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历经多少朝代,共多少卷多少字?

1、《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资治通鉴共多少卷(资治通鉴哪个版本最好)

2、《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3、《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4、《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5、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什么?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300万字,耗时19年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yìn)(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资治通鉴》书影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 ,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资治通鉴一共多少卷

1、资治通鉴全书分为294卷,约三百多万字,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中引用的史料极为丰富,除了十七史之外,还有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

2、六卷。15.《后汉纪》四卷。16.《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3、六卷。 15.《后汉纪》四卷。 16.《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4、卷。根据查询中国国情显示:《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中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资治通鉴部巨著。

5、资治通鉴有294卷。《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6、《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1、《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2、北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3、分类: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解析:《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写成于是在他居住洛阳15年,从1065年始修,1082年成书。它和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并誉为“史学双璧”。

4、《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5、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全文共多少卷?

1、资治通鉴有294卷。《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2、卷。根据查询中国国情显示:《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中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资治通鉴部巨著。

3、资治通鉴全书分为294卷,约三百多万字,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中引用的史料极为丰富,除了十七史之外,还有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

4、《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士宗显德六年(959)五代灭亡,前后长达1362年的历史。选取的资料除了十七史外,还包括了200多种野史和文集。

5、卷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全书共有多少卷?

1、资治通鉴有294卷。《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2、《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士宗显德六年(959)五代灭亡,前后长达1362年的历史。选取的资料除了十七史外,还包括了200多种野史和文集。

3、卷。根据查询中国国情显示:《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中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资治通鉴部巨著。

4、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为什么是294卷?易经乾:九四,或跃在渊,意思是阳光几级可以进步,**就会衰退。用之则进,否之则退。

关于资治通鉴共多少卷和资治通鉴哪个版本最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