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苗之萱 给各位分享植绒的测试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植绒墙纸?植绒墙纸好不了?植绒壁纸的优缺点(植绒墙布效果图)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植绒墙纸?植绒墙纸好不了?植绒壁纸的优缺点
植绒墙纸:是将短纤维植入底纸,产生质感极佳的绒布效果。
优点:
1.全环保
2.质感好,立体感强
3.耐脏不掉色
缺点:打理稍显复杂。
AATCC的具体内容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简称AATCC)是辨别与分析纺织品的色牢度、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的非官方机构。AATCC的职责是采用标准化办法普及纺织品染料和化学物质的深层知识,AATCC标准广泛应用于,其适用范围为:
1. 纺织产品化学性能
2. 纺织品研究测试方法
整套AATCC标准 上下两册共135个中英文标准 目录如下: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
AATCC 测试方法的修订
AATCC 6-2001 耐酸碱色牢度
AATCC 8-2001 耐摩擦色牢度:AATCC耐摩擦色牢度测定器
AATCC 15-2002 耐汗渍色牢度
AATCC 16-2003 耐光色牢度
AATCC 17-1999 湿润剂,评定
AATCC 20-2002 纤维分析:质量
AATCC 20A-2000 纤维分析:数量
AATCC 22-2001 排水:喷雾试验
AATCC 23-1999 耐烟熏色牢度
AATCC 24-1999 昆虫,纺织品耐
AATCC 26-1999 硫染纺织品用剂:加速
AATCC 27-1999 湿润剂:再湿润剂评定
AATCC 28-1999 纺织品防昆虫、害虫
AATCC 30-1999 耐真菌活性,纺织品材料的评定:纺织品材料耐霉菌防腐烂
AATCC 35-2000 耐水渍:雨水试验
AATCC 42-2000 耐水渍:冲击穿透试验
AATCC 43-1999 丝光处理湿润剂
AATCC 61-2003 耐家庭、商业洗涤色牢度:加速
AATCC 66-2003 机织物折痕回复:回复角
AATCC 70-2000 排水:滚筒水击动态吸收试验
AATCC 76-2000 纤维表面电阻
AATCC 79-2000 漂白纺织品的吸收性
AATCC 81-2001 湿加工时纺织品水萃取PH值
AATCC 82-2001 漂白棉布中纤维素分散质的流度
AATCC 84-2000 纱线电阻
AATCC 86-2000 干洗:应用设计和整理的耐久性
AATCC 88B-2003 多次家洗后织物缝线处的平滑性
AATCC 88C-2003 织物多次家洗后留下的折痕
AATCC 89-2003 棉的丝光处理
AATCC 92-1999 氯,存留的,张力损耗:单个取样法
AATCC 93-1999 织物耐磨:加速剂方法
AATCC 94-2002 织物整理:鉴别
AATCC 96-2001 机织和针织物(毛织物除外)商业洗涤后尺寸变化
AATCC 97-1999 原纱和/或已处理纺织品的可提取成分
AATCC 98-2002 含过**氢的漂白槽中的碱
AATCC 99-2000 机织或针织毛纺织品尺寸变化:松弛、收缩和毡合
AATCC 100-1999 纺织品材料上耐细菌整理:评定
AATCC 101-1999 过**氢漂白色牢度
AATCC 102-2002 过**氢漂白,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
AATCC 103-1999 用于退浆的细菌性α淀粉酶,化验
AATCC 104-1999 耐水滴色牢度
AATCC 106-2002 耐水浸色牢度:海水
AATCC 107-2002 耐水浸色牢度
AATCC 109-2002 耐低湿度大气臭氧色牢度
AATCC 110-2000 纺织品的白度
AATCC 111-2003 纺织品耐气候性
AATCC 112-2003 织物挥发甲醛,测定:封罐法
AATCC 114-1999 氯,存留的,张力损耗:多次取样法
AATCC 115-2000 织物静电依附:织物—金属试验
AATCC 116-2001 耐摩擦色牢度:旋转垂直耐摩擦色牢度测定器法
AATCC 117-1999 耐高温色牢度:干燥(不包括熨烫)
AATCC 118-2002 排油:耐烃试验
AATCC 119-1999 平面磨蚀引起的色变(消光):屏蔽电线方法
AATCC 120-1999 平面磨蚀引起的色变(消光):金刚砂方法
AATCC 121-2000 地毯玷污:可视评定法
AATCC 122-2000 地毯沾污:使用沾污法
AATCC 123-2000 地毯沾污:加速沾污法
AATCC 124-2001 织物多次家洗后外形
AATCC 125-1991 耐水耐光色牢度:交替暴露
AATCC 127-2003 耐水性:流体静压试验
AATCC 128-1999 织物折痕回复:外形
AATCC 129-2001 耐高湿度大气臭氧色牢度
AATCC 130-2000 排除污垢:油污排除法
AATCC 131-2000 耐褶裥色牢度:蒸汽褶裥
AATCC 132-2003 耐干洗色牢度
AATCC 133-1999 耐高温色牢度:热压
AATCC 134-2001 地毯的静电性
AATCC 135-2003 机织和针织物自动家洗时尺寸变化
AATCC 136-2003 黏合或层压织物的黏合强度
AATCC 137-2002 瓷砖上小地毯背面沾污
AATCC 138-2000 清洁:铺地织物的清洗
AATCC 139-2000 耐光色牢度:致光色变现象的观察
AATCC 140-2001 轧-烘处理过程中染料和涂剂泳移
AATCC 141-1999 碱性染料与丙烯酸纤维的相容性
AATCC 142-2000 植绒织物经多次家洗和/或在投币自动干洗后外形
AATCC 143-2001 衣服和其他纺织成品多次家洗后的外形
AATCC 144-2002 湿处理织物所含碱:整体
AATCC 146-2001 分散染料的分散性:过滤试验
AATCC 147-1998 织物材料抗菌活性测定:平行条纹法
AATCC 149-2002 螯合剂:氨基聚羧酸螯合作用值及其盐分;草酸钙法
AATCC 150-2003 服装自动家洗时尺寸的变化
AATCC 151-2003 污物再沉积
AATCC 154-2001 分散染料的热固定性
AATCC 157-2000 耐溶剂滴色牢度:全氯乙烯
AATCC 158-2000 全氯乙烯干洗后尺寸变化:机械法
AATCC 159-1999 尼龙上酸和金属络合酸性染料的转移
AATCC 161-2002 螯合剂:金属引起的分散染料色度*暗;控制
AATCC 162-2002 耐水浸色牢度:氯化水池
AATCC 163-2002 色牢度:留存染料转印;织物对织物
AATCC 164-2001 耐高湿度大气中**氮色牢度
AATCC 165-1999 耐摩擦色牢度:铺地织物-AATCC耐摩擦色牢度测定器
AATCC 167-2003 分散染料的起泡性
AATCC 168-2002 螯合剂:聚氨基聚羧酸的活性成分含量极其盐分;铜硝酸过**乙酰法(PAN)
AATCC 169-2003 织物的耐气候性:氙灯暴露
AATCC 170-2001 粉状染料的喷撒性:评定
AATCC 171-2000 地毯:热水萃取法
AATCC 172-2003 家洗耐无氯漂白色牢度
AATCC 173-1998 CMC:小色差合格率计算
AATCC 174-1998 地毯耐微生物活性测定
AATCC 175-2003 耐脏:绒毛铺地材料
AATCC 176-2001 染料剂分散质斑点:评定
AATCC 178-1999 纬向染疵:可视测定和渐次调和
AATCC 179-2001 自动家洗时缠绕引起织物和衣服变形
AATCC 180-1997 高温下耐光色牢度:受装置控制的天然光温度
AATCC 181-1997 高温下耐光色牢度:受装置控制的天然光温度和湿度
AATCC 182-2000 溶液中染料颜色的相对强度
AATCC 183-2000 紫外线穿透织物强度
AATCC 184-2000 染料喷撒性能:测定
AATCC 185-2000 螯合剂:过**氢漂白槽中的百分含量:铜硝酸过**乙酰(PAN)指示剂方法;
AATCC 186-2001 耐气候性:紫外线和湿度暴露
AATCC 187-2002 织物的尺寸变化:加速的
AATCC 188-2003 家洗耐钠、次氯**漂白色牢度
AATCC 189-2002 地毯纤维含氟量
AATCC 190-2003 耐活性氧漂白洗涤剂家洗的色牢度:加速酸性纤维素酶,作用于:最大负荷量洗涤器
AATCC 191-2003 木纤维质酵酶酸一洗衣机顶部装载的影响
AATCC 192-2003 织物的耐久性:有水或者无水情况暴露于电孤光下
AATCC 估测步骤1 着色变化的灰度
AATCC 估测步骤2 着色的灰度色标
AATCC 估测步骤4 深度测试的标准深度级别
AATCC 估测步骤5 织物手感:主观估测指南
AATCC 估测步骤6 工具性颜色检测
AATCC 估测步骤7 测试样品颜色变化的仪器评估
AATCC 估测步骤8 AATCC-9-步色级转移尺
AATCC 估测步骤9 织物色差的视觉评估
AATCC 测试方法中使用的特殊仪器和材料
1993年AATCC标准参考清洁剂和一般洗涤清洁剂
2003年AATCC标准参考液体洗涤清洁剂
家庭洗涤测试条件的标准化
在可燃性测试之前对家庭洗涤织物进行标准实验实践来区分耐久和非耐久整理
主观分级过程的术语
多实验室测试的ASTM方法概述
2003年5月1日修订 AATCC标准术语
1999年5月1日修订 AATCC撰写测试方法格式指南
2000年5月1日修订 AATCC测试方法的程序规则和技术委员会
毛呢面料检测标准是什么?一般有什么内容?
国标GB/T18401-2003
一般有:甲醛A:小于等于20PPM。B:75PPM.C:300PPM
PH值:A:4.0-7.5.B:4.0-7.5C:4.0-9.5
偶氮限量A:禁用.B:小于等于20PPM。C:小于等于30PPM
请问一下摩擦色牢度实验机的工作原理?
介绍一下日标摩擦色牢度测试仪:
日标摩擦色牢度测试仪是以日本工业标准【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方法】中『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JIS L0849)中规定的摩擦试验机Ⅱ形(学振形)为标准的试验机。主要用于染色纤维制品的耐摩擦色牢度的评价和判定。通过对各种选配附属部件的交换,可适用于植绒加工布料的「植绒强度试验」,人造革的「摩擦脱色试验」,纸板、印刷油墨、涂料等的「耐摩擦、摩耗试验」等。可适用于多种素材的耐摩擦试验机。
符合标准: JIS L0849/L1084/P8136
谁知道国家规定的羽绒服的检验方法
2003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GB/T186765-2003《羽毛羽绒》和GB/T10288-2003《羽毛羽绒检验方法》两个标准,将于2004年5月正式实施。这套标准的实施将结束长期以来我国内外贸加工分离的局面;标准中新增微生物指标检验,将使中国羽绒制品真正进入“绿色”时代。
两个标准战壁垒
早在1989年前,我国就有羽绒的部颁标准。
1989年中国在国际上率先**了GBN289-1989《出口羽毛》和GBN290-1989《出口水洗羽毛》,同时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GB10289-88《出口水洗羽毛检验方法》和GB10288-88《出口羽毛检验方法》。后来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参考我国的标准,制定了自己的标准。
1997年,又对GBN289-1989《出口羽毛》和GBN290-1989《出口水洗羽毛》进行了修订,于1999年4月1日颁布实施,即GB/T17685-1999《羽毛羽绒》。这次标准的修订,具有两个特点:将出口羽毛和出口水洗羽毛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融收购、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标准改变了我国羽毛羽绒行业标准不统一,各个部门依据不同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制定各自标准的状况,促进了国内羽毛羽绒行业标准化的发展。
2001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对现行标准GB/T17685-1999《羽毛羽绒》及与之相配套的GB10289-88《出口水洗羽毛检验方法》和GB10288-88《出口羽毛检验方法》进行了合并及修订,形成了GB/T186765-2003《羽毛羽绒》和GB/T10288-2003《羽毛羽绒检验方法》两个标准。新标准着重在于微生物指标的设置和检验方法的变更。
中国羽绒及其制品从2000年开始就不断遭到消费国的技术壁垒的冲击,主要是要求对产品进行微生物检验,严重影响了羽绒的正常贸易。
美国提出对中国的羽绒加工企业进行认证。美国IDFL(美国国际羽毛局)实验室透露,美国规定如果企业要在美国销售羽绒,其加工厂必须取得消毒许可。
2003年生效的美国商务部的纺织品贸易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公告《中国**纺织品防卫方案》,是在对中国取消纺织品被动配额以后的又一项限制纺织品进口的措施,对我国的产品**力很大。
日本实施新的普惠制,羽绒寝具被取消普惠资格。根据日本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普惠制,床上用品被取消了普惠资格,这将对我输日床上用品造成损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羽绒寝具。
高度关注微生物
在以往对欧盟国家的羽绒及其制品的贸易中,只有意大利卫生部法令要求在耗氧指数超过标准规定才进行以下4种细菌的检测:嗜温性需氧细菌、粪链球菌、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进口商针对其进口商品的安全卫生提出了诸多严格的要求,增加或加强了有关安全卫生的检测项目。欧盟其他一些国家近两年来也对我国出口的羽绒及其制品要求这4种卫生指标检测,造成我国出口欧盟国家的羽绒产品受阻。
由于这4种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羽绒原毛的收集、贮存和加工生产过程中都可能造成细菌污染和繁殖,特别是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胞杆菌,对外界环境有极强的抵抗能力,有的可在5%的石炭酸中生存10~15小时,在3%的福尔马林中生存24小时,能耐煮沸1小时、耐150℃干热1小时,因此用一般的消毒灭菌方法难以将其**,因此大多数羽绒产品都能检出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胞杆菌。
新标准对微生物及嗜温性需氧细菌、粪链球菌、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都作了明确定义,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标准都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因此,生产加工企业要在微生物的处理上下功夫。
定义新解“含绒量”
“含绒量”即:羽绒羽毛中绒子和绒丝含量的百分比。这是我国羽绒行业自创业至今使用的一个定义,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的几代羽绒业内人士已经认可了这个定义。然而,这个定义和国际上存在着差异,国际上叫“绒子含量”,即羽绒羽毛中绒子的百分比。侧重点不同,定义不同。从字面上***的 “含绒量”和国际上的“绒子含量”差异较大,大家应该注意的是GB/T17685-2003 《羽绒羽毛》中的“绒子含量”的定义虽然没有了绒丝,但并没有提高“绒子”的绝对含量,因为技术指标中对绒丝有具体的规定。
库房条件要求高
现行标准中库房条件为“应为清洁、*凉、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消毒的专用仓库”。GB/T17865-2003中增加了“水洗绒和未水洗绒分仓库贮存”,提高了对库房的要求。
因为标准中有了对微生物的要求,如果库房条件跟不上,会产生2次污染,使微生物的技术指标很难达到要求。在羽绒生产过程中,有必要实行微生物的全程控制,首先在生产过程中要能控制消除菌源,生产工艺中达到灭菌目的,同时在生产、贮存、运输过程各环节要求做到封闭式无菌化操作,车间要求干净、清洁,设备要经常清洗、消毒,仓库要求通风、防潮,包装要求完善、密封,以免在杀菌后再次污染而带菌。标准规定库房包垛离开地面30cm以上,距库顶100cm以上,墙距、垛距50cm以上。不同品种、规格应分别分垛。未水洗羽毛绒贮存时间不宜超过一年,水洗羽毛绒贮存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超过者应进行复查。在运输中要求保持干燥、卫生,勿与易燃品或有强烈气味的物品混装。
检验方法作调整
《羽毛羽绒检验方法》标准中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也作了相应的修改。抽样数量和样品处理方式基本采用了IDFB方法,根据我国现有的检验设备的情况,作了适当调整。比如保留了拌样、缩样方法,适当增加了填充量500g/件以下的羽绒服装等制品的抽样数量。组成成分检验基本采用IDFB的方法,即不用小样除灰机、竹筛与拣样盘,而采用分拣箱,分两步分拣,这也是欧洲标准和日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鹅、鸭毛绒的种类鉴定也基本采用IDFB的方法,该方法与我国现行方法比较接近。
耗氧量检验方法将振荡器的频率、振幅分别改为150次/分和40mm。振荡时间改为30分钟。振荡容器采用2L广口塑料瓶并水平振荡。标准筛孔径改为0.1mm(150目)。用于滴定的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1moL/L,并不再用草酸钠溶液标定,滴定时增加磁力搅拌器。这些改动基本与IDFB方法和欧洲标准方法一致。
在蓬松度测定方法中增加了样品的烘干与恢复过程,增加了从立方英寸到厘米的换算公式。
残脂率测定方法增加了抽提前样品的烘干过程。增加了用浓缩器回收**的过程。
同时,该标准还改进了透明度仪器的结构,而透明仪器的定购将由中国食品进出口商会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监制,确定生产厂家。在透明度测定方法中,样液制备所用仪器设备与制备过程同耗氧量测定方法改进了透明度计的结构,使之更易操作,且更准确,强调应先使用600mm透明度计,只有当透明度超过600mm时,才用600mm以上的透明度计。
小资料
我国是生产鹅、鸭毛绒大国,年产毛绒12万吨左右(其中纯绒约两万吨),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50%。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内销的羽绒服在2500万件左右,羽绒被400万条,人均占有率为4%左右。2003年1~11月,羽毛羽绒及其制品出口金额为12.54亿美元,其中,羽绒原料出口3.37万吨、2.13亿美元;羽绒服装出口4298万件、6.37亿美元;羽绒睡袋出口39万条、828万美元;羽绒寝具出口6646万条(个)、3.76亿美元。
背景资料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贸易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来自国外的贸易壁垒接踵而来,尤其涉及到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壁垒更多。羽绒由于是动物源产品,涉及到环保、安全等问题,不断受到来自欧美国家的挑战。从2001年开始,欧共体和美国、加拿大纷纷提出对中国的羽绒制品进行微生物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不能入关,我们已经有多次被退货的经历,严重影响了羽绒及其制品的出口。现在,欧共体已经正式制定了羽绒微生物检验标准,并要求所有欧共体国家共同执行,使得羽绒的技术壁垒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现行GB/T17685-1999 《羽绒羽毛》标准修订于1997 年,当时国际上还没有涉及到微生物检验这个问题,而现在国际上有了这方面的要求,我们的标准不利于我国羽绒及制品的出口,也不利于企业在对外交涉中保护自身利益。另外,该标准所涉及的是用以制作服装、床上用品的羽绒羽毛填充料。其中的耗氧指数、清洁度、微生物等指标均为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如果产品的上述指标达不到要求,就可能造成产品含有细菌并造成细菌的再繁殖,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皮肤坏死症,危及人体健康。
为此,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对现行标准GB/T17685-1999《羽毛羽绒》进行修订,并对与之相配套的GB10289-88《出口水洗羽毛检验方法》和GB10288-88《出口羽毛检验方法》进行了合并及修订,形成了GB/T186765-2003 《羽毛羽绒》和GB/T10288-2003《羽毛羽绒检验方法》两个标准。
这两个标准的修订,填补了标准微生物方面的空白,更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促使产品向安全、卫生方向发展,为树立中国羽绒制品的安全、卫生的形象奠定基础。
ps植绒卷材要通过欧标吗?
咨询原料供应商,pvc一般很难做到环保增塑剂太多。而且每个行业的环保标准是略有不同的,看要执行怎么样的比标准
纺织品检测有哪些标准
■ 检测项目
物理性能(Physical Property):密度、纱支、克重、纱线捻度、纱线强力、织物结构、织物厚度、线圈长度、织物覆盖系数、织物皱缩或织缩率、曲斜变形、拉伸强力、撕裂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力、粘合强力、单纱强力、纱线的单位线密度强力、防钩丝、折痕回复角测试、硬挺度测试、拒水性测试、防漏性、弹性及回复力、透气性、透水汽性能、一般成衣燃烧性、儿童晚服燃烧性、胀破强力、耐磨性测试、抗起毛起球性等
色牢度(Colorfastness):耐皂洗色牢度(小样)、耐摩擦色牢度、耐氯水色牢度、非氯漂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实际洗涤色牢度(成衣、面料)、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照色牢度、耐海水色牢度、唾液色牢度
尺寸稳定性(Dimensional Stability):水洗机洗尺寸稳定性、手洗尺寸稳定性、干洗尺寸稳定性、蒸气尺寸稳定性
外观持久性(Apperance After Wesh):水洗机洗外观稳定性、手洗外观稳定性、干洗外观稳定性
化学成分分析(Chemical Analysis):PH含量、甲醛含量、含铅量、偶氮染料测试、重金属含量测试、吸水性、水份含量、异味、棉的丝光效果、热压、干热、储藏升华、酸斑、碱斑、水斑、酚醛泛黄等
成分分析(Fiber Content Analysis):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含绒量等
相关的依据检测标准
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DIN 德国标准学会
AATCC 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 AS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ASTM 美国测试材料协会 JIS 日本工业协会
US CPSC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FZ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WS 国际羊毛局
BS 英国标准协会 IDFB 国际羽绒羽毛局
CAN 加拿大标准委员会 以及更多……
检验方法
一、甲醛含量的测定(GB/T 2912.1——1998)
二、pH值的测定(GB/T 7573——2002)
三、耐水色牢度的测定(GB/T 5713——1997)
四、耐汗渍色牢度的测定(GB/T 3922——1995)
五、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GB/T 3920——1997)
六、耐唾液色牢度的测定(GB/T 18886——2002)
七、异味的测定
八、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1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