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汪留凡 给各位分享禁止开采矿山的地区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限制开采区?(限制开采区是什么意思)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限制开采区?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或国家特殊需要,受经济、技术、安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实行一定限制的区域。限制开采区内提高矿山企业采选技术准入条件,坚持科学规划论证,严格控制采矿权设置总量和开采规模。
什么是禁止开采区?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或国家特殊需要,受经济、技术、安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禁止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区域。禁止开采区内严禁开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开发活动,已有的开发活动逐步有序退出,及时治理恢复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
理工学科包含哪些?
理工包括理学和工学 1.理学 > 统计学类 > 统计学 心理学类 > 应用心理学专业经济心理学方向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 环境科学类 > 环境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资源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态学 环境科学 材料科学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物理 材料学 材料化学 电子信息科学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光电子技术科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应用电子技术 通信工程 电子商务及法律 电信工程及管理 系统与控制 电子商务 信息科学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专业 微电子学专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力学类 > 理论与应用力学 海洋科学类 > 海洋技术 海洋科学 大气科学类 > 应用气象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类 > 地球物理学 地理科学类 > 地理教育 系统科学与工程 系统理论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 地理科学 地质学类 > 地质工程 地质学类 地球化学专业 地球化学 地质学 天文学类 > 天文学 生物科学类 > 生物功能材料 防化兵指挥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生物信息学 生化防护工程
什么是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等范围内划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在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内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要设立较高的矿山地质环境准入门槛。
西藏矿物禁止挖从什么时开始的?
你好,为你解答;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西藏自治区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工作方案》的通知
(藏政办发[2006]5号 二00六年一月十七日)
由以上文件可以看出,西藏禁止采矿时间是2006年1月17日。
请采纳谢谢。
建议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分类分区保护与治理研究 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发布是矿山地质环境保**规建设的重大举措,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起到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有效贯彻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需要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当前急需制订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建议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分类分区保护与治理研究,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规范。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任重道远
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组成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开发矿产资源,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财富积累,增加就业岗位发挥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由于受国内需求和全球矿业市场双重拉动,我国矿业获得持续高速发展。2005~2007年我国矿业产值在全国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以及GDP总体上占1/10,矿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源的占有、资源的开发以及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矿业市场,矿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但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长期需求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危”中之“机”是进行结构调整,加强基础工作,蓄势待发。
开发矿产资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开矿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尾矿以及粉尘污染了环境,矿山开发破坏了含水层,破坏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了耕地、森林草原,矿山开发诱发地质灾害,形成地表塌陷与裂缝,形成滑坡与泥石流,造成安全事故,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重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民生质量。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国家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问题,开拓创新,积累经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些经济社会较发达地区走在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前面,对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起到示范作用。浙江省按照建立生态省要求,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了“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理念,实施“百矿示范、千矿整治”工程,坚持把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与提高矿地利用率、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建设生态省紧密结合;坚持实行分级管理逐级申报的管理模式,确保矿山达到绿色创建的要求;坚持把创建绿色矿山工作规范化,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使矿山逐步走上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技术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闭坑矿区生态化的科学发展之路。江苏省高度重视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省**立法颁布《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规划规定建材矿产开采每年2.30亿吨,分别列出允许、鼓励、限制、禁止开采目录,严格执行。**投入大量资金对停采和关闭的矿山进行山体复绿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已取得良好效果。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布了《广西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自治区**拟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编制了《广西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近期(2006~2010年)和远期(2011~2015年)目标,对在实践中形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成功典型(三种模式——苹果铝土矿地质环境恢复模式、乎乐锰矿区及武鸣板苏锰矿模式、藤县及苍梧县钛铁矿模式)进行推广。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当前,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系统总结,研究问题,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制订技术规范,促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全面推进。
二、当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资源开发,忽视环境保护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严峻的问题面前,人们在不断反思、评判自己的行为。建立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发矿产资源本质上是一种反自然的活动,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开发矿产资源必须限制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范围内。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实行开发与补偿双向机制,包括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实现生态环境新的动态平衡,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环境产权制度问题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作为生产力要素需要建立产权制度。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家已明确要建立环境产权制度,但还没有具体政策措施。尤其《物权法》颁布以后,具体操作性政策措施跟不上,致使环境产权归属模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不明晰,责、权、利不对等,进而形成环境保护与治理缺位,造成无环境成本的资源开发、资源开发利益分配不合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规体系问题
2009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颁布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部第44号令),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法规建设重大举措,将有力地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但当前还需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进一步规范可操作性政策措施,细化工作程序。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问题
这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所遵循的技术法规,所依照的规则和尺度。当前急需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分类分区保护与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
三、建议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分类分区保护与治理研究,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分类分区保护与治理研究是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规范的基础。矿山地质环境分类分区保护与治理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发强度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相协调,建立资源开发与补偿双向机制,形成合理开发资源、有效保护环境,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机制。
(一)分类分区原则设想(讨论)
1.分矿种
不同矿种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造成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相应地应采用不同的保护与治理技术方法。对于不同矿种的分类,设想第一层次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及水气矿产四大类矿;第一层次之下,再以矿产特征为主细划第二个层次;在第二层次之下,再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特征为主细划第三个层次等。矿种分类主要解决不同矿种所采用的保护与治理的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提出编制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与治理方案的框架和技术要求,建立开发与补偿双向机制,从研究矿山开发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及生物过程的规律性提出可行的保护与治理办法。
2.分区域
根据我国目前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第一层次大体分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大体相当我国目前东、中、西部的划分);在第一层次之下,第二层次大体分南方、北方(主要强调气候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主导因素);在第二层次之下,第三层次划分为不同功能区(主要强调不同地形单元、不同流域环境特征)。区域分类主要解决同一矿种由于环境条件不同造成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研究自然规律,着重研究解决不同的环境下,采用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经济规律,着重研究由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投入不同,成本不同,利益有关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权、利不同,因而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区域差别化政策措施。
(二)研究工作技术路线设想(讨论)
——较系统开展分矿种、分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调查,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分历史上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当今正在发生的问题和在以后开展矿产资源中将要发生的问题,提出区别对待的技术、方法和政策措施。
——选择与我国发展阶段相类似的国家进行对比研究。
——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分类、分区的划分原则、标准及具体的划分方案。
——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的建议。
——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原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2009年3月9日)
国家规定禁止个人开采的其他矿产资源是哪些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
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它是发展采掘工业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品种、分布、储量决定着采矿工业可能发展的部门、地区及规模;其质量、开采条件及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采矿工业的建设投资、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及工艺路线等,并对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初加工工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工和建材等)以至整个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有重要影响。矿产资源的地域组合特点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工业结构特点。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价值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随地质勘探、采矿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已发现矿种171个。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水、矿泉水、二**碳气)四大类。
矿产资源保护的广泛含义:
(1)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 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 浪费或破坏;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 将环境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
(4)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防止矿山寿命终结时沦为荒芜不毛之地
莆田市属于哪个省。
莆田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2]
,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
莆田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陆域总面积4119平方公里[1]
,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达329万人。[3]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莆田市,2002年2月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四个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1]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两个管委会。
莆田是著名的侨乡,截至2012年,莆田市共有海外侨胞150万人,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华侨31.43万人、华人118.57万人;莆田市累计批准侨资企业1518家,合同总投资75.77亿美元,合同利用侨资70.02亿美元,占莆田市全部利用外资75%以上。[4]
莆田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