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殖设施:池塘面积以4~10亩为宜,深1~1.5米,坡比1∶2.5。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做到灌得进,排得出。
2、放养前准备:彻底清池消毒虾苗虾种放养前20~3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整修池埂,每亩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75公斤或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漂**精等药物,彻底清池消毒。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畜禽粪肥500~600公斤,培育轮虫和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桡足类浮游生物,为虾苗虾种提供适口饵料。栽好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池内栽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等水生植物,面积占虾池[虾池是江苏省东台地区的传统小吃。]面积2/3。同时,架设网片,或设置竹筒、塑料筒等。
3、科学投喂 : 按照虾同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要,搞好饲料的组合和投喂。按照虾的生活习性和摄食特点投喂。按天气、水质变化和虾活动摄食情况合理投喂。
4、日常管理 :每天巡池,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调控水质,保持虾池溶氧量在5 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每15~20天换一次水,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虾池中始终保持有较多水生植物逃防病。做好病害防治和敌害清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