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宇文子林 给各位分享哪个地方擅长水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擅于水战的名将?(擅于水战的名将都有谁)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擅于水战的名将?
廖永安(1320年—1366年),字彦敬,巢(今安徽巢湖)人,元末巢湖**将领,朱元璋麾下早期将领,郧国公。庆国公廖永忠之兄。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安率巢湖**投靠朱元璋,此后屡立战功。至正十七年(1357年),随徐达收复宜兴,深入太湖时为吴将吕珍所败,被俘。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在囚牢中逝世,死后,朱元璋为之痛哭,并亲自写文祭奠,配祭功臣庙。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将廖永安安葬于巢,并在郊外迎祭。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于鸡笼山筑坛,祭奠廖永安。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又于鸡笼山祭奠。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追谥其武闵。洪武九年(1376年),又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不久又改封为郧国公。
北人不善水战谁说的?
“北人不善水战”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在《孙子兵法》中,孙武认为北方地区气候干燥,人们缺乏水习惯,因此不善于水战。而南方地区水网密布,人们习惯于水上生活,因此擅长水战。这一观点在古代军事上有一定的影响,也被后来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所引用。
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什么非要在鄱阳湖决战?
一、首先,陈友谅之所以选择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展开决战,而不是在陆地上一较高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对于陈友谅来说,出自一个打渔的家庭。那么,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这一出身,促使陈友谅更加熟悉水面的情况,包括对于船只的驾驭等。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的出身,则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在决定历史走向的一场大战前,陈友谅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水战,这无疑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了。
二、另一方面,陈友谅之所以选择水上决战,和之前自己陆地上遭遇重创存在直接的关系。在鄱阳湖水战之前,陈友谅和朱元璋两大势力爆发了洪都之战,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一带。彼时,陈友谅调集了60万大军进攻洪都城(今江西南昌),而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凭借着2万大军,硬是坚守了足足85天。也即在这场陆地上的攻城战中,陈友谅的兵力是朱文正的30倍左右,居然还是攻不下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场战役的失利无疑对陈友谅大军的士气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三、在洪都之战中,守城方由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指挥,其他主要参战将领还有邓愈、赵德胜等。对于洪都之战的胜利,不仅对陈友谅大军造成剧烈的损耗,也促使陈友谅在之后放弃了陆地上决战的计划,改由水战和朱元璋拼胜负。在洪都之战后,朱元璋调集大军来增援朱文正,不过,朱元璋一方的兵力,仍然只有20万左右,而陈友谅大军的兵力则增加到65万左右,也即陈友谅的兵力是朱元璋的三倍还要多。在此背景下,陈友谅修建了众多的大船,也即打造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水师。
四、最后,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的水师力量则比较薄弱,其船只不仅排水量远远不如陈友谅大军,而且在大*等**上,也不是同一个量级的。除此之外,陈友谅的水师处在上游,乘船顺流而下,很方便,包括运送粮草。而这,也是陈友谅没有选择陆地上决战的原因之一。总的来说,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大军与朱元璋大军的决战,陈友谅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水战,发挥了自己水战力量强大的优点,但是最终因为陈友谅大军的指挥失误,加上朱元璋采用火攻等手段,以此取得了以少胜多的结果。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场战役的胜利,为朱元璋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乃至于明朝的建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即鄱阳湖之战直接影响到元朝末期和明朝初期的历史走向。
孙悟空大战流沙河是对的吗?
不对!是八戒大战流沙河!
唐僧师徒来到流沙河后,只看到远处宽阔而又湍急的河流,望着这条河流,悟空有点无从下手。
于是,猴哥第一次同八戒吐露了自己的小秘密,他不擅长水战,等会还得依靠八戒自力更生,将妖怪手到擒来。
八戒第一次同悟空组队,也想证明自己不是菜鸡。于是,在这场战斗中,二师兄也没有留手,一股脑冲到沙僧的面前,同他战斗到一起。
甘宁黄盖孙坚能组一队吗?
甘宁、黄盖和孙坚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甘宁以勇猛善战闻名,黄盖以足智多谋著称,而孙坚则以忠诚坚定。如果他们组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甘宁和黄盖的足智多谋和孙坚的忠诚坚定可能形成互补,共同应对各种战场上的挑战。同时,他们三人都是著名的将领,组队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震慑力。
水八仙是指哪八仙?
水八仙,是指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他们常被描绘为在水中畅游。八仙分别是:
1. 曹国舅:相传为唐朝宰相曹操的后代,擅长使用雷神之力。
2. 李铁拐:相传为唐朝一位仙人,手持铁拐杖,能够隐身、变幻形态。
3. 吕洞宾:相传为唐朝一位道士,擅长炼丹和驱邪除魔。
4. 韩湘子:相传为唐朝一位道士,精通音乐和舞蹈,能够使人心旷神怡。
5. 蓝采和:相传为唐朝一位道士,擅长演奏筝琴和舞剑。
6. 姚太尉:相传为唐朝一位将军,以马术和用兵之术闻名,擅长水战。
7. 韩非子:相传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的化身,擅长演说和辩论。
8. 张果老:相传为唐朝一位道士,擅长炼丹和延年益寿。
三国演义中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谋略有:
一是反间计,周瑜利用蒋干的到来,用假书信骗过曹操,使曹操错杀了擅长水战的蔡瑁张允,解除了东吴的心头之患。
二是假投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黄盖假投降瞒过曹操,得以靠近曹船用火攻。
三是草船借箭,这是孔明献的计。
四是连环计,是庞统向曹献上这一毒计。以上所有计谋都是为了一个计谋铺垫和服务的,那就是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