏、肾、盆腔脂肪重量占活量的4.5%。
第四产量级
胴体体表完全被脂肪覆盖,只有大腿内、肋部外侧能见到肌肉;腰部、肋部、大腿内侧的脂肪层中等厚;臀部、髋部、颈部脂肪层较厚;胁部、*囊处的脂肪层也较厚。
胴体重227千克时:12-13肋眼处的脂肪厚度为2.54厘米,12-13肋眼处眼肌面积为58.1平方厘米,心脏、肾、盆腔脂肪的重量占活重的4.5%。
胴体重363千克时:12-13肋眼处的脂肪厚度为2.97厘米,12-13肋眼处眼肌面积为87.1平方厘米,心脏、肾、盆腔脂肪的重量占活重的5.0%。
第五产量级
胴体体表脂肪层比第四产量级更厚,胴体体表已看不到肌肉。12-13肋眼处脂肪层厚于第四产量级,12-13肋眼处眼肌面积小于第四产量级,心脏、肾、盆腔脂肪重量大于第四产量级。
归纳以上产量级分级标准,12-13肋处脂肪的厚度,眼肌面积,心脏、肾、盆腔三处脂肪重量影响胴体的产量级别:
第一:脂肪厚度。
12-13肋处脂肪厚度(厘米)
0.51-0.76
1.02
1.52
2.03
2.54
产量的初步等级
1(2.5)
2(3.0)
3(3.5)
4(4.0)
5(4.5)
第二:眼肌面积
热胴体重(千克)
227
238
249
261
272
284
295
306
318
329
340
眼肌面积下限(平方厘米)
63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81
83
第三:心脏、肾、盆腔脂肪重量。
(3)以牛肉品质为依据的分级标准。牛肉品质等级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大理石花纹结合牛的年龄。
牛肉的多汁性、口味、嫩度都和肉的大理石花纹有关,所以在评定牛肉品质等级时,离不开牛肉大理石花纹,大理石花纹是由第12-13肋处横切的眼肌面积中脂肪沉积程度来确定的,共分九个等级,一级最好,九级最差。
牛肉的品质还受年龄的影响。由年龄确定牛的生理成熟度,分为五个等级;1级,9至30月龄;2级,30至48月龄;3级,48至60月龄;4和5级,超过60齿龄。
牛肉品质的评定,由牛的生理成熟度和大理石花纹等级综合评定(图5)。
美国**生产时间久,水平高,牛肉分级严,根据综合评定牛肉等级,牛肉品质等级的分布和牛肉分割见图6-1、6-2、6-3。
2、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胴体评定标准 欧洲经济共同体**胴体的分级标准,是根据胴体的肥瘦、胴体的结构和肥度来划分的。根据肥度共七个等级,即1(最瘦)、2、3、4L、4H、5L、5H(最肥);根据胴体结构共分七个等级,即E(最好)、U、R、O、O、P(最差)。
胴体肥度和结构的综合评定如图7所示。
3、日本**胴体分级标准 二分带骨牛肉标准内容有(分割图如图8)。
美国牛肉品质等级分布表
牛肉品质等级
占全部屠宰牛%
特(等)级
优(等)级
良(好)级
中(等)级
可 利 用 级
差(等)级
等 外 级
等 外 级
劣(等)级
2.90
45.60
25.30
8.50
7.00
10.7
(1)最小重量。肉片的最小重量分级分别为:“精选”130千克,“特等”130千克,“上”120千克,“中”120千克,“下”100千克。
(2)外观。牛胴体外观项目中包括匀称情况、瘦肉的发达程度、脂肪附着、处理情况四个内容。
图
匀称情况:“精选、特等”级,宽而厚,长度适当,整体形状好,前后躯比例匀称。
“上”级,长宽厚度大体较好,整体形状无大问题,前后躯比例大体匀称。
“中”级,长宽厚度、整体形状、前后躯体的比例及匀称度都一般。
“下”级,整体形状稍差,前后躯比例不够匀称。
瘦肉的发达程度:“精选、特等”级,厚而均匀着〕(特别是肩、背、腰、腿),肌肉相当发达,通脊芯粗壮。
“上”级,厚而较均匀附着,肌肉发达,通脊芯较粗壮。
“中”级,厚度、附着状态、肌肉发达程度没有明显问题,通脊芯略粗。
“下”级,薄而附着状态不好,肌肉不发达,通脊芯小。
脂肪附着:“精选、特等”级,皮下脂肪均匀附着,厚度适当,肾脏脂肪也大小适当,内面脂肪相当充足。
图
“上”级,皮下脂肪的附着状态大致不错,厚度也大致适当,肾脏脂肪的大小及内面脂肪的状态大致良好。
“中”级,皮下脂肪的附着状态、厚度、肾脏脂肪的大小及内面脂肪的状态都很一般。
“下”级,皮下脂肪一般较薄,其附着状态不太好,肾脏脂肪较小,内面脂肪少。
处理情况:“精选、特等”级,放血充分,无疾病引起的损伤,无由于处理不当而引起的污染、损伤。
“上”级,放血充分,无疾病引起的损伤,几乎没有由于处理不当而引起的污染、损伤。
“中”级,放血好,由疾病引起的损伤不多,没有大的由于处理当而引起的污染、损伤。
“下”级,放血不太充分,多少有被损伤或污染的现象。
(3)肉质。牛肉肉质包括瘦肉层大理石花纹状情况、色泽、纹理及致密性、脂肪的质量和色泽等内容。
瘦肉层大理石花纹状情况:
“精选、特等”级,通脊芯及周围肌肉的大理石纹状细而充分,肌肉之间的脂肪适度,整个片肉的肌肉露出面的大理石纹状好,精选肉的大理石纹状情况特别好。
“上”级,通脊芯及周围肌肉的大理石纹状情况大致良好,肌肉之间的脂肪稍微偏厚或偏薄。整个片肉的肌肉露出面大理石纹状情况大致良好。
“中”级通脊芯及周围肌肉的大理石纹状少,肌肉之间的脂肪偏厚或偏薄,整个片肉的肌肉露出面大理石纹状少。
“下”级,通脊芯及周围肌肉几乎没有大理石纹状存在,肌肉之间脂肪少,整个片肉的肌肉露出面几乎看不到大理石纹状情况。
色泽:
“精选、特等”级,肉呈鲜红色或接近鲜红色,由于既不偏浓,也不偏淡,所以光泽良好。
“上”级,肉色及光泽大致良好。
“中”级,肉色及光泽均一般。
“下”级,肉色相当浓或相当淡,光泽不好。
纹理及致密性:
“精选、特等”级,纹理细,致密性好。
“上”级,均大致良好。
“中”级,均一般。
“下”级,纹理略粗,致密性不好。
脂肪的质量和光泽:
“精先、特等”级,硬而有粘性,呈白色或淡奶油色,光泽充分。
“上”级,硬而有粘性,略带**,有相当光泽。
“中”级,不特别软,粘度一般,逖色为**,有光泽。
“下”级,软而无粘性,色很黄,没有光泽。
等外级,? 不符合一二三等级要求;�6�5 肉扯重量特别轻;�0�6 外观或肉质非常差;�6�7 通过耻生检查,割除部分较多;… 有异臭民色;�6�9 明显受到污染。
日本国牛肉分级标准是根据肌肉的大理石纹关、肉的色泽、肉内结缔组织、脂肪的色和品质四个方面综合评定的,分为三个等级,即A、B、C级,每个等级中又分五个级别(表116)。
表116 等级划分
胴体等级
肉质等级
5
4
3
2
1
A
B
C
A5
B5
C5
A4
B4
C4
A3
B3
C3
A2
B2
C2
A1
B1
C1
注:肉质等级中5最好,1最差。
4、加拿大**分级标准 加拿大牛肉分级标准由**部门与养牛协会制订。在制订牛肉分级标准时一般考虑三个条件:? 胴体的成熟程度,即牛的屠宰年龄;�6�5 牛肉品质;�0�6 牛胴体重量中肉的重量。
牛胴体成熟度可分为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划分若干等级,A级最好,E级最差。青年牛* (2岁以内的的牛)胴体,A级、B级;中间类型牛(2岁至5岁的牛)胴体,C级;成年或老龄牛(5岁以上的牛)胴体,D级、E级。
各等级的分极标准(分割加图9):
图
A级
肉色:鲜红。
牛肉质地:牛肉纹理细致、富有弹性。
大理石花纹:适当。
脂肪色泽:白色或稍带淡黄(或琥珀色),脂肪质地必须具有硬度,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100%,但允许腰角处和颈肉处薄一些。
胴体表面:无明显缺损。
脂肪厚度要求(第11-12肋骨处眼肌上脂肪的厚度):胴体重小于318千克时,最少0.51厘米;胴体重大于318千克时,0.76厘米。
B级
肉色:中等暗红色。
牛肉质地:硬度中等胴体体表稍粗糙。
大理石花纹状:中等或明显可见。
脂肪色泽:淡**。
脂肪质地:较A级稍软。
脂肪质覆盖率:较A级低,腰角部、颈肉部脂肪更少,可清晰见到肌肉。
脂肪厚度:胴体重量在318千克以下时,不小于0.25厘米;胴体重量大于318千克时,脂肪厚度不小于0.50厘米。
胴体各部位:无明显的缺损。
C级
肉色:暗红色。
牛肉质地:较硬,胴体体表较粗糙。
脂肪色泽:**。
脂肪质地:较软。
脂肪覆盖率:较B级低,颈肉部、后腿外侧可见到肌肉。
脂肪厚度:胴体体重小于318千克,脂肪厚不小于0.20厘米;胴体重大于318千克,脂肪厚度不小于0.30厘米。
胴体体表:存在缺损。
D级和E级
牛肉品质低于C级者,均为D级和E级。
根据胴体背部脂肪厚度为依据,划分胴体等级时的标准如表117。
表117 脂肪厚度和胴体等级
胴体重
脂肪厚度(厘米)
(千克)
一级
二级
**
四级
136-2269
227-317.9
318以上
0.51-0.76
0.51-1.02
0.76-1.27
0.79-1.27
1.04-1.52
1.30-1.78
1.30-1.78
1.55-2.03
1.80-2.23
1.78以上
2.03以上
2.29以上
5、中国牛肉分级标准 我国**生产起步较晚,又受到“无**品种就不能生产牛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直到目前我国尚未正式颁布**胴体分级和牛肉分级标准,1987年,某企业受商业部的委托,草拟了牛胴体分级标准,即鲜、冻四分体带骨牛肉分级标准,分为**。分级规格如表118。
表118 鲜、冻四分体分级标准表
等级
指标
项目
一级
二级
**
外
观
及
肉
质
肌肉发达,全身骨骼突出,皮下脂及由肩胛至坐骨结节布满整个胴体,在股骨部允许有不显著的肌膜露出。四分体肌肉断面上大理石纹状好
肌肉发育良好,骨骼无明显突出,皮下脂肪由肩胛至坐骨结节布满整个胴体,在股骨及肋骨部允许肌膜露出。四分体肌肉断面上大理石纹状大致好
肌肉发育一致,脊椎骨尖、坐骨及髋骨结节突出,由第八肋骨至坐骨结节布有薄层皮下脂肪,允许有较大面积肌膜露出。四分体肌肉断面上大理石纹状少
四分体重量(千克)
≥40
≥30
≥25
美国猪肉的质量如何?
美国猪肉业一直提供有益健康、品质**、重视安全性的高品质猪肉产品。全美国的养猪产业均已玉米为主要饲料。饲料、科技、良好的饲养方法、及合理的牲畜处理,是美国可向世界各国提供安全优质猪肉的重要因素。
高档(高价)牛肉的**标准是什么?
有了高档**才能生产高档(高价)牛肉,高档**的标准是:
1.高档(高价)**的品种标准
28个黄牛品种和杂交类群牛中,不是每个品种牛都能生产高档(高价)牛肉,只有体型较大的中原、东北**带,西北西南地区部分品种牛可生产高档牛肉。
2.高档(高价)**的性别标准
在**30月龄内,高档(高价)**的性别标准为去势(**)公牛、未生育母牛。
3.高档(高价)**的年龄标准
**年龄的大小是生产高档(高价)牛肉成败的关键之一,**屠宰时30月龄为标准,大于30月龄的**较难生产高档(高价)牛肉。
4.高档(高价)**的体重标准
在**30月龄内的体重标准为大于550千克。
5.高档(高价)**的体膘标准
在**30月龄内体膘的标准为满膘,用手指压摸牛背部时有厚实的脂肪(参考230问)。
6.高档(高价)**的体型外貌标准
高档(高价)**的体形外貌标准为长方形或圆筒形,毛色光亮滑顺、丰满。
7.高档(高价)**的健康标准
高档(高价)**的健康标准为健壮无病,四肢活动灵活,体表无划伤,无伤疤、结痂。
猪肉质量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消费者在农贸市场内购买鲜猪肉,不像专业人员能借助仪器设备对其进行检测,只能凭感官辨别肉质的新鲜程度和是否是注水猪肉,简单方法为:
一、新鲜猪肉的肌肉色泽鲜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骨头为白色或微**。
二、猪肉外表微干或微浸润,不粘手,切面应不渗水或不渗血水,反之即为注水猪肉。
三、新鲜猪肉应具有的正常气味:无异味和臭味。变质或不新鲜的猪肉会散发出异味和腐臭味。
另外还有一种简易检测水分方法:用餐巾纸贴于猪肉切面或猪肉表面,数秒钟后撕下,用打火机点燃,能全部燃烧的是正常新猪猪肉,反之为注水猪肉。
牛肉分级 各国牛肉的级别如何划分
美国牛肉分8个级别
美国牛肉的质量级依据牛肉的品质(以大理石纹为代表)和生理成熟度(
年龄)将牛肉分为:特优(Prime)、特选(Choice)、优选(Select)
、
标准
(Standard)、商用(Commercial)、可用(Utility)、切碎(Cutter)
和制罐
(Canner)八个级别。生理成熟度以年龄决定,年龄越小肉质越嫩,
级别越高,共分为A、B、C、D和E5级。A级为9至30月龄;B级为30至42月龄;C
级为42至72月龄;D级为72至96月龄;96月龄以上为E级。
而年龄则以胴体骨骼和软骨的大小、
形状和骨质化程度及眼肌的颜色和质地为依据来判定,其中软骨的骨质化为最重要的指标,
年龄小的动物在脊柱的骨头上端都有一块软骨,随着年龄增大,这块软骨逐渐骨质化而消失。
这个过程一般同胴体后端开始,最终在前端结束,
这个规律为判定胴体年龄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加上对骨骼形状、肌肉颜色的观察,
即可判定出胴体的生理成熟度。
大理石纹是决定牛肉品质的主要因素,它与嫩度、
多汁性和适口性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同时它又是最容易客观评定的指标,
因而品质的评定就以大理石纹为代表。大理石纹的测定部位为第12肋骨眼肌横切面,
以标准板为依据,分为丰富、适量、适中、少、较少、
微量和几乎没有这七个级别。
当生理成熟度和大理石纹决定后就可判定其等级了,年龄愈小,
大理石纹愈丰富,则级别愈高,反则越低。
家畜肉类的色泽有什么学问?
家畜肉类约含74%~78%的水分,经调理后将减少约50%的水分,故经调理后的肉类要比原来的生肉减少了许多份量。猪肉呈淡红色,肉的纤维细腻而富于脂肪,不仅滋味甘美,适合于各种烹调条件,同时亦能配合各种蔬菜使用,故在一般菜肴中用途极广。
牛肉呈红褐色或暗红色,脂肪呈**,纤维粗糙,与猪肉的肉质迥异。各部位的肉质有明显的差异,在调理时,可依据要求选择不同部位和采取不同调理手法。经调理后的牛肉,具有极醇厚的香味。
羊肉呈红褐色或暗红色,脂肪呈白色,肉质纤维柔软,具有浓郁的腥味,因此在调理时必须施以适当的方法去腥。
怎样识别猪肉是否经过肉品品质检验
我国的生猪检疫工作具体由各地的农牧行政管理机关执行。通常是屠宰前活检(验血抽检瘦肉精、肉眼判别口蹄疫等),宰后肉检(寄生虫、原虫等)。对检验合格的肉品予以检验合格证明,同时在猪肉上盖上蓝色的检疫合格章。
只要在猪肉上检查印章,就能发现猪肉是否经过“肉品品质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