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逃西窜[逃:奔逃,窜:躲避。],汉语成语[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拼音是dōng táo xī cuàn,意思是四处奔逃躲避。

东逃西窜的意思

2、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姑苏词*、前周柱史等。]《醒世恒言[恒言,读音héng yá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常言、俗语。]》卷三:“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3、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状语(adverbial,简称adv.)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一般附加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指逃窜。

4、示例[示,带有展示、列举之意;例,是例子、案例的意思,示例:列举、展示出典型的案例、例子已做参照。]:失魂者东逃西窜,象龙游浅水,虎入深林[深林,茂密的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