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景巧荣 给各位分享殿试在哪个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哪个殿是殿试的固定场所?(殿试在哪个殿举行)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哪个殿是殿试的固定场所?

保和殿是殿试的固定场所。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起,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这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

乾隆45年殿试的固定场所?

哪个殿是殿试的固定场所?

保和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的最后一殿,在明清两代承担着皇家国宴、仪仗、科举等重要职能。尤其重要的是:从清朝乾隆年间之后,保和殿成为科举考试殿试的固定场所。保和殿不仅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场所,更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不仅自己的命运从此改变,家庭、家族乃至家乡的未来也荣辱与共。

清朝后期在什么地方举行殿试?还有其他时期的呢?

清朝的殿试自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举行。殿试的地点,清初在***外,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在太和殿丹墀前,雍正元年(1723年)因天气寒冷又移到殿内进行,乾隆以后殿试改在保和殿内进行。资料上都是这样写的,大清后期应该就是从嘉庆算起,因为从他开始清朝开始衰落。

殿试考中之后叫什么?

进士。科举考试中的最后一次考试,这次考试是为了区分等级。凡在会试中得中的贡士,其实都是已经取得进士资格的了,只是会分到几甲,尚待皇上亲选。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雍正在大殿亲试选士的情节。殿试选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在明清,只要报出进士及第,别人就知道必是一甲三名之一。

殿试什么时候正式确立的?

北宋开宝六年(973)。

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中式的贡士,称殿试。也叫“廷试”、“廷对”。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宋开宝八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殿试乡试会试前三名分别叫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1、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2、榜眼榜眼,是一个汉语词汇,是科举时代的一种名次称号。即在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殿试中,取得进士考试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3、探花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乡试会试殿试分别称为?

1、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名称为经魁。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
2、会试第一名称会元,第二、三名并无特定称谓,考中者均称贡士。会试後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後释褐授官。
清朝规定,每逢辰、戌、丑、未年,即乡试的次年举行,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考期初在二月,乾隆时改三月,亦分三场。
3、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从唐朝唐高宗时期起创立的(由于武则天进行发展,多数人认为是其创立),在宋代成为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