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一,人们[人们是汉语词汇,是泛称许多人。]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 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决策,指决定的策略或办法。]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 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2、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决策者》是2010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金。]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边际(margin),就是指边缘、额外、追加之意。]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决定行动步骤的过程或技术,是人工智能中问题求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也称规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