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穆盼波 给各位分享孔府建筑典故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曲阜三孔历史典故?(曲阜三孔历史典故有哪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曲阜三孔历史典故?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2007年5月8日,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曲阜三孔孔庙孔庙是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19年)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死后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庙,每年祭祀。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溢加封,同时扩大祭祀他的寺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大约218333.33平方米〕,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第四进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 31.89米,宽 54米,进深 34米。廊下有 28根云龙古柱,每根柱子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
奎文阁是三层木结构的阁楼,飞檐斗拱,造型庄严,为国内少见。孔庙内有孔子塑像,13座碑亭、53块巨碑,还有以孔子一生经历为题材石刻的120块《圣迹图》。现还陈列了汉魏以来的碑刻800多块,连同孔庙内原有的1200多块,共计2100多块,形成了我国又一碑林。 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孔府孔庙的东侧是孔府,也称对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的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庭院公东、中、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客厅院,中路则是主体建筑,其前院为官衙,后院为住宅。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极其珍贵。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到 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多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占地3000亩,四周建筑墙环绕,园内古木参天,茂密幽深。密林深处还有孔子墓及历代兴建的楼、亭、坊、殿及大小碑碣石雕。孔林内柏桧夹道,进人孔林要经过 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问之久,墓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1994年,曲阜三孔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坐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所,“御碑亭”13座。游览孔庙应着重游览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其庑的历代碑刻。
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殿阔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占地1836平方米,金碧辉煌,是我国现存巨大的古建筑之一,可与故宫的太和殿媲美。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两龙之间有一宝珠,故名之曰“二龙戏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气势磅礴。殿内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两侧是颜回、曾参、孔及、孟轲“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的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也不乏珍品,被人们视为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宝库。最为珍贵的是22块汉魏六朝 石刻。其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园,位于曲阜城北,占地达3000余亩。孔林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群和人造植物园。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洙水河横贯东西,除孔子、孔鲤、孔及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垢、孔闻韶、孔尚任墓等。墓碑中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保绍基、 康有为等名家的手迹石刻。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四周围以红墙,墓前立有明人黄养正篆书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附近有宋真宗、清圣祖和清高宗谒墓时的“驻跸亭”各一座。墓南二百米处的亭殿后,有子贡亲手栽植的楷树遗迹和“子贡庐墓处”。
孔林中有环林公路,游人可坐一种古式马车观览,更添别样情趣。
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
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箭令旗、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七十二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府内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也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
曲阜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文物古迹很多,除了上述曲阜三孔以外,还有鲁国故城遗迹、周公庙、颜庙、孟庙、少昊陵等胜迹
孔府旧藏是什么?
明衍圣公朝服源自孔府旧藏,历经三百余年的封存后,重见天日,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朝服,为我们揭开了关于中华服饰文化的崭新一面。这朝服不仅仅是一件礼服,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将华夏文明走过的每一步,穿在身上,将祖先的希冀记在心里,华夏文明传承至今来之不易,有些礼能改,需因时制宜,有些礼不能改,是因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从何而来的!大明衣冠中国服饰史论坛创办人“撷芳主人”、知名历史博主“扬眉剑舞”与插画师“燕王WF”作为嘉宾,更是在节目中,为大家讲解了大量关于“明衍圣公朝服”这件宝物的相关历史知识,同时,也向更多的人们阐述了他们为什么要去研究我们的传统衣冠服饰体系。我国不仅是一个衣冠大国,而且也是东方服饰体系的一个代表。
看过这一期国家宝藏之后,相信有不少同袍也在其中找到了诸多有关汉服的种种疑惑的解答。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汉服?我们为什么而喜欢汉服?我们习惯西装革履才是今天的正装,希望能够把几千年服饰文化应用在现代的场合。首先,汉服的美,是吸引大众的一个初始点。其次,当我们在认识汉服、进一步想要宣扬汉服之美时,也有很多一部分人,是出于对当今诸如日本、韩国在盛大节日之时,有着自己华美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仪式感的羡慕。而如今,国力强盛、物质基础坚实雄厚的中国,也是时候将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以及风骨唤醒了。但是当我们从一个对于传统服饰毫不了解的**,走在与汉服相识相知的路上之时,一定会遇到种种的困难。那么我们又在坚持着什么呢?
正如“明衍圣公朝服”的前世故事话剧之中,由鹿晗饰演的沈德符所说:“中华文明何以有今天,答案不仅仅在于这朝服,而在于穿上这朝服的每一代人,在于穿上这朝服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华文明何以像今天这样渐渐地拂去历史尘埃,展现在国人面前、让更多的国人认识到“这就是足以令我们自豪的传统文化?”可以说,答案不仅仅在于这一身汉服,而在于穿上这汉服的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代人,当我们通过汉服这一文化载体重拾文化自信之时,就是大国崛起、向世界展现中国那璀璨优秀的精神文明之时。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更何况,不论我们走得多快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从何而来的!
孔府菜的典故?
历史沧桑,时光流转。一个个封建王朝兴亡更替。经过历史的淘汰,官府菜真正能够完整流传下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孔府菜是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孔府烹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一类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虽然有时互相通用,但烹饪是有区别的。 孔府宴席用于接待贵宾、上任、生辰家日、婚丧喜寿时特备。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
孔府冷板凳的由来?
传说严嵩于明朝当权时,曾做过不少坏事,后来受到**,心里很是不快,四处寻门子为他求情。因为他的孙女嫁给了当时的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所以严嵩的罪行被揭发后,为求免罪,急忙专程跑到曲阜来,恳请衍圣公能到当朝皇帝面前为他求情,但是衍圣公孔尚贤深知严嵩父子*权,作恶多端,而不愿徇私情,于是就把他冷落在长凳上,让他等了很久很久,不与相见,没有回话。后来,人们便习惯地称此长凳为“冷板凳”。
孔林古墓有被发掘过吗?
发掘过2008年初夏的一天,山东曲阜文物局在对孔林进行修葺的时候,发现孔子第四十三代嫡孙孔仁玉墓icon墓室券顶露出一个洞,随即组织考古人员展开抢救性发掘,对墓室进行清理。不过遗憾的是,孔仁玉墓不仅早就被盗一空,而且就连尸骨也已无存。然而文物工作者仍在墓室里找到了唯一一件遗物,即记载孔仁玉生平事迹的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通过对墓志铭进行解读,文物工作者这才发现,原来孔府世代相传的所谓孔子世家大宗在五代十国时期险遭灭门,独留孤儿孔仁玉并在成年后中兴孔府的故事纯属虚构,有关孔子本人及孔府的地位,完全是后人为了需要慢慢拔高的。
乾隆嫁女儿地点?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学士于敏中的家中,然后又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到孔府。
其二,消灾说:乾隆皇帝有个女儿,脸上有块黑痣,据相术家说,这块黑痣将会给公主带来灾难。破灾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公主下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于是乾隆皇帝便选中了孔府。
其三,义女说:乾隆皇帝欲与孔府联姻,但自己手下又无合适的女儿,他只好把当朝大臣大学士于敏中的女儿,认作义女,然后以公主身份嫁到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