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长征是指:1934年10月,中国工农**主力从长江以南各**根据地,向陕甘**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于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山。

2、《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是汉语成语,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思想和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经的起人久久的思索其中的深意。]。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压卷之作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ā juàn zhī zuò,解释为诗文书画中能超过其它同类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气概'是正直、豪迈的态度的意思。],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