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尉迟博安 给各位分享中国人名大辞典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世界五大姓排名?(世界上前五名姓)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世界五大姓排名?

第五名:陈姓
第五名:陈姓
截止2010年,陈姓人口在当时约为54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3%。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就两汉以及魏晋时期,陈姓诞生了不少名人。比如陈平、陈琳、陈登、陈宫、陈群、陈寿等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目前来看,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
第四名:刘姓
截止2010年,刘姓人口约为6460万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38%,在中国五大姓中,刘姓排名第四。刘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以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先后建立西汉、玄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刘)宋、南汉、后汉、北汉等王朝,这些都被《二十五史》所承认。目前,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第三名:张姓
截止2010年,张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07%,约8480万人,仅次于李姓和王姓。张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以及其他姓改姓等,以张挥为张姓始祖。对于张姓来说,虽然人口众多,名人辈出,不过在历史上,张姓却几乎不出皇帝。就张姓的名人,战国时期有张仪,汉朝时期有张良、张骞、张道陵、张衡,三国有张辽、张飞、张郃等等。在全国的分布,张姓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
第二名:王姓
截止2010年,王姓人口约为8890万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1%。通行说法,王姓源自于姬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对于人口众多的王姓,虽然没有出多少皇帝,但是,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王姓可以说是最多的。对此,《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如今,王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
第一名:李姓
截止2010年,李姓人口约为953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偃姓或赢姓),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在刘姓之后,李姓成为中国出皇帝第二大多的姓。当然,关于李姓皇帝的具体数量,历史上依然存在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38位,有的认为是63位。
截止2010年,陈姓人口在当时约为54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3%。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就两汉以及魏晋时期,陈姓诞生了不少名人。比如陈平、陈琳、陈登、陈宫、陈群、陈寿等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目前来看,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

第四名:刘姓
截止2010年,刘姓人口约为6460万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38%,在中国五大姓中,刘姓排名第四。刘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以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先后建立西汉、玄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刘)宋、南汉、后汉、北汉等王朝,这些都被《二十五史》所承认。目前,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第三名:张姓
截止2010年,张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07%,约8480万人,仅次于李姓和王姓。张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以及其他姓改姓等,以张挥为张姓始祖。对于张姓来说,虽然人口众多,名人辈出,不过在历史上,张姓却几乎不出皇帝。就张姓的名人,战国时期有张仪,汉朝时期有张良、张骞、张道陵、张衡,三国有张辽、张飞、张郃等等。在全国的分布,张姓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

第二名:王姓
截止2010年,王姓人口约为8890万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1%。通行说法,王姓源自于姬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对于人口众多的王姓,虽然没有出多少皇帝,但是,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王姓可以说是最多的。对此,《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如今,王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

第一名:李姓
截止2010年,李姓人口约为953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偃姓或赢姓),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在刘姓之后,李姓成为中国出皇帝第二大多的姓。当然,关于李姓皇帝的具体数量,历史上依然存在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38位,有的认为是63位。

中国经济史学家排名?

世界五大姓排名?


中国十大著名经济学大师1.薛暮桥

薛暮桥是出生于1904年并与1927年入*的中国杰出经济学家、因亲身参与中国两个经济体制建设而被誉为是市场经济开拓者,曾先后出版了《中国农村经济常识》《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等著作,是新中国第一代社会**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官员之一。2.孙冶方孙冶方是语1908年在江苏无锡出生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无产阶级**家,以《资本**工业在中国》为主要代表作品,以他名字命名的经济科学奖语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3.吴敬琏吴敬琏是出生于1930年江苏南京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的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当代中国著名市场经济学者,曾先后担任过《改革》《比较》和《洪范评论》等杂质的主编,并在1984只1992年间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4.于光远于光远是按剩余191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兼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上世纪八十年**始就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等多学科的研究,并参加多方面社会活动,在2018年入选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智库建设40人榜单。5.许涤新许涤新是生于1906年广东揭西棉湖的中国经济学家,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以中国经济过渡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曾担任汕头大学的首任校长,并以《中国经济的道路》《官僚资本论》和《**经济学辞典》为主要著作。6.厉以宁厉以宁是出生于1930年江苏南京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和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在2013只2018年先后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改革先锋称号等荣誉,曾因论证倡导中国股份制改革而被尊称为厉股份。7.马洪马洪是生于1920年山西定襄的中国经济学家,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的教授且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修订的《2000年的中国》是国家制定七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主要参考文件。8.刘国光刘国光是生育1923年江苏南京的经济理论家,于1955年获得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副博士学位,并先后担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在2005年被授予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以《社会**再生产问题》为主要代表作品。9.黄达黄达是出生于1925年天津的中国金融学主要奠基人,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2011年6月获得了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主要专著有《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等。10.林毅夫林毅夫是出生于1952年**宜兰的经济学博士,曾先后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并入选了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的榜单,以《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为主要代表作品。

全国滑姓排名?

旧百家姓排名:218
【姓氏源流】
滑(Huá)姓源流较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英贤传》载,“同公族后有滑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西周时有一个滑国,是周朝分封的同姓小国,国君与周朝王室是同族,最初建都于滑(今河南省睢县西北),后又**于费(今河南省偃师县氏缑镇西南),故又称为费滑。再后来滑国被晋国所灭。**后,滑国的子孙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滑姓。
【得姓始祖】
滑伯。滑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时候,周天子将自己的一个同姓王族分封到滑(今河南睢县西北)做伯,世称滑伯。滑伯建立了滑国,后来为晋国所灭。滑伯的后人就以国名作为姓氏,世代姓滑在古代,滑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京兆。“滑”,盖因滑台城而得名。据《重修滑县志》记载:“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滑伯本姬姓,后裔改为滑氏。又《元和志》云:“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水经注》曰:“旧说,滑台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故滑氏后裔尊滑伯为滑姓的得姓始祖。

中医大辞典哪个出版社的好?

人民卫生出版社。本辞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中医大型综合性辞书,是卫生部医学科学发展规划重点课题之一。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合主编,经全国11个中医科研、教学单位的227位著名专家分工协作,历时20年,分3个阶段编写而成。第2版修改订正辞目约10000条,新增辞目2217条,删除辞目41条,共收辞目 38505条。

姓ge的有哪几个姓?

答案:姓ge的有:葛,哥,革,蓋等等,解释:葛姓:葛姓有六种出处,其一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其二源于鲜卑族;其三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其四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其五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其六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哥姓: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革姓:《周书·静帝纪》:“且神徵革姓,本为历数有归;天命在人,推让终而弗获……诸改姓者,悉宜復旧。”

细数中国近代史上的10位顶尖国学大师都是谁?

NO.1 王国维  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姜亮夫等  NO.2 梁启超  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  NO.3 章太炎  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NO.4 陈寅恪  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据曹聚仁统计(《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  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史述论稿》等。  弟子:蒋天枢,刘节,季羡林等  NO.5 黄侃  上榜理由:其在经学、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并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更令世人惊叹的是其在生前并未出版过任何著作,其曾有一句经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书”。这句话在半个世纪后还在武大校园内广为流传,成为其治学严谨的证明。在其生前,章太炎先生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但其终不为所动。其虽未出版任何著作,却成为海内为公认的国学大师。  代表作:《文心雕龙札记》,《反切解释》,《日知录校记》,《集韵声类表》,《黄侃论学杂著》, 《说文笺识四种》, 《字正初编》,《黄季刚先生遗书》, 《文选黄氏学》(注:为后人整理编订)  弟子:徐复,潘重规,潘锦等  NO.6 刘师培  上榜理由:其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既在**舞台上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从***人、无****者到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又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其为横跨政、学两界的声名显赫的人物,其在学术上所做影响最为深远和取得成就最大的事情,是有关“中国文学”、“文学史”课程的讲授与《中国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上,他使《文选》派在文派之争中获得胜利,并在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奠定垂之后世的“典范”。  主要著作:《中国民约精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黄帝纪年论》,《汉宋学术异同论》等。  弟子:黄侃,陈中凡,郝立权等  NO.7 王力  上榜理由:其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在1936年发表了《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另外,其在音韵学方面也成就颇高,他的《汉语诗律学》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语言特点作了精到的研究,对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主要著作:《古代汉语》,《诗词格律》,《语法和语法教学》,《广州话浅说》,《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诗词格律概要》,《楚辞韵读》,《诗经韵读》,《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龙虫并雕斋诗集》,《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十讲》,《中国音韵学》,《王力诗论》,《中国语文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等。  NO.8 季羡林  上榜理由:其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其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其学术研究范围涉及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堪为世界上少数几位能精通佛教梵文的大师,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唐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散文及杂文创作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卓有建树的成绩。06年其成为首位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学者,同时在这一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主要著作:《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1957,人民教育 ;《<罗摩衍那>初探》(理论)1979,外国文学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羡林选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学研究社 ;《朗润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艺 ;《季羡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学出版社  NO.9 徐复  上榜理由:其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师从黄侃攻文字、音韵、训诂。1935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后转至章太炎门下求学。曾任教于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历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编委、《辞海》语词学科分科主编之一、《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传世藏书》主编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训诂学、校勘学、蒙藏语文研究、词语研究、语源学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在蒙藏语文与汉语对勘方面,著有《“歹”字源出藏文说》(《东方杂志》、《阏氏读音考》(《东方杂志》、《守温字母与藏文字母之渊源》、《“歹”字形声义及其制作年代》等。在训诂学方面,他用力最勤,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一诗的写定年代》、《韩昌黎诗拾诂》等。  代表作品:《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广雅诂林》,《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等。  NO.10 钱钟书  上榜理由:自幼天资过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其在清华读书期间,横扫清华图书馆;留英期间又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泡了几年。后又随妻子杨绛留法一年,饱览巴黎大学图书馆藏书,读书之多,古今中外罕有能比。为学渊博精深,冶古今于一炉,融中外为一家。精通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中英文造诣之高,无出其右。著《管锥编》四册,一百三十余万言,以典雅的文言写成,并对《毛诗正义》、《老子王弼注》、《史记会注考证》、《太平广记》等十部典籍,作了详细的考释、批注与阐发,引用了古今中外4000位作家的13000多部著作,涉及经史子集,修辞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读书笔记多达90000余页,多种语种,数千万字。  代表作:《围城》、《**鬼》、《钱钟书散文》、《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宋诗记事补遗》、《容安馆笔札》等。

世界五大姓?

第五名:陈姓
截止2010年,陈姓人口在当时约为54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3%。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就两汉以及魏晋时期,陈姓诞生了不少名人。比如陈平、陈琳、陈登、陈宫、陈群、陈寿等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目前来看,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
第四名:刘姓
截止2010年,刘姓人口约为6460万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38%,在中国五大姓中,刘姓排名第四。刘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以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先后建立西汉、玄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刘)宋、南汉、后汉、北汉等王朝,这些都被《二十五史》所承认。目前,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第三名:张姓
截止2010年,张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07%,约8480万人,仅次于李姓和王姓。张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以及其他姓改姓等,以张挥为张姓始祖。对于张姓来说,虽然人口众多,名人辈出,不过在历史上,张姓却几乎不出皇帝。就张姓的名人,战国时期有张仪,汉朝时期有张良、张骞、张道陵、张衡,三国有张辽、张飞、张郃等等。在全国的分布,张姓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
第二名:王姓
截止2010年,王姓人口约为8890万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1%。通行说法,王姓源自于姬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对于人口众多的王姓,虽然没有出多少皇帝,但是,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王姓可以说是最多的。对此,《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如今,王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
第一名:李姓
截止2010年,李姓人口约为953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偃姓或赢姓),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在刘姓之后,李姓成为中国出皇帝第二大多的姓。当然,关于李姓皇帝的具体数量,历史上依然存在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38位,有的认为是63位。
截止2010年,陈姓人口在当时约为54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3%。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就两汉以及魏晋时期,陈姓诞生了不少名人。比如陈平、陈琳、陈登、陈宫、陈群、陈寿等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目前来看,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

百家姓观排多少名?

观姓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排名第1250位。观姓是我国稀有姓氏,2021年全国总全国人口约 1 千人,在当今按人口数量排序的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1250位。观姓主要源自姒姓。即《国语》中的五观,为夏朝同姓诸侯国。夏有观扈,国灭后以国为氏。今河北之辛集,江西之余干,广东之新会、高要、吴川,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观姓族人分布。

申知是复姓吗?

不是复姓,应该是姓申名知。申姓,得姓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申姓就是中国一个老资格的名门著姓。春秋战国时期即名人荟萃,为他姓难以比拟。历史上,申姓人济济多才。如列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名人就有七十四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共有三十七名进士,其中山西、河南、直隶(今河北省)各八名,其中以今河北省永年为最多,共五名。

跪求《中国钱币大辞典》PDF,所有卷?

这套书书店都不全 《中国钱币大辞典》是国家“八?五”社科重点项目。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钱币学会委托原河南省人民银行、河南省钱币学会牵头联系全国钱币专家学者、收藏家共同完成编纂工作。全书以时间为纵线,以各朝代为横纲,以辞书写法为基本书写方法。全书计划由《先秦编》、《秦汉编》《三国魏晋南北朝隋编》、《唐五代十国编》、《宋辽西夏金编》、《元明编》、《清代钱币编》、《**编》、《**根据地货币编》、《泉人著述编》、《附录编》、《考古编》、十三编组成。其中两宋、清亦可能分册编纂。现《先秦编》、《秦汉编》、《魏晋南北朝隋编》、《唐五代十国编》、《宋辽西夏金编》、《**根据地编》、《泉人著述编》、《考古资料编》、《清篇铜元篇》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余各编均在紧张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