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程冰寒 给各位分享悟有哪些次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理则顿悟(理则顿悟,乘悟并销)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知道做不到。道理已经明白了,但遇到事情出现还是不能马上断除恶习,于是只能一步步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直至完全去除恶习。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转念之间,不明之理刹那觉悟。一旦顿悟,就连同三乘教法与所悟之理一齐归灭。人生烦恼之事,却不是立刻就可以消除的。因为众生之习性,并非一念即可改变,必须逐渐完成。
如何理解开悟,悟后起修及理需顿悟,事需渐修?
《楞严经》中佛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于生死轮回苦之真实理、于灭苦解脱之理、于法界实相成佛之理有所迷惑者,皆要于顿悟时了知大乘**之真实理,才能对三乘见道的迷惑顿时销除,这种函盖二乘见道的大乘见道法,都是一念相应而顿悟入理的。二乘解脱道修证之初,了知轮回三界而受苦报,乃是于三界中之*界入产生贪爱,错误执着三界中之*界入为我即是贪爱产生之理,因此要断除贪爱就得要断除我见:于观行五*十八界虚妄、无常变异中,了知世俗法的*界入都是虚妄的缘生缘灭之法,智慧渐渐生起而断除我见,此是二乘修道见道所悟之理,无妨渐观渐断而悟入二乘**的见道位中,可以说是渐悟二乘**而断我见。以此断除我见之渐次观行正理,即能销除因误计*界入法之差别相为真实不变、为涅盘之诸多邪见,而渐渐销除贪爱三界*界入我所相应之我执烦恼习气,也是渐断我执思惑烦恼。但是大乘佛**道的般若禅证悟,永远都是一念相应而顿悟的,绝对不会有渐悟之理。在修证之初,迷惑于法界实相的成佛真理,不能了知众生都本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之实相心如来藏;后来亲近真善知识,终于知道众生虽轮回于三界六道中,但却同样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心体存在不灭,又闻熏此心在凡及圣都是平等无差,十方诸佛也都是因此真心而成就佛道。大乘之修学者经由闻思修及善知识之指导,于参究中一念相应而顿悟此实相心体之所在,一念顿悟时即可当场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心体之全部,不是像十牛图所说的先证得牛角,再证牛头、…次第证得牛身、牛尾;而是一悟之下就证得心体的全部,了知心体在如何的运作,所以绝无分证渐悟的事。这就好像是不知芒果的人,听人说明时总是想象芒果的样子,如同悟前想象真心如来藏的模样一般;但是忽然有人取来一颗芒果让他观看时,他当场就看见芒果的全体了,绝不是先见芒果的蒂头,再见芒果的上半部,再见芒果的下半部,所以十牛图的说法是误导禅和子的说法;后世及当代许多落入离念灵知意识心的错悟禅师,才会认同这种渐证、渐悟的说法。但是悟得第八识心体全部之后,还得要次第进修才能断除根本无明中的修所断惑(除了恶见以外的其余五大烦恼),还得要进断习气种子随眠,还得要修证第八识心体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才能成就究竟佛果,但是这些修行,都是在宗门顿悟以后才能进修的,不是悟错和未悟的人所能修行的,所以宗门禅没有渐悟的事情,也没有一悟即可成佛的道理,大德不懂这个道理,竟然敢说宗门顿悟之时即可灭除根本无明第八识,竟然说宗门一悟即可成就教门所说诸地的修道内容,真是无知。但是宗门证悟了般若理体如来藏以后,即能销除一切误计法界实相之邪见;虽然悟了般若理体,但是以己身微劣所知之实相智慧,仍须进修一大阿僧祇劫超过三分之二,才能进入初地心,那时才能了知佛道的次第与内容;在初地心位,以自己的智慧功德而相较于经中佛所说佛地果德,方知佛道之成就绝非容易可成、绝非一悟即可成就的。而初地菩萨所说的智慧境界,真悟的圣者闻之尚且多所未闻,往往是闻所未闻、尚不能知之胜妙法,何况未悟之大德等人,何能了知初地心之智慧境界?莫说初地心,即使是未入地的七住菩萨所悟实相智慧,大德已不能知,所以说出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何况诸地菩萨之智慧功德,大德如何能知?但是初地菩萨了知:想要解脱自在而不受三界系缚乃至成佛者,尚有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必须断除,过恒河沙不可数之所知障上烦恼也必须断除,这些都一定要在宗门顿悟之后才能次第进修而渐渐成就的,绝不是大德所说的宗门一悟就可成功的。《圆觉经》中佛亦如是说:「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圆觉经》所说之义理乃是如来藏之自性差别法,佛说为顿教大乘,何以故?大乘修道之初,首要乃是亲证自心如来藏圆明心体之所在,禅宗所说之明心破初参亲见本来面目是也,此乃如来藏心体之般若总相智;由于如来藏具有诸多之自性差别法,因此于破初参后再度参究之,于眼见佛性时所触证者即是如来藏之自性差别法总相;之后又于断烦恼习气之过程中,再度参究此如来藏般若理体之究竟处,至末后句乃圆满参透禅宗之祖师关;在完成祖师关的过程当中,渐次圆成如幻观、阳焰观、如梦观,才能满足十回向位的功德;而这三种现观的境界,必须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基础,才有可能进修成功的;若如大德一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如幻…等三种现观,口中自称已证,都只是臆想及妄语而已。乃至初地的入地心开始,于修学一切种智过程中,亲证如来藏法无我之法相:犹如镜像、犹如光影、犹如谷响、犹如水月、变化所成、似有非有等现观,皆是依于如来藏般若理体与自性差别总相所证者。从最初之明心乃至证得如来藏法无我,每一次都是经由先前顿悟第八识如来藏正理以后,再经由渐次之事修去除遮障,再于机缘成熟时一念相应顿悟而作极长时间之观行,然后始得成就。……——摘录[真假禅和]https://mp.weixin.qq***m/s/Bz0EDxKfpSu2a-eh56tb9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