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欧阳昌山 给各位分享3.3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标准分数的概念及作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
标准分
考生在接受测验后,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叫原始分。原始分反映 了考生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但是,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间差异 状况,不能刻划出考生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也不能说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测试上应获得什 么样的分值。
导出分是在原始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解决原始分所没 有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就是为了更好、更科学地解释分数的含义,进行分数的组合,实现 分数的等值化。这种把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的过程,称作分数转换。导出分的种类有很多 ,最常用的是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
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 的相对位置的。求法如下:
Z=X-X-/S
式中,X为原始分数,X-为原始分的平均数,S为原始分的标准差。
Z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作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作为单位表示距离的。它由正负号和绝 对数值两部分组成,正负号说明原始分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数,绝对数值说明原始分距离平 均分数的远近程度。一批分数全部转换成Z分数后,它们的整个分布形态并没有发生改变。Z 分数准确地刻划了一个分数在一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但是,由于Z分数有负值,常带有小 数,不易被人理解和应用。因此人们在Z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从而发展起了一系列其 他形式的标准分。转换通式为:
Z′=αZ+β
式中,Z′为其他形式的标准分,α是转换方程的斜率,β是转换方程的截距。
我国普通高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所使用的标准分,就是用刚才介绍的方法进行转换的。
即:
T=500+100Z
公式中取500为平均分,100为标准差
标准分制度的内容
建立标准分制度一般应由以下环节构成:①各省仍按以往的方法组织评分,然后合成每个考 生的各科原始分,并且统计各科的每个分数上的考生人数。②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部分省级 考试机构的配合下进行当年与往年的分数等值。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确定原始分数与标准分数的转换关系, 各省考试机构根据转换关系,得出省级常模量表分数。(各省在转换时,可以根据分数分布 具体情况有些微调)③各省考试机构公布省级常模量表分数。(原始分不公布)
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包括全国常模和省常模)、等值量表分数组成。具体讲: 常模量表分数反映一次考试考生成绩在考生总体中的位置,分数值与这一位置有关。由于高 考是全国统一考试,分省进行录取,所以标准分数转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全国考生做为 一个总体进行分数转换,另一种是把每个省的考生做为一个总体进行分数转换,这样建立的 常模量表分数能够准确地刻划考生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使不同学科的成绩能够进行比较, 但还不能以此进行逐年的比较。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就需要等值量表分数来完善。
标准分数的理解和使用
常模转换分数是根据高考的目的,按照正态分布的原理,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这种 标准分数的平均分为500,标准差为100,每一常模转换分数都与该分数以下的考生数与考生 总数的比例有确定的对应关系。
如某考生物理高考成绩为690分,我们就可以查高考标准分与百分等级对照表,得出该考生 以下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查表690分对应的比例为097127998(即97127998%),若该生为去年某省理工类考生,去年理工类考生数为9724人,则他超过9445人,比他分数高的考生约有279人(算法:9724×(1-097127998)),这样我们很容易看出考生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较精确地刻划了考生在团体中的水平。另外,再次强调考生的各科成绩和综合分都是用常模量表分数来表示的,各科成绩相加不等于综合分。综合分是根据各科标准分进行合成,然后按常模量表分数转换方法得到的。请大家不要与原始总分混淆,也不要误认为综合分是各科标准分的平均分。
在使用原始分的省份,考生得知自己的各科分数和总分后,就要用各类学校录取分数线来衡 量自己的成绩是上何类分数线,进而估计自己大概能上哪一类学校。但是在估计中,由于不 能知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所以往往盲目性很大。
使用标准分数以后,考生很容易得知自己的总成绩和各科成绩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各类学 校录取分数线在常模分数量表的位置,进而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和预测自己能上哪一类学校 ,把握有多大。
标准分转换以后,考试机构在高考后送到考生手上的和在档案中存放的是这样的成绩单:
考号 姓名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理综 综合分
10050516 张华 592 598 642 581 619 636
百分等级 821 837 922 791 883 913 成绩通知单的含义是:
张华的综合分为636,百分等级为913,则可知张华在全省理工类考生中的位置,即有91. 3%的考生成绩比张华成绩低。学科成绩的含义与之相同。因为各学科成绩具有同样的参照点 ,所以我们还可以对各学科之间进行比较。这样我们不难看出,张华的外语较好,物理较差 。又如,某理工类考生综合分为695分,对应的百分等级为974,当年理工类考生总数为110285人,在该生以上大约有2822人,而当年理工类本科录取分数线为633人,对应的百分等级为908,则上线人数约为10120人,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为658分,除掉多投档的人数实际能录5240人(即6228÷12=5240)。从以上情况分析,该生估计可能被重点大学录取。但是,我们也应知道录取新生既要看综合分的高低,还要考查相关学科的成绩,另外重要的一点要看考生所报志愿学校的生源情况,考生在所报学校考生中的位置以及思想表现、身体状况、高中毕业会考成绩等情况。
(6)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后的分数顺序知:各科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每科成绩的排列顺序 不发生变化,即原始分高的标准分也高,原始分低的标准分也低,原始分相同的转换后标准 分也相同。但综合分的前后顺序与原始总分的前后顺序相比有一些变化。从总体上说原始总 分与综合分一致性程度很高,虽然变动的范围不大,但由于高校是“按总分划线录取的”, 人们自然会问:哪些考生不影响录取,哪些考生影响录取?综合分这种前后次序的变动是否合理?
①高分段和低分段的考生。由于次序变化幅度很小,所以不管按哪种办法计算总分,不影响 其是否录取。也就是这说,优秀考生不管按什么办法算总分都会录取,差生不管按什么办法 算总分,都不会被录取。
②对总分处于最低录取线边缘的考生,由于原始分数算总分与标准分数算总分的方法不同, 两种总分排序前后不同的幅度虽然不大,也会有少数考生出现录取受到影响的情况,有的考 生原始分总分未上线,但转换为标准分后上线了;有的考生原始分总分上线了,但转换为标 准分后却没有上线。但总的来说,这种录取受影响的情况所占考生的比例很小。
在原始分总分合成中,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结果。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取 决于各科分数分布的标准差的大小,标准差大(即考生分数分布比较分散,分数距离拉得比较大),在总分中的权重就大,反之标准差小,在总分中的权重就小。也就是说在原始分中标准差大的,在总分累计中作用大,而标准差小的在总分中起作用小,这就使各科在录取中应有的权重就不能体现出来。显然,这种原始分累加计算总分是不合理的。使用标准分后,各科原始分转换为平均分为500分,标准差为100分的标准分,各科分数就有共同的参照点,也有相同的单位,统一到同一“量尺”上的分数。这样的各科标准分合成转换为综合分,保证了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因此是合理的,上述少数学生录取与否因转化为标准综合分后受到影响是正常的、合理的、科学的,这正是标准化制度克服原始分制度的缺点而显示其优越性的结果。
简述统计学中的标准分的实际意义
统计意义意识说统计认结显著 检验问题结A结显著说统计显著即统计意义
标准10分 的意义是什么
标准10分和T分数都是Z分数(标准分数)的变式常用的导出分数没有标准10分数,而是标准9分数。是把原始分数分为九段。
标准常模分数的常模是重点,离差智商和比率智商是常模分数,T分数和标准10分数是标准分数
急~~!!!求高中美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实录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 徐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出百分数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六年级体育课上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
生:篮球赛。
师:我们班比了吗?(比了。)
师:赢了还是输了?(输了。)
师:真遗憾!通过这次比赛,你认为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生:投篮要准。
师:看,(课件)多么激烈的比赛,下次再比赛,一定要选投篮准的同学上场,那怎么选择才合理呢?老师这儿有一份统计的数据资料,你能根据我们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明由谁上场为好吗?
出示表格
姓名
投球数
投中数
高振达
25
14
徐牧新
20
11
宋达
50
27
学生讨论
生:选择徐牧新,因为他的没投中数最少;
生:不行,如果一个人只投了一个,没进,虽然他的没投中数最少,能选他吗?
师:是不行,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按都投100个算,他们分别投入了56个,55个和54个,应该选高振达;
生:也可以求投中数占投球数的几分之几?然后通分比较大小,很清楚地就能看出由谁上场最合适。
师:是,求谁的投中数占投球数的比率高就由谁上比较合理。(课件)
师:像这几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表示(课件),认识这些数吗?
生:认识,百分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信息交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师: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有关它的哪些知识?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百分数?
生:我想知道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生:我想知道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生:我想知道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
生:我想知道百分数和分数、小数都是怎么互化的?┅┅
(板书:意义 与分数的区别 用途 写法和读法┅┅)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这几方面的知识,其余内容我们在下节课再继续研究。
师: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资料,对吗?
生:对。
师:下面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和大家一起分享(课件)
生:学生读出各自不同的百分数,并试着说出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略)
师: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份资料:
二十小学去年有学生2740人,六学年约占14.1%,毕业生合格率达100%,毕业生优秀率达31.7%
师:谁想来读一读?(找一名同学来读)
师:这里出现了几个百分数?
生齐说:三个。
师:你能挑取其中的一个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第一个表示六级人毕业生人数占学校总人数的14.1%。
生:第二个百分数表示合格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0%。
生:第三个百分数表示优秀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1.7%。
师:(出示这三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你看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的数。
师:能用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来说吗?
生: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师:你们能来总结一下什么是百分数吗?
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板书意义)
师:我们再来看看投球的那份资料,现在你能挑取这三个百分数中的一个来说说它表示的意义吗?
生:56%表示的是高振达的投中数占投球数的56%。
生:55%表示的是徐牧新的投中数占投球数的55%。
生:54%表示的是宋达的投中数占投球数的54%。
师:像这几个投中数占投球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也可以叫它为命中率。还有我们刚才所说的合格率,优秀率,这些比率都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例如:出勤率、发芽率、出油率、成活率……这些比率都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所以,你说百分数还应该叫什么?
生:还应该叫百分率。
师:你的想法很准确。(板书百分率)
师:同学们看看百分数的概念和我们前面所学的什么知识很相似?
生:比的知识。
师:相似在哪里?
生: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的。
师:百分数可以看成一个特殊的比的形式吗?
生:应该可以。
师:特殊在哪里?
生:百分数的比的后项都是100。
师:那你说百分数还可以叫什么?
生:应该也可以叫百分比。
师:对。(板书百分比)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遍百分数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百分数,你能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来说说百分数和分数都有哪些区别吗?
生:读法不同。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分数可以读作一百分之一,而百分数读作百分之一。
师:听出区别了吗?
生齐说:听出来了。
生:写法也不同。分数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再写分子;而百分数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师:(板书一个百分号),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齐说:认识,百分号。
生:分子也不同,分数的分子一般只能是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生:分母也不同,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非零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只能是一百。
生:分母不同,单位也就不同了,分数的分数单位只要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而百分数的单位只能是百分之一。
生:意义也不同,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而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师:你说的意义不同,这是百分数和分数最根本的区别了,同学们请
看这样一道题:
现在请你来看一看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
1、一堆煤 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生:这两句话中的75/100和50/100可以用百分数表示,而剩下的三个不行。
师:为什么?
生: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师:那你们能总结一下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吗?
生:分数的意义是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的意义却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四、读书感悟,百分数的作用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知道百分数只能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分数不仅能表示具体的数量,也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那为什么还要有百分数的存在呢?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04页,看能不能找到合理的解释?(生看书)
生:据我了解百分数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统计和比较。
师:好,让我们来看一组资料,你能在这些百分数的对比中,得到哪些信息?
1、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我国耕地的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
2、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是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3、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28块,占金牌总数的9%;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32块,占金牌总数的10.6%。
生:从第一个信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说明我们国家的人口很多,可是我们国家的耕地的面积却只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从这两个百分数的对比中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控制人口了。
生:从这两个百分数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我们中国很伟大呢,用了7%的土地却养育了世界上21%的人口。
生:我从第二个信息中可以感受到我们国家应该注意保护森林资源了,不要再乱砍乱伐了。
生:我从第三个信息中可以感受到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师:俗话说得好,一杯牛奶强壮了一个民族,如今牛奶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食品,在选择牛奶时你也可以通过百分数来进行一下比较然后再做出选择。
生:从这两份光明牛奶中,我应该选择第二个,因为第二个的脂肪含量比较少。
生:我选择第一个,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一些。
师:不同的人针对不同含量的百分比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看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啊!
五、学生互评,总结百分数的写法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知道同学们已经会读百分数了,会写吗?
生齐说:会
师:好,拿出本子来,写出下面的百分数,注意书写规范。谁想到前面来写?
(找两个同学到黑板前来写,一个用**笔,一个用黄粉笔。其他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写。)
师:你能告诉我你写了几个吗?能用百分数来说说你的完成情况吗?
生:我写了六个,完成了60%。
生:我写了七个,完成了70%。
师:能让大家来猜猜你完成了几个吗?
生:我完成了65%。
生:他写了六个半。
师:能换个说法,加深一下难度吗?
生:我还有10%没完成。
生:他写了九个。……
师:让我们看看前面的两个同学写的,你认为谁写的好一些?
生:我认为用白色粉笔写的好,百分号的两个圆圈大小匀称。
生:我也认为用**笔写的好,百分号和前面的分子距离适度。
生:我觉得百分号的两个圆圈一定不要写太大了,否则容易和分子的零混淆。
师:按照我们刚才总结的写法,同学们接着把上面的任务完成了吧。
六、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师:好,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
(同学各自说出自己的收获)
师:刚才这些内容都学会了吗?
生:都会了。
师:达到100%了吗?
生(大声):达到了。
师:好,我们来验证一下
1、填空
选择合适的数填在( )中
45% 200% 98% 0.001% 75/100 100% 3.9%
(1)一本书已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全书 的55%;
(2)一根铁丝长( )米;
(3)一辆汽车严重超载,装的货物是限载重的( ), 这个司机要被吊扣驾驶照;
(4)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2、师:大海捞针是个成语,它可以用0.001%来说明它可能性很小,我们中国的神州系列宇宙飞船,六次发射,六次都取得了成功,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吗?
生:百分百中。
师: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吗?
生:100%。
师:你也能说一个成语用百分数来表示吗?可以举一些有具体数字的吗?
生:百里挑一,1%。
生:十拿九稳,90%。
生:一箭双雕,200%。
……
3、画一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50%(略)
4、师:我们二十小学的学生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操场太小,都希望操场能扩建,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看,这是一个低年级小同学为我们设计的未来操场的设计图,你能用百分数的知识说出各种彩砖所占的比率吗?
生:**的占总面积的24%。
生:绿色的占总面积的24%。
生:说明**的和绿色的一样多。
生:灰色的占总面积的52%。
生:三种砖正好占总面积的100%。
七、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上到这儿快结束了,老师对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是100%的满意,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度是多少呢?
师:知不足者方能进步,我相信我们六年二班的同学们只要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百分之百地付出努力,就会百分之百地收获成功,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参考资料:《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实录--佳木斯数学基地博客
反映一组数据波动特征的统计项目有哪些?
反映一组数据波动特征的统计项目有:
一、集中量数
描述一组数据的规律性的量数称为集中量数。它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教育评价中常用的描述一组评价对象一般水平的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等。
1、算术平均数
一组性质相同数据的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称为简单算术平均数,用公式表示为式中。
2、中位数
一组有序数据中,居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称为中位数,用符号Mdn表示。中位数也是描述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量数,但是由于中位数是靠位置确定的,而不是用全部数据求出的,因而损失一部分信息。当一组数据存在极端值或分组数据两端有不确定组限时使用中位数。
3、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是指n个数据连乘积的n次方根,用符号MG表示。当一组原始数据分布没有规律或呈偏态时,可用几何平均数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此时X表示每个原始数据。但实践中几何平均数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增长率。
二、差异量数
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一组数据除了具有规律性、集中趋势的特点,还有变异性、离中性的特点,正是这些数据上的差异,客观地反映了具体事物的实际形态。教育评价中用差异量数描述相同评价对象的某种属性评价结果的波动情况。常用的描述一组评价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主要有标准差、四分差、差异系数。
1、标准差
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的平均数称为该组数据的方差,用符号表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用符号表示。公式为当一组评价数据适合用算术平均数描述其规律性时,则用标准差描述其波动性。
2、差异系数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率称为差异系数,又称为相对标准差,符号为CV。从公式可以看出,差异系数不具有实际测量单位,是一种相对差异量数。要比较单位不同、或虽然单位相同但平均数相差比较大的两组或多组评价数据的离散性大小时,宜用差异系数。
三、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原始分数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之商,标准分数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描述某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相对位置的量数。
标准分怎么算?(不要说这么复杂的)
如何理解标准分
如何理解标准分 实行标准分制度是标准化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标准化考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高 制度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原始分数制度。原始分数就是考生在一份试卷中所得的卷面分数,往往用百分比的形式出现。例如:一份试卷的满分是100,得到 75分就意味着答对75%,但是原始分往往受 试题的难易影响,题目难了,原始分数就低,题目易了,分数偏高。如,一个人高考数学原始分是 75分,这个成绩到底是高还是低?这如果是在84年高考理科数学中的成绩(当时该科平均分只有 35.9分)这就是一个很高的成绩了;若这是 86年高考文科数学的成绩,则只是一个中等的成绩(当 考文科数学的成绩,则只是一个中等的成绩(当时该科平均分是 73.8)。因此,使用原始分制度 再加上试题本身的不稳定,考试中的分数就不等值,考生的水平就难以进行科学的比较。而标准分 是按正态分布原理而建立的分数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分数不但可以反映考生的水平高低,还可以 直接反映出该分数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我们看下面的例子,这是平时考试中,老师们经常作的统 计图,以便了解每个分数段的人数。
附图
当人数足够多,试题确实能反映考生的水平时,考生的成绩便会趋于这样一种“两头小中间 大”的分布(见上图中的虚线),我们称之为正态分布。经人们长期研究发现,与人有关的事物统计下来大多数都符合这种分布,如人的身高、体重、智力等;并且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座标所围的面积是恒定的(见下图)。
附图
例如,中线两边的面积各占50%,中线加一个单位以左面积是84.13%,朝两个单位以左面积 是97.72%,三个单位以左的面积是 99.87%,等等。
标准分制度正是以这为根据而建立的。我省高考实行的标准分把中线处成绩定为500,每个单 位为100。当高考后,全体考生的一个单科的原始分评出来后,将所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见见表 一,高考单科成绩百分位与标准分对照表),然后按每个分数的累计人数百分比转成标准分。例 如,50%位置的分数转为500分,84.13%位置的分数转为 600分,以此类推。这样,有了标准分 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人的水平,也可以同 时知道其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如某人语文得了600分, 表示他比全省84.13%的考生要好,如果全省有10万考生,则他的语文排在约16000名左右,而原 始分是不可能知道分数的位置的,这正是标准分的好处之一。
其二,以往高考是以原始分的总分划线录取的,由国家教育部按各科的重要性和在中学的学 习时数规定了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例如语文在理科类中所占有的比例应该是120/710=16.9%, 生物应占有70/710=9.8%等。我们看一看下面这张1985年全国高考理科的各科平均成绩表:
**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外语 合计
满 分 100 120 120 100 100 70 100 710
平 均 分 68.5 56.7 60.0 54.3 60.2 33.2 61.6 394.6
实占总分% 17.2 14.4 15.2 13.9 15.3 8.4 15.6 100
应占总分% 14.1 16.9 16.9 16.9 14.1 14.1 9.8 100
从表中我们看到数学和语文应各占总分的16.9%,但实 际只有14.4%和15.2%,而** 应占14.l%却占了17.2%,这说明当年高考总分划录取线时,**成绩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语文、 数学成绩的作用就相对降低了。这种原始分相加的方法就好像将100元港币加上100元人民币再加 上100美元得到的“300”元一样,不能反映其价值的高低的。1999年广东省实施的“3+X”科目 改革方案,将不再分文理科类,采取了综合分标准分和X单科标准分分别划线的方式,即将每个人 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的标准分加起来得到一个总分,然后按总分的高低排序,按以上方法转 换成综合分的标准分(见表2),X科目的各个学科也按原始分高低分别排序转换成各科目的标准 分。
使用标准分的意义
第一,标准分可以反映考生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 例如:某理科考生综合分为500,表示他在全体考生中50%的位置上,90年广东省高考理科 和体育类考生总数约78850人,所以他大概是39425名。 又如,某考生英语成绩700,表示他在全体考生中处于97.72%的位置,若今年广东省全体考 生数180000人,则比他高分的考生约 4104人。
第二,标准分便于划录取分数线,甚至在高考前就可以划出。 例如:当知道了考生的总人数为80419人,又知道第一批录取数是4278人,分数线若按录取 人数的110%划出,即4278*110%/80419=5.85%,从标准分百分位表(见表 3)中可以查出录 取分数线是660分。
第三,标准分便于各市、学校以及考生成绩的比较。 例如:甲乙两校考生高考物理平均分分别是550和560,则查标准分位置对照表(见表3)可 以知道550位于全省考物理的考生的69.15%之上,560分则位于对.57%的考生之上。
第四,标准分便于各科成绩之间的比较。 例如:某考生数学700分,语文680分,表示其数学成绩位于全省 97. 72%的考生之上。而 语文在全省考生的 96.41%位置。 又如;某校有50名考生,历史成绩平均640分,地理成绩平均580分,表示该校考生的高考历 史成绩在全省91.92%的位置,而地理成绩在 78 81%的位置上。
第五,各科成绩转换成标准分后再相加,较之原始分那种“美元加港币加人民币”的相加方 式要合理,原因是标准分实际上是将各科原始分转换成统一的“度量衡”再相加。这种统一的“度 量衡”,也有利于保证了总分中各个单科成绩的应有权重,换句话说,不会因为某个学科试题容 易了,分数高了,在总分中占了便宜,也不会因为某单科试题难了,分数低了,在总分中所起的 作用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