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方,人们则主要吃汤圆[汤圆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吃,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寓意团团圆圆。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天”。
2、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约定俗成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uē dìng sú chéng,意思是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3、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糯米浸泡**,水磨打成浆水,用个布袋装着吊一个晚上,待水滴干了,把湿的糯米粉团掰碎晾干后就是成品的糯米粉,当然,在超市也能买到现成的。]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动词,代表;表示;标志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大一岁》是一首由Tizzy T在2017年8月19日在《中国有嘻哈》第9期节目中演唱的歌曲。]”之说。
4、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