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荆逸松 给各位分享青团白色馅料有哪些做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酸菜青团做法?(酸菜青团做法视频)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酸菜青团做法?

用料面皮 糯米粉 180克澄粉 30克小苏打 2克(没有可以不加)玉米油或者猪油 20克滚水 50克艾草粉 10克馅 酸菜 250克肉末 100克香豆干 3块竹笋嫩尖 2个酸菜青团的做法步骤步骤 1用50克水放小锅里,烧滚,一次性倒入澄粉中,调到无白色干粉,备用
步骤 2糯米粉、艾草粉、小苏**入大一点的盆中,拌匀,倒入适量的温水(基本上是水量的一半),调匀,再加入常温水,揉成面团,再加入澄粉一起揉成面团,加玉米油或者猪油20克,揉匀,盖上保鲜膜备用。 因为是做咸的,所以不用加糖
步骤 3酸菜切碎,倒入干锅中煸炒,使酸菜的水分收干一点,然后起油锅,倒入肉末(肉末先加少许一点的盐,料酒,姜汁,胡椒粉拌匀,进行腌制)划散,肉末变白,倒入豆干末,酸菜末,竹笋末继续煸炒,喜欢辣的,加一个小米辣,加一点糖,高汤,胡椒粉,一点蚝油,适量的盐,撒上葱花,调成自己喜欢的口味,炒匀,出锅备用
步骤 4面皮分成35克左右一个,馅大概在15克,一个团子在50克左右,做的少的话,可以称一下总的量,然后分一下。 水开后,上锅蒸8分钟,关火焖1分钟,出锅抹上香油就好了
步骤 5完美出锅,好吃。 这一份可以做12个。

青团的做法是怎样的?

酸菜青团做法?

1、准备材料。2、所有材料分别称重。3、菠菜取菜叶洗净,水烧开加入一点点盐,放入菠菜汆烫变色捞出,放入冷开水中过凉,用料理机打成细泥(越细越好),用细筛滤掉汁水,菠菜泥留用。4、糯米粉加入绵白糖(若豆沙味甜的话可不加)及温水搅成半湿状,澄粉冲入开水搅成透明状;再将糯米粉与澄粉混合,乘热加入熟猪油揉捏均匀;没有猪油的话,可分次加入食用油;5、放入容器里,尽量摊薄一点容易熟,冷水上锅蒸10~15分钟左右。可用筷子拨开察看,若内部粉团还是白色的,就再多蒸一会儿。6、熟透的糯米团呈透明色,热的时候黏度较高。7、将过滤出来的菠菜泥加入刚出锅的糯米团中,使劲搅拌使糯米团上色。再次重申,这里要用的是菠菜泥而不是菠菜汁!觉得太干的话,可以适当加一点菠菜汁。8、待糯米团温热后,戴上一次性手套,抹上一点食用油,反复揉捏成均匀的青绿色糕团。只要耐心揉捏,效果一定会很均匀的;手套抹油、面团抹油,都可以有效减轻黏度,还可以延长成品柔软的天数。9、将做好的青团坯等分成若干份(每份30克左右),包入事先准备好的红豆沙(每份20克左右);有厨友问量可以做几个,这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大小不同个数自然不同;你可以将整团面均分成你想要的个头。10、只要青团坯制作成功,操作过程戴手套、抹油,且等糕团**,包起来非常顺利,完全不会粘手。11、包好的青团表面刷上食用油(可以有效缓解变硬),用裁剪好的保鲜膜包裹起来,既方便,又卫生,隔2~3天吃都很柔软。如果青团变硬了,那是糯米的特性所致,只要将蒸锅水烧开熄火,放入青团焖10分钟回软即可...注意事项:因为艾草不容易找,也不太喜欢那个气味,于是就用绿叶蔬菜来代替。这个菜谱采用先蒸后包的方法,将菠菜泥揉入蒸熟的糯米粉团中,于是便有了青翠诱人的色泽。之前也试过将菠菜汁揉入生粉团再入锅蒸,颜色就如煮过头的绿叶菜不再翠绿,两种方法可随意。糯米粉中添加澄粉,可以中和黏度,增加透明质感,使青团看上去有光泽,吃口更有嚼劲。红豆沙不要炒制过干,湿湿的如半流质状,咬在嘴里能与糯米团融在一起,感觉才不腻。青团的传说:青团,是清明节气流行于江浙沪等地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最传统的是用艾草汁揉入糯米粉,包上豆沙馅儿做成的碧绿团子。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苏州团子的做法?

苏州团子有2种,有青团子和白团子,青团子有的用艾草和和南瓜叶,南瓜叶用新鲜的南瓜叶用石灰水呛好的,青团子一般做甜的馅料红豆沙。白团子一般都做咸的馅料是猪油萝卜丝,三分梗米粉和你七分糯米粉相对的比例,揉成粉团就可以做了!

青团与糍粑的区别?

感觉青团和糍粑这两种食物都差不多的,青团是用浆麦草或艾草做的,而糍粑就只是用艾草做的。青团是江南一带清明、寒食必备的食品,过去用于祭祖,现在多为应节食品、时令尝鲜,最常见的是豆沙馅。艾糍又名糍粑,艾米果、清明果等,客家人尤爱吃艾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