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袁义筠 给各位分享松软土层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软基面?(软基地面什么意思)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软基面?
软基地面即是软土地基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大田土壤的特点?
东北大田特点是;土地肥沃、平展广阔、以黑土地 著称、一年只种一茬。东北平原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因此,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水泥方桩最佳处理方法?
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2、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3、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4、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5、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6、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对**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为深基坑或大坝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处理深度已超过30m.7、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8、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该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施工文明、造价容易控制,目前在北京、河北等地的旧城区危改小区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应用。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基础和桩顶之间需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该法适用于条基、**基础、箱基、筏基,可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变形。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10、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于**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可采取减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掺合料含水量的办法提高桩身强度。该法不适用于**水下的砂类土。11、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15m.当用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在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少渗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挤密桩法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定性不及灰土挤密桩法。12、柱锤冲扩桩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对**水位以下的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郸攻策纪匕慌察苇畅俩。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13、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适用于处理**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m/d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Ⅱ级湿陷性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碱液法的适用性。14、综合比较法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宜选取不同的多种方法进行比选。对复合地基而言,方案选择是针对不同土性、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质、选取适宜的成桩工艺和增强体材料。地基基础其他处理办法地基基础其他处理办法还有:砖砌连续墙基础法、混凝土连续墙基础法、单层或多层条石连续墙基础法、浆砌片石连续墙(挡墙)基础法等。
什么条件下适合修建铁路路基?
根据本段路基可取土土质情况,采用铁路路基填料B组中的粘砂土和砂粘土作为路基填土用土。2-1 土质的要求:必须符合设计院对土质取样试验的标准,其参数如下:⑴液性界限(简称液限)WL:是指粘性土由可塑状态转变为流塑状态的限界含水量,以百分数计即W1=x%,路基填土所用砂粘土的液限W1≤26%.⑵塑性界限(间称塑限)Wp:是指粘土由半干硬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限界含水量,单位同液限。⑶塑性指数IP:是指粘性土的液限值与塑限值之差即IP=W1一Wp,其中:3<IP≤7为粘砂土,7<IP≤17为砂粘土。本段路基填土所用的粘性土,其塑性指数IP≤12.2一2 每一个取土场必须作1一3组土质试验,符合2一1土质要求后方可用作路基填土。
3-1 当路堤经过池塘或积水洼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水疏干,挖除淤泥及有机土等松软土层并换填渗水性土石。3-2 对有松土或耕作土的原地面,如果松土厚度不大于30cm时,可将原地面碾(夯)压密实,若松土厚度大于30cm时,则应翻挖松土并分层回填压实。3-3 黄河大堤两侧坡度如果陡于1:5时,应将原坡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3-4 路堤土方施工前,一律将基底原地面的树木、农作物及草皮等杂物清除干净。
4-1 本段路堤分浸水路堤和不浸水路堤两种:黄河大堤以北至S32台间(即迎河面)属浸水路堤;黄河大堤以南至S33台间及S67台后至DK22+274里程间属不浸水路堤。4-2 压实系数:是指填土经压实后的干容量(也称设计干容量)γd与填土实验求得的最大干容量γdmax之比,即K=γd/γdmax,一般情况下γdmax范围,粘砂土为18.5~20.8KN/m3,砂粘土为18.5~19.5KN/m3.4-4 路堤碾(夯)压应纵向分层压实,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横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与碾压工具及遍数有关,可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分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层面应大致平整,局部凸凹不平相差不大于3.0cm4-5 路堤填土质量要求⑴机械施工压实,每100cm的断面上取6点(即中部2、距边坡0.5~1.0m两侧各2),其压实干容量不得小于标准干容量Kγdmax,且各点γd相差不得大于0.2 KN/m3,小于设计干容量0.4 KN/m3的点不应超过10%.路堤填筑完成后,其顶面高程误差:在100cm范围内测量3点的高程与设计高程相差允许-3.0~0cm.路堤填土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差-3~+2%.最佳含水量系指土质达实验求得最大干容量γdmax时的含水量,一般情况下,粘砂土的最佳含水量范围为9~15%,砂粘土的最佳含水量范围为12~15%.⑷不得使用冻土作为路堤填土。
空气潜孔锤钻机优缺点?
一、优点1)钻机钻进效率高,钻头寿命长,所需回转速度低,扭矩小,轴压小,并且有预防孔斜和纠斜作用。同时设备和钻具的损耗也很小。2)潜孔锤钻进是目前提高硬岩钻进效率最有效的设备之一。其钻进效率比回转钻进高10倍左右,尤其在干旱缺水地区和地表出露**地区,可以有效的钻进。缺点、3)空气潜孔锤钻较适宜钻进较硬地层,在表土层、松软土层冲击钻进时,容易造成孔壁垮塌。钻进裂隙发育的地层时,由于空气漏失、岩屑很难返出,造成空气潜孔锤钻进无法施工。4)空气潜孔锤钻机属于负压欠平衡钻进,地层水容易侵入钻孔,如果出水量大于10m3/h,钻效将降低甚至无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