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南宫采瑶 给各位分享离合词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离合词?(什么是离合词?离合词的语法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
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
离合词为什么是词?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亦可。
解释
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如睡觉可以说睡了一觉,睡了两个小时的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1983年最早是由李清华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提出的。认为离合词是词而不是短语,后有人认为是短语,有人认为既是词又是短语。但从对外汉教的角度来说,更趋向于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词 。
语法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
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但并非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的用法。譬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儿子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到“担”前面去。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一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在两字中插入一些成分)。
四字成语什么离合?
四字成语是悲欢离合。
悲欢离合的意思:悲哀,欢乐,离散,团聚。泛指人生中各种遭遇和各种心情。也作离合悲欢。
拼音[bēi huān lí hé]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例句:那些武侠小说,大都不能脱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俗套。
近义词:悲欢合散、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生离死别、悲欢聚散、酸甜苦辣。
'离合动词'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
的和地有什么区别?
的和地区别如下:
的:
de
结构助词,多用在定语或形容词的后面,表修饰,一般说明某物与某人的关联:
1、用在定语的后面。(《新华多功能字典》)
(1)领属性定语:兔子~尾巴;学校~礼堂;老张~脾气。
(2)限制性定语:纯金~项链;郊区~房子;三天~假期。
(3)描绘性定语:蔚蓝~天空;绿油油~庄稼;愁眉苦脸~样子。
2、用在定语的后面。(《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1)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铁~纪律、幸福~生活。
(2)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我~母亲、大楼~出口。
(3)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是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或取得这个身份:今天开会是你~**、谁~介绍人?
(4)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开他~玩笑、找我~麻烦。
3、用在主谓短语中间,使之成为偏正短语。
他~死亡‖狐狸~狡猾‖您老~光临。
4、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的后面,构成“的”字短语。(《新华多功能字典》)
我们~、国家~、买~卖~、最优秀~、唱~唱~,跳~跳,自豪的。
5、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1)代替人或物:这是我~,那才是你~、菊花开了,有红~,有黄~。
(2)表示某种情况、原因:大星期天~,你怎么不出去玩儿玩儿?无缘无故~,你着什么急?
(3)用跟主语相同的人称代词加“的”字做宾语,表示别的事儿跟这个人无关或这事儿跟别人无关:
这里用不着你,你只管睡你~去。
(4)“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
推~推,拉~拉、说~说,笑~笑、大~大,小~小。
6、用在动宾短语或离合词中间,表示该行为发生在过去。(《新华多功能字典》)
回来时乘~飞机、在哪儿理~发?、在火车上吃~饭。
7、用在句末,表示确定的语气。(《新华多功能字典》)
这是不可能~、是小张告诉我~。
8、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这件事儿我知道~,一定的。
9、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破铜烂铁~,他捡来一大老乡们沏茶倒水~,待我们很亲热。
10、用在列举项的后面。 (《新华多功能字典》)
也就是这家店,针头线脑~还能买到、工具箱里,钳子、锤子~,什么都有。
11、〈口语〉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1)表示相乘:这间屋子是五米~三米,合计共十五平方米。
(2)表示相加:两个~三个,一共五个。
地:
de
1、用在状语的后面。
(1)用在动词、形容词及相关短语的后面:吃惊~望着、疲倦~闭上了眼睛、头也不回~走了。
(2)用在名词、副词、拟声词后面:本能~缩了回来、非常~高兴、旗子哗啦啦~飘着。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