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山西以太行山[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为界,古代的山东、山西,就是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以西是山西。现代中国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山东与山西是不接壤的,中间还隔着河北,习惯上还是说太行山是山东、山西的分界山脉。

山东山西以什么山为界

2、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中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齐鲁”一名,因于先秦齐、鲁两国。]名即来源此。

3、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是一个地域性[地域性,是指依照一个国家法律获得的商标权,除签订有国际公约或双边条约外,只能在该国领域范围内有效,其他国家对这种权利没有保护的义务,也就是不发生域外效力。]的泛称。

4、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如今的行政区划。截至2019年1月,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是中国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区,属地级行政区,因其行政建制级别与地区相同,故称“地级市”。]

5、山西是明朝才有的,太行山以西。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下辖11个省辖市、11个县级市[县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